【随机波动025】一本二本的尽头是否都是就业零件?

【随机波动025】一本二本的尽头是否都是就业零件?

82分钟 ·
播放数49961
·
评论数424

本期,随机波动请到适野父母的前同事——曾在二本学校广东F学院任教的黄灯老师,讨论了她最新出版的《我的二本学生》。黄灯在序言《看见他们》中开门见山地写到,这是一本“教学札记”,记录了她从2005年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至今的15年教学生涯。在这期间,她教过的学生多达四千五百多名,她教公共课,当班主任,还开创了“导师制”,为的是能和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这种琐碎而立体的职业体验让黄灯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而他们的命运也勾画出了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和黄灯老师的聊天,既是了解她对于当下年轻人的观察,以及她亲历和目睹的从70后到90后三代人对体制、对风险、对教育的看法的变化,也是三位主播审视自我的过程。作为黄灯老师前同事的女儿,适野对书中所写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阅读这本书仿佛看到自己的镜像,也是对自己的不断逼问——自己曾经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如今得以选择的人生道路,有多少是因为个人的努力,又有多少得益于沿海相较于内地更加优渥的教育资源?之琪在阅读过程中近乎生出一种愧疚感,仿佛自己是与二本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叙事中的隐秘一环——我在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的获益是否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夺之上?对建国而言,她在书中看到的是父辈们艰难的心路历程,是长辈们对于走出小镇、上过重点大学的“天之骄子”过上稳定优渥的生活的期盼,以及她对于普遍意义上的“成功”的不断反抗。

黄灯在书中时常谈及这种长辈的标准,某种程度上,她也在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的学生——是否有住房、是否进入体制、是否考公务员。在她看来,这个参照系虽然单一可边界相对清晰,可以作为她勘探学生命运的一把标尺。但她也在这期节目中提到,使用这个标准并不意味着认同这个较为单一的、功利的、甚至有点狭隘的标准。“我恰恰觉得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太单向度了,我都找不到别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社会应该建立多元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我的学生也会活的更自由、更自在一些。”

在聊天即将结束时,黄灯谈到了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她希望让更多人看见二本学生这个群体,让更多青年人的命运被呈现出来。“我觉得互相看见是特别重要的,互相看见才会达成和解,这个社会才会产生一种有韧性的力量,而不是动不动就撕裂。”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黄灯,作家,学者,著有《我的二本学生》,《大地上的亲人》

