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酷兒,跨性別,情感理論 | Queer theory, affect, transgender politics

#07 酷兒,跨性別,情感理論 | Queer theory, affect, transgender politics

90分钟 ·
播放数10836
·
评论数50

RSS訂閱

On queer theory, affect, transgender politics, trans philosophy, and the reparation potentials across & beyond national-geopolitical boundaries

主播:
郭婷+林垚

嘉賓:
劉文: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博士
馬景超: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

酷兒與跨性理論的歷史也是全球語境下的政治社會史,以及挑戰之外如何修復和重建多元的理論和社群。這些年輕的領域已經帶來這麼多改變,還有對種種邊界的跨越和跨界聯結的希望。

0:32 #3回顧

3:07 實驗心理學不能解答關於主體意識的問題


3:38 種族與性別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


4:04 美國亞裔研究將性別與種族分割,同時亞裔被性別化 


4:42 羞恥、偏執等概念作為政治動能


6:30 全球疫情之下的恐懼(paranoia)、陰謀論;情感理論查看情感的社會作用;左翼理論也充滿恐慌和偏執 – 情感理論可以在批判之外修復社會(social reparation)


7:58 在國家社會主義之外反思左翼理論


8:26 波伏瓦的倫理學;在美國系統接觸酷兒理論-思考東亞酷兒社群和酷兒理論之間的關係;酷兒理論的「先進時髦洋氣」,東亞「無聊落後」,先進和落後的關係如何體現;去殖民化酷兒理論;美國的跨性別政治( trans politics)中自我和身體的關係


14:38 酷兒理論的歷史和發展:7、80年代同志解放運動(Gay Liberation Movement)和女權主義運動;美國精神醫學的發展;創立被病態化的群體,西方現代性特有的性向特質


18:15 酷兒理論中的種族


20:43 殖民時期的混血兒"mulatto";同志和種族的科學分類同時發展;生理女性、陽剛表現的"butch lesbians",拒絕女同而用 “aggressive”的標籤


酷兒亞裔取經BLM等種族運動


31:00 亞裔男同被邊緣化

31:30 女權運動對少數族裔女同的意義


32:50 種族性別與階級;波士頓婚姻(Boson marriage);Minor Feelings的作者Cathy Park Hong無意中士紳了社會邊緣者的夜店;石墻運動(stonewall uprising)的先行者黑人跨性別女性Sylvia Rivera被遺忘;違規理論的士紳化、美學化,消費社會利用「違規」 


42:34 東西方各自本質論之外的第三種方法?


43:25 酷兒理論建立在西方科學觀上;台灣的質疑;華語語系研究(Sinophone studies);這一代人在新冷戰時代看到對立之外的責任


48:22 討論不同又不彼此本質化;不討論區別,而討論關係;美國學生對亞洲和中東的想象;翻譯的政治;哲學學科的門檻


54:18 跨性哲學(trans philosophy)


56:00 跨性別權益之爭;酷兒理論和跨性別之間的關係


1:00:16 運動脈絡中的分歧;一)性的私有化vs性別多元者;二)女權運動內部的分歧,70年代本質派vs女同分離主義;華人對跨性的焦慮造成政治保守傾向;性的恐慌被用以製造政治對立,利用酷兒和女權運動之間遺留的問題


1:16:27 時間點;美國性別議題更容易輸出焦慮;學界之外的豐富討論和資源;跨性撬動社會性別規範,承繼了女權主義和酷兒理論的關切,帶來不同的可能性


1:20:29 情感理論的修復作用;全球疫情中酷兒社群相互幫助的修復網絡;彌音;地緣政治之外超越國家主義血緣和國際邊界的聯結


1:16:14 離開美國;美國本土自由派對跨國運動的忽視;亞洲更充滿活力的可能性


1:20:34 美國種族內部的泛亞化;亞裔研究忽視世界其他國家內部的複雜性


1:21:50 亞裔被化約;活著不容易,抱團活下去 


1:25:22 學界的孤單、推崇過度產出;性別研究對社會帶來的改變


1:27:29 三土的正能量


12818 把團做得更大,更多人可以一起抱團取暖;想象是雙向的

相關詞彙:
酷兒理論 queer studies
跨性別 transgender/trans
TERF(排除跨性別的基進女性主義者,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


