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茑屋、诚品和书店背后的经济学贝望录

12. 茑屋、诚品和书店背后的经济学

48分钟 ·
播放数44967
·
评论数94

12. 茑屋、诚品和书店背后的经济学


开业31年的台湾敦南诚品书店在今年5月31日正式画下营业句点。这个24小时都亮着灯的书店是不少人心中的文艺指明灯,但最终还是成了时代的眼泪。随着电子书的诞生、零售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实体书店看起来是个“只亏不赚”的情怀生意。但现实或许不能一概而论。


当下,实体书店业正积极向复合商业体转型,越来越多购物中心纳入书店业态,日本茑屋书店计划进中国并开出超过1000家……本期「贝望录」,我们聊了聊那些“网红”书店、实体书店生意,以及商业地产在近几年的演变。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嘉宾】

许卉 Rachel Xu,  商业自媒体《锐裘零售观察》创始人


08:40书店和购物中心业态的转变:从纯卖货到公共空间

11:24 什么是商业空间的公共性,以及什么是公共空间

16:00 为什么上海的购物中心在做亲子化转型?

16:55 营销方法论的简析

17:30 商业地产的最终定位往往不是开业时决定的

19:23 近20年中国书店业的发展时间轴

23:50 传统书店转型成复合式书店空间,能赚钱吗?

24:20 为什么明明不赚钱,购物中心还是喜欢引进书店业态?

27:30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台湾诚品书店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29:00 茑屋书店的商品陈列逻辑

32:20茑屋、诚品等书店,要如何在中国内地市场打开局面?

35:27苏州诚品书店的“水土不服”

41:02实体书店品牌进入新市场,选书逻辑不能简单复制

注:42分处提及茑屋书店进中国为加盟模式有一定偏差,茑屋书店盈利主要来自特许经营业务,可理解为轻资产形式的策划和技术输出。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beiwanglu@withinlink.com

展开Show Notes
这种场景多元的书店一旦泛滥,真的有种见书店不是书店,而只是涌出想进去喝咖啡或吹空调、甚至是摆拍的冲动。这种时候反而会怀念纯粹卖书的旧书店,即使空气里有着泥土的有点陈旧的气息,那也能比较好地满足一些看书买书的纯粹需求。
Dandy_TQK3:关键是“回到纯粹的书店”这件事儿它养不活书店老板呐,场景的多元某种程度上也是从大众中衍生来的吧,毕竟时代的车轮来到了碎片化的这一阶段,停留在以前的模式在事实上就是“不得好死”做一个坚守的理想模式真的不能单靠书店老板也要有真实的 愿意回归书店的人群吧(以上纯粹是一些发散与讨论,无针对)
青埂峰36501:这些是商业空间,不是书店(我定义的)
千鲸鼎
千鲸鼎
2020.6.10
我觉得新式书店多举办作家新书推介会或者跟书籍更有关的线下活动会更吸引我一点,这种情景下的文创或者饮品消费也会更自然,现在网红书店的布局让我觉得过于刻意了,反而很排斥。
Anauaoau
Anauaoau
2020.6.12
感觉小时候新华书店的摆放人工的痕迹不那么强烈 反而在很多区都敢抬头向上看 基本几个书柜看下来就有收获