05:20《我的二本学生》是一位老师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回顾和总结
07:20聚焦“二本学生”是在强化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吗
09:16适野对这本书的复杂感情
16:20黄灯老师在书写过程中如何处理宏大结构和微观情景的张力
21:30农村出身的多子女留守儿童的状况
26:20现实中男孩承受的压力很大
29:13黄灯老师谈当老师的矛盾心态
35:10黄灯老师对导师制和当班主任的感想
39:50黄灯老师教授实用性课程时候的挣扎
43:5070后到90后对体制和稳定想法的流变
52:40大学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从把人当人到把人当就业主体
55:30就业导向下教授人文课程的困难
58:20王小妮的《上课记》和《我的二本学生》,对于学生的两种期盼
1:06:27之琪读这本书时对特权的反思
1:11:50互相看见的重要性
1:14:16建国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瓶与抛光者》,by 午睡留声机乐队,from 明日之子乐团季
片尾:《像我这样的人》,by 毛不易,from《平凡的一天》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展开Show Notes
Zyy_bVp2
Zyy_bVp2
2020.9.10
黄老师说:“我觉得社会的反抗不能够完全由年轻人冲到前面,社会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反省自己开始,尤其是那些获得利益的人。当然这个可能说起来会有点尖锐,我觉得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好好考量的,尤其是那些获得资源的人首当其冲。所以我从来不会叫我的学生动不动就去做志愿者什么的,如果要做志愿者那也是我先做,学生愿意跟着我做就做,不愿意做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比我的生存压力要更大,我一直是这个观念,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对学生的要求可能就会庸俗一点。” 即得利益者能拥有反思和共情的能力 这何其珍贵和困难 啊~感觉从这期播客里听到了好多和真挚的勇气和信念
我要吃冰激凌:最近读完了《我的二本学生》,在书里也感受到了黄灯老师的真挚和对学生的关心与爱。
Malaimo
Malaimo
2020.9.09
link 反向流行vol26: 没考上985,就不配自称“小镇做题家”吗?嘉宾同为黄灯老师。
EMMA_MA:谢谢
一文不直:谢谢
5条回复
李乌鸦
李乌鸦
2020.9.14
我听得一度觉得有点恍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忘了二本是什么级别的学校,怎么感觉聊天描述中像大专中专的感觉了……然后听之琪说“身边没人是二本”,我想诚心问下这个是真的吗?啊…精英阶层的朋友圈跟我们距离真的好远。
千秋moka:真的一瞬间以为在讨论大专😿😿而且二本也不等同于农村家庭或者家境很差吧
平行有我:对的,我身边二本好多家境优渥的小孩,而且广东民办二本学费超贵,听这期播客有点打破我认知了🤒
如果能直接邀请二三本的对自己生活有反思的朋友实际说说就更好了
我不跑调:结果在今天的首页里找到了三本(并引以为傲)的嘉宾:Steve说199期
Lis_X:哈哈哈我刚给中青报写了一篇我作为二本学生的求职经历以及过往四年的一些经过。
33条回复
看到一些顶尖学校很多学生都已经不屑于参加高考了,再想想我的初中同学,全年级200人最后考上一本大学的不超过5个,不得不感叹教育资源的分配真的太不均了。
01:19:26不要动不动就用钱去衡量一个学生,用嫁没嫁人、用买没买房去衡量一个学生。总是用这样一个标准他的生命是会单调的,去衡量他是会萎缩的。
Zayr:👏🏻
有时间就疯狂听:同意
handh
handh
2020.9.09
二本很底层吗?我的世界颠覆了。统计学上讲二本肯定是中层以上啊。
兰腾坤:二本在统计学上肯定不算底层,毕竟还有许多中老年人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但是在之琪、适野和建国以及嘉宾黄老师中,二本肯定不能称之为一个中产或者是精英的层级。 如果说从纯粹的生活水平来说,我们的国家的二本,他们的生活也是称不上所谓的中产阶级的。那我觉得这不代表说,他们不值得同情,中国没遭受过苦难的人太少了
AlwaysBeKind:我也不太懂,二本为什么和家庭贫困扯上关系?一本里没有家庭贫困的吗?三本里没有家庭富裕的吗?完全不懂。
12条回复
Priscilla
Priscilla
2020.9.10
黄灯老师所在的F学校的学生来了~虽然并没有被黄老师教过,但是对于老师的态度还是十分感动和支持的。F学校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致使大多数学生相对更加功利性,大学的素质教育无处可寻,除了像黄老师的一些老师仍然愿意多关心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整个环境的浸淫下,我自己的态度也是十分矛盾的,既希望自己能够对社会作出一些推动的贡献,但实在是真的无能为力,没有资源支撑,有时候无奈到有冲动想要过一些父母眼中安稳的生活…14号研一开学了,又要踏上新的路程,听这一期节目,送别我的本科四年。
冷笑话函数:祝学姐未来前程似锦~( ˝ᗢ̈˝ )♡
之前好几期能明显感觉两位主播因出生中产家庭的视角,有时局限了看问题的广度。但是这期真的出乎意料,为两位主播的反思和共情能力鼓掌。今年上半年也突然意识到我拥有的一切不过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稍稍努力的结果罢了;同时也为自己之前莫名其妙的清高而感到羞愧,因为没有看见,所以不懂尊重。谢谢随机波动和黄灯老师!
刘清羽
刘清羽
2020.9.09