參考書目:
Robin Dembroff, "Beyond Binary: Genderqueer as Critical Gender Kind," Philosophers' Imprint 20 (9):1-23 (2020).
Talia Mae Bettcher, Transgender Studies and Feminism: Theory, Politics, and Gender Realities, Hypatia: A Journal of Feminist Philosophy 24:3 (2009). Special issue co-edited with Ann Garry.
Howard Chiang, Transtopia in the Sinophone Pacific . Columbia UP, 2021.
Michelle Kuo, Reading With Patrick: A Teacher, a Student and the Life-Changing Power of Books.
劉文,Assembling Asian America: Psychological Technologies and Queer Subjectivities. (winner of the 2018 National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s First Book Prize, and currently under contract with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__________.  and Macleod, C. I., Bhatia, S., "Feminisms and decolonizing psychology: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Editorial introduction. Feminism & Psychology, 30:3 (2020) 287-305.
__________. 〈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應用倫理評論》第58期,2015, 頁101-28。
馬景超,“Young Activists, New Movements: Contemporary Chinese Queer Feminism and Transnational Genealogies” (Co-written with Liu, Wen and Ana Huang) Feminism & Psychology 2015, Vol.25 (I) 11-17.
__________. (翻譯)導讀巴特勒,薩拉.薩里(Sara Salih)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__________.  (翻譯)導讀波伏瓦,厄苏拉·提德( UrsulaTidd)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__________.
展开Show Notes
林三土
林三土
2020.12.11
置顶
文字稿整理出来了,特别提供给觉得本期中英夹杂过多的听众朋友。感谢澎湃记者帮助整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329870
HD426303z
HD426303z
2020.11.08
这期忍不住听了三遍,看到评论里有人提到中英夹杂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是目前中文世界的一个怪现象。想一想我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英语并不能表达我的全部想法,但是不也得努力讲英语吗,也不能就因为习惯说中文就夹着中文跟美国人沟通啊。现在在国内工作,依然是中文环境,平时去欧美出差不也还是用全英语沟通么,也不会讲一讲就夹几句中文。归根到底是因为默认外国人听不懂中文,所以要全部用英语沟通。可是到了中文世界,明明不懂英语的人其实有好几亿,但很多会讲英语的人就懒于用全中文了。当我们说智能手机时代对老人造成了不便利抛弃了一部分人群的时候,中英夹杂不也是同样的问题吗。
林三土
:
是,英语霸权确实是一部分原因,包括我们自己就算意识到这一点也无法完全克服,尤其因为平时读的文献等等都是英文,很多英文学术词汇太过习以为常,在讲的时候难以一下子找到中文对应。这点我们会进一步思考,找到妥善解决办法,包括在录制前和嘉宾做些特别提醒等等。
ting_A1Bs
ting_A1Bs
2020.11.07
終於成功登陸了⋯謝謝大家留言。上傳播客的平台在筆記部分是有字數限制的,所以沒有辦法翻譯所有的文字,抱歉🙏 我們並不算「節目組」吧,因為也不是專業製作方,不然一定會在技術和內容上更完善。我們會盡量想辦法,比如和媒體合作,把完整的文字內容呈現出來給大家。
