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的话】
许晶和苏春艳是认识近二十年的闺蜜,她们两个都是清华人类学系毕业的,现在一个在中国北京的社科院大学做老师,另一个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做人类学研究。
找到她们的初衷很简单——两个女朋友一起聊聊各自的2020,我在交给她们的提纲里,写下“女性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她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就是研究者身份、母亲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交织。彼此有互相激发的部分,也有纠结的部分,我对这个特别好奇。
大瘟疫这一年给许晶的个人生活也带来了转向,她决定不再要第二个孩子,因为“下一代不会比这一代更好了”,苏春艳也很有意思,研究者的身份能让她在两个孩子打架的时候保持抽离,让她能接受孩子在长辈的影响下偶尔“不戴口罩”。
2020年这一年让她们更加看到自己知识的过时和无力。更具体的,曾经被人文社科学者笃信的中国社会越来越个体化的趋势,一下子被否定了,知识分子们开始看到一种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虚假对立。
有美国媒体采访许晶的导师,问他今年新冠疫情这么重要的事会被人类的集体记忆铭刻下来吗?他的答案是不会,就像没有人记得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2020对她们是特别又普通的一年,对周遭的一切,他们没有停止过批判思考,但落到具体每一个人,她们希望守住人类学反思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她们继续向内探索,坚持“和最爱的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身边的朋友听了这期节目说,喜欢你们开心的笑声。这确实也是我一个新的尝试,希望播客节目能轻松点儿,毕竟平时做学者采访已经很严肃了,希望听到听众们的反馈。
【主播】
王芊霓,媒体人(微信公众号“芊霓的咖啡馆”)
【嘉宾】
苏春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许晶,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人类学学者
【本期剧透】
【1:40】苏春艳有一个女博士朋友圈,自己的孩子得到了来自她们的爱和照顾。许晶指出女性互助育儿的方式具有生物性
【9:40】芊霓的丈夫认为很多男性不是没有哄孩子的能力,而是没有好好哄孩子的意愿。芊霓的丈夫也不希望她做全职妈妈,二人以一种合伙人的方式在运作家庭
【17:38】苏春艳认为育儿是夫妻互补的事情:在育儿初期的付出中,母亲付出的家庭劳动是比男性多的;但当孩子长大,父亲的参与度会明显增加
【22:50】夫妻彼此经常会出现一些怨念,情绪稳定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37】苏春艳认为当代的00后年轻人在性别议题上往往很有想法和行动力
【31:09】招聘中“只招男不招女”实际是社会长期性别文化的结果——男性被认为是更适合体力劳动的,更能吃苦的
【34:56】许晶在成长过程中也听到过“女孩子上清华还是比较难的”,“她现在理科好,将来就不一定了”等,其实是社会对女性普遍的刻板印象
【40:38】在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如何在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和主流的性别叙事之间做出协调是家长们面临的一个困境。儿童的选择和自由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
【47:04】男人似乎都有一个当司机的梦
【49:32】在性别议题上,苏春艳更多希望从身边做起,营造一个更加宽容和平等的环境
【53:46】养成平等的意识是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部分。许晶在初去美国的时候时常感到没有安全感和自信,但现在已经摆脱了压力感,认识到一个白人男性和自己同样都是平等的个体
【56:44】优秀的父母往往要学着接受自己的孩子也许只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59:42】我们是否可以用统计学的工具指导自己的生活?统计学数据是对某一个群体整体的判断,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个体化的
【1:06:18】苏春艳的孩子说长大想开挖掘机,苏春艳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蓝翔技校去开挖掘机
【1:14:33】在中国,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普通人。更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也许是减少人们焦虑的重要面向
【1:19:48】许晶的老师指出新冠并不会被集体铭记
【1:30:36】养儿防老是传统的养老方式。苏春艳不想出国,她想更多地陪在父母身边,这也是对老人期望的一种满足
【1:32:09】与闺蜜互助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对老年生活的想象
【1:34:28】守在父母身边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自我牺牲,一种孝道的绑架,这是一个非常个体化和情境化的选择,往往受到个体的认知,经历,价值等的影响
【1:48:11】许晶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不断地被探索,我们不能把一个价值推广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在去寻求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
本期音乐
片头曲:dreams and confusion-QCQ official
someday we’ll be together
片尾曲:top of the world-Carpenters
logo设计:小苏
后期制作:许非
文案整理:吴怡
直来直去是一档泛文化类的访谈播客,在这里,我们希望能够把学术的思考拉回地面。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直来直去》,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轻芒小程序收听。
*本次播客的文字稿件已在澎湃新闻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