高考的时候够得着211的底线,没有选择,去了一个一般的一本,一年比一年差。哪怕到现在我读了研,今年找工作,所有的招聘单位都会问我一句话“你的本科是哪所大学?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它造成的影响是持久性的。
哄哄_PkPG:大学只是一个敲门砖,甚至你能力强的话,敲门砖都不算的。还是能力傍身,有目标,有远见,能吃苦,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汉堡qab:!一模一样🤦‍♀️
7条回复
张小满
张小满
2020.9.11
本期我觉得其实好像有种隐含的认定,即二本的学生就是那种可能家庭比较贫困然后个人也有比较多的问题的学生。
但是我觉得这好像也不是必然的联系,所以其实觉得好像应该说的主体应该二本学校的贫困生之类的人,对于这个群体,可以给听友link一下读库1806以及读库1902中黑龙江绥化学院的艾苓老师的系列文章《贫困生》以及《贫困生(续)》。
这两篇是一个更关注在本期关注在的二本贫困生群体的问题,而且由于文章是采访的合集,有许多的故事,觉得大家应该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这类群体的复杂,以及在生活里的挣扎和成长,而且艾苓老师的文字真的特别细腻,这种采访的合集也更加的多角度化,大家可以去看看啊。
Ps:艾苓老师一直在关注“学生”群体,读库上发表过好多篇文章诸如《毕业生》《非走不可的弯路》等等。强烈安利大家订阅《读库》,从读库接触这种“搞清楚一件事情”的文章。读库的文章真的特别精美!
阿Afra:谢谢你的安利!读库在哪订阅呀
张小满:可以去应用市场下载读库app,或者淘宝搜读库订阅就行的!
耿丹阳
耿丹阳
2020.9.10
你的听众就不少二本子吧,本二本子边听边自艾自怜😂
感觉节目并没有在真正的讨论标题的这个问题,反倒是三位中有两位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成长资源是否足够正义...如果三位讨论者不觉得自己是就业零件,那么讨论一本二本的尽头是否都是就业零件这个问题在节目里的意义就不大了
HD147671l:我觉得即使主播不是就业零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是很有意义。就像黄灯老师说的,先是要“看见”。而且我听完其实对标题的问题是没能有自己的答案的,但是我觉得很多现实的问题就是很难有一个答案,或者说很难有一个“是”或者不是这样的答案。但讨论过程的思考本身就增加了理解。
全麦
全麦
2020.9.09
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所谓的“底层生活”的人,要想共情泡泡之外的人们的处境,需要非常非常强的共情能力和文化水平,能做到之琪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我长这么大,遇到的唯一一位是浙大毕业的北京人,她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北京有房子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也能体察外来北漂的痛苦。而绝大部分在泡泡里面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优势地位的。
水噜卟: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站在泡泡外面听着他们说着这些话时,也只想笑笑而已,其实是否共情不重要,能理解就好,能知道普通人也就是为了一个安稳的生活在努力,在这一点上黄老师的工作真是对于那些学生有了很大帮助,不过是让她的学生们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
54:51 不太同意,虽然各个高校非常在意就业率。但是真正在大学里为了学生就业设置的课程难道有很多吗?我和身边的朋友常常在讨论,其实学校教育并没有帮我们做好进去职场的准备,这么说的话也差了太多。
木叶下:这里的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的课程,可能是相对于人文气息更浓厚的大学氛围说的吧
无敌蒲公英:对,我认为中国教育为就业做的是还不够,而不是太多了。
7条回复
露生
露生
2020.9.09
我希望我可以对所有人都不轻易评论,我希望自己在街上看到任何一个人时都能明白“她/他和我一样有丰富复杂的生活经历。” 有时候人就像蜗牛,走过就会留下自己的痕迹,这样的痕迹并不会因为家境,学识而暗淡,甚至要比一些人所以为的华丽得多。
UncleWu
UncleWu
2021.11.14
42:24 听到这里我甚至听不下去了,一帮楼阁中的人始终无法共情我们二本学生。你们感兴趣的是黄灯老师,感兴趣的是黄灯老师背后的情绪,不是我们二本学生。不妄求共情,也没可怜到那种地步,但不要也请不要去以此标榜自己了。
二本而已,都还不是三本和专科呢。感觉隔席有点彻底,虽然有所预料但还是过于明显了
Splayed:这里是说割席?感觉用法不太对
吃很多饼干:客观上来说是那种感觉,就有一种做了很大区分的感觉,没找到合适的词
!片头的歌好适合这期,选曲好棒
Jesse7:看主播们在微博上狂刷明日之子的状态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全麦贝狗:廖俊涛 瓶与抛光者
9条回复
去去去
去去去
2020.12.08
其实在我的世界里,二本学生已经是类似于主持人这样的成长定位了。我是二本毕业的学生,而成长环境中,能像我这样到大城市读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就是读到初中毕业(额,或者读到初二,因为你知道自己不会读高中,就觉得没必要读为了考学而准备的初三了,还要交很多辅导书钱)。有些人可能会再努力一下,去读中专,大专。最后漏斗漏下来,能读本科学校的人很少。

所以中国往下,真的非常深邃,大量的人是在底下没有被看见的。你以为你往下看到了“底层”,但你的“底层”又是更底层的“上层”。

看见,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