仙葩書呆子:建議建立個共享qq文檔給國內的朋友們
cariocas
cariocas
2020.10.31
38:5739:35 酷儿理论被士绅化,美学化之后又被批评忽略了底层与边缘的声音,但有趣的是,这个理论本身就来自底层。 任何运动在一开始的时候终极目标可能是十分清晰的,却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被看到的过程中,被慢慢容纳吸收,变成主流化的一部分,加固了那个它曾经要反对的社会秩序。 (消费社会中 “违规” 非常容易赚钱,让这些边缘的东西极易被士绅化)
仙葩書呆子:+ 一開始「酷兒」是罵女/男同性戀以及跨性人的貶義詞,被黑人女跨性/同性戀用以一種強有力的反抗致詞。而這個具解放性的反抗終究被白人校園和資本所收編,容納,以及扭曲,加劇了對這些邊緣化群體的壓迫。可悲。
仙葩書呆子:打扰一下~有兴趣的朋友们欢迎来关注我的博客橘子馆🍊,是一部专注于女txl生活社区历史文化的电台!!若有兴趣进入听众微信群也可以联系我们拉你~我们在橘子馆🍊里细谈过关于拉拉特殊社会地位与经历,包括强制性异性恋等等!~
Jamiie
Jamiie
2021.1.14
真是目前聽到的播客裡,學術含量最高的Top5了💪尤其是酷兒理論那大段,還有性別轉換後如何上廁所的日常生活問題👍🏻聽完後感覺我這位大眾真的沒有認真了解過這個群體,甚至還有誤讀,sad。
唉:-(,中英夹杂听不懂,有点难受
林三土
:
抱歉,有位嘉宾小时候就去的美国,所以更习惯讲英文。一些冷僻的英文术语,郭婷在show note里面有标记翻译出来,可供参考
ting_A1Bs
:
終於成功登陸了⋯上傳播客的平台在筆記部分是有字數限制的,所以沒有辦法翻譯所有的文字,抱歉🙏 我們會盡量想辦法,比如和媒體合作,把完整的文字內容呈現出來給大家
6条回复
听到“活着不容易,报团活下去”有些泪目了(´;︵;`)
ting_A1Bs
:
一起努力活下去😂❤️
01:26「性別對立」本由父權制所產生,男性對女性的系統性剝削壓迫等等就是「性別敵對」「性別對立」的表現。而很荒謬的是,女權主義者勇於指出女性面對的種種壓迫反而被標成「製造性別對立」
庸女
庸女
2020.11.08
也许是因为人员以学者为主,节目对于听众来说不太approachable,比如话题的进入和铺垫不是很到位,嘉宾对于研究的解释可能够细致严谨,却很难给予不在学术语境下的听众一个bigger picture。当然这部分是从媒体角度的建议,还是希望时差能越做越好吧~
ting_A1Bs
:
謝謝建議:)
诡谲子
诡谲子
2021.3.25
受不了了,人家好心给你做播客聊这些议题都是non profit, 自愿的在做。这都2021年了,还在这里讲code switch的问题,读读后殖民理论,读读霍米巴巴,还不知道身份都是hybrid, in-between, ambivalence吗
HetL
HetL
2021.1.05
目前最喜欢的一期 几位学者这次的逻辑和flow都很自然
HD426303z
HD426303z
2020.10.31
我真的是太爱这期了
蕊_Lyla
蕊_Lyla
2020.11.02
英文夹杂太多,本期对普通观众及其不友好。理解嘉宾的用语环境,可节目组贴出的用语远不够。不过如果节目组目的是借此设置筛选听众,可以不用看这条评论。
林三土
:
肯定不是借此筛选听众啦,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做得更好(但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研究和教学的繁重本职工作,做播客只能是挤牙膏一样挤时间来做,所以有不周到之处还请谅解)。
ting_A1Bs
:
是的
4条回复
海獭码头
海獭码头
2020.11.02
40:04 到底是homeless还是穿Urban outfitter的hippies哈哈哈哈哈so true
Zudy
Zudy
2020.12.05
07:14 paranoia 偏执狂的动能可能不太利于修复,而情感理论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慢慢王
慢慢王
2020.11.09
😄😄😄没想到三土老师的正能量是这样的哈哈哈哈
ting_A1Bs
:
哈哈哈寫介紹的時候故意賣了個關子🤣
大荔枝
大荔枝
2020.11.04
为什么我听着总是断……
ting_A1Bs
:
這是老問題了,可能因為我們都在境外?
好吃AAA
好吃AAA
2022.7.01
因为没了解过专业术语以及… 感觉听了等于没听。但又因为部分发言人的清晰表达而听了下去
19:24交叉性來自於Kimberlé Crenshaw,她不是抽象的哲學理論而是法律上研究北美社會秩序對於黑人女性的重疊反黑種族主義與父權制厭女,基於實證而非哲學純理論
06:16東亞人被feminized,這不僅限於中國男性(並且男性的masculinity本身基於對於中國女性的父權制暴力);對於非白女性的剝奪以及與此同時對於中國女性的hyperfeminization,前面一點較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