现在鼓吹生活方式的很多店放着的咖啡、花艺、人生哲学、东野圭吾的书反而令人脚趾抓地 拿下来看都会被别人贴上【文艺青年】的过期标签
Kkiriri:现在新华书店几乎买的都是练习册,我感觉书店的走向要不就是向博客说的一样复合型要不就是实用型的卖各个类型的练习册以及课本
zZyyyue
zZyyyue
2020.6.10
08:44讲茑屋书店那本《知的资本论》里有写 他们的竞争力是来自于对生活方式的提案,蕴含了某种生活方式的空间或许更被我们喜欢吧
Reno
Reno
2020.6.11
00:00提及书店,最先想到小时候家门口步行十几分钟的新华书店。不论是站着蹭看到后面辟出一小块席地而坐,都有浓浓乐趣,但核心还是真的看书。诚品的这种模式,虽然很新鲜,但与其说是“卖书”,不如说是卖“生活方式”。苏州诚品还特地请了姚仁喜设计,开始时风光无比,后来发现底楼的小店越来越贵,中庭的车摊越来越少。台湾松山区的诚品也去过,和内地不好比的,在台湾那就可以感受到那是市民的日常,在苏州你感到大家来参观的🌚……书店的业态复合,也是为了留存顾客的时间,增加销售机会。但比起业态问题,书店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数字化时代。这点,“多抓鱼”对用户的分析就介入了许多数字科技手段来促成销量。至于复合空间,允许任何人随意的才算公共空间。不然只能说是公共商业空间吧……
Nina:听到各种运营模式的时候我也联想到了多抓鱼 基于数据计算来进行选书和摆放不失为一种新的突破口~
以前在广州特别喜欢去方所。很多时候就是想沉浸在那个氛围里。当然,我看到喜欢的首先就是买了而不是上淘宝或者当当(我是想在这个书店里带走一点什么)。实体书店确确实实越来越艰难,但是我在想或许这种公共空间会不会是一个突破口。
xiaohscn
xiaohscn
2020.6.21
三个基本不懂书店运营和经营的人在这聊书店太奇怪了,不去去多了几家书店就有资格聊书店了。好歹找个业内人做嘉宾吧……
bryce24
bryce24
2020.6.11
常驻成都,也是喜欢没事就去方所感受一下,不一定买书。方所也有这在城市里的文化意义,比如文化讲座,论坛,展览等等。
永恒:超喜欢成都的方所!
真是B君
真是B君
2020.6.11
深圳这边已经快遍地西西弗了,不过每家书店分区设计都差不多。有种你很熟悉,但是又不会经常想着去的感觉...
Anauaoau: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最后一句是真的
真是B君:时隔三年要给西西弗道歉了🥲,现在公司附近有一家,天天去看霸王书
3条回复
MoiraFe
MoiraFe
2021.5.02
这期主题虽然说的是书店,但是让我联想起了「读库」,读库在20年疫情后的5月做的仓库的搬迁,由北京搬迁到了南通,他们规划是一个作为物流基地也就是传统存储和物流职能的仓库,另一个就是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属性的地方,主编张立宪的构想就是可以拿来办展,办书友的生日趴或者婚礼,也可以就过去看看书啊,我一直都打算疫情之后过去看看。
再扯一句题外话,其实现在不仅书店在转型,就连出版社的库房也在做转型,赋予了很多原本功能之外的职能,邀请书友去参观浏览喝咖啡➕卖书,虽然都是在很远的地方,但活动本身还是很有趣的。
李倩玲BessieLee
:
谢谢你的分享。出版业、书店、文化业的创新和转型,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好消息的!
森林溪行:南通人,经常去,读库基地基本没有咖啡业态,纯卖书,特别纯
5条回复
Anauaoau
Anauaoau
2020.6.12
去年慕名去苏州诚品后 感觉杂货比书籍显眼 而且同样的体验在上海也不是没有……的确没有动力再去一次了
Poyet:苏州诚品不是诚品 跟港台的店比差远了
采三秀兮:私以为苏州诚品书籍不算很有特点,每次都是期待满满而来,之后就被迫变成了逛吃逛喝
3条回复
哄哄_LkzH
哄哄_LkzH
2020.6.15
非常同意嘉宾的观点: 中国内地的移动阅读渗透率非常高,“买书”这个动作的独一无二性质降低了,那么去书店就是寻求“更多体验”。如何能够持续提供咖啡店/文创店之外的独特体验,是书店商业模式持续的关键。(吐槽一下西西弗真是“想吹下空调却都没座”的书店)
银灰_blanche:西西弗好像大店都有付费卡座的喔
peniazhl
peniazhl
2020.6.11
但其实小时候只能站着甚至坐在地上看书的新华书店挺好的,新增的功能空间如果能支撑书店活下去也蛮好,但对作为书店消费者的我好像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吸引力
陈鲨鱼
陈鲨鱼
2020.6.11
深圳诚品已经快关了。
Anauaoau
Anauaoau
2020.6.12
也想知道是不是简体中文的新书并不能撑起所谓的生活提案模式 身边朋友和我都觉得一些好书的绝版速度出乎意料地快 而获取生活提案的渠道基本不靠书籍
雪梨的鱼
雪梨的鱼
2021.10.14
35:20 苏州诚品一直人很多,并不像主播说的吸引不了本地人
羽的天空:同意,特别是节假日,书店里人挤人
约小亚
约小亚
2020.6.16
14:48听到湖滨道的部分弃了,主播显然对湖滨道一开始就设计了亲子方向不太了解,而是将其作为演进讨论,大概也是为了引出言几又才说的这个案例。
blueszhang:感谢约老师帮忙省时间
粒子束
粒子束
2021.10.28
我想要专题书店,或者这个书店会有一个weekly的专题,反而咖啡装饰对我而言没什么意思。就像是播客一样,做一个专题,然后相关的书籍,点评,讨论。
奔赴三十
奔赴三十
2021.10.16
36:3334:16 深圳这边已经有社区图书馆了 由政府支持的u吧街道图书馆 相当不错 对社恐来说很方便 因为我住六楼 书店开在负一楼 搭个电梯就到了 而网红书店大体相似 走廊过道太窄了 因为场景会吸引来一些客户 也会失去一些客户
孜然考拉
孜然考拉
2020.11.13
杭州天目里茑屋书店已经开啦!就在公司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