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我去2000年买黄标盘声波飞行员 | sonic pilots

#176. 我去2000年买黄标盘

89分钟 ·
播放数3361
·
评论数60

黄标CD,一种中国内地2000至2005年短暂风行过的盗版音乐碟片。因为其外封套上黄色(后期有其他颜色)框体内的专辑介绍文案,被习惯性称之为「黄标盘」。

回溯十几年前,黄标盘在中国北方城市的音像店随处可见。介绍文字直观,风格覆盖宽广到难以置信;轻音乐,斯堪的纳维亚金属,蓝草乡谣,重型碾核无一不包。出生在80年代末期,没有赶上打口年代的一批乐迷,靠着十几块一张的黄标盘,完成了自己的音乐启蒙。

偶尔与其他爱乐友人聊起,我们却发现,黄标CD 似乎被互联网遗忘了。言及「黄标盘」,对方要么不知所以然,要么一句「盗版而已」就轻描淡写地带过。然而我们的音乐版图中,黄标CD 远不止那么简单。

本期节目,是两个人对于黄标盘,另类音乐与实体年代的一次回忆。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区隔,你可能并不共享这段回忆,但我私心仍然希望互联网有记忆,能记得这段短暂时期里的黄标盘。它粗糙,土气甚至不那么合法,却真真实实地滋养了一些热爱音乐的耳朵。

本期节目Common FM 主播,音乐经纪人、媒体人健崔老师协助提供了部分资料,在此致谢。

  • 00:00:03 BGM#1. Robyn Adele Anderson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 00:02:36 关于2020的开场闲谈;
  • 00:04:13 初次认识黄标CD;2000年代金属音乐不好找;孟获买的一套Lacrimosa;另类音乐的盗版渠道;黄标CD 与常规盗版的区别;
  • 00:15:15 如果你没见过黄标碟,告诉你它的样子——编号、纸套、黄标和简介;词本的重要性;「流行至尊」、不平的CD 碟片和过火的ifpi码;
  • 00:18:49 老司机v版给你讲述中国大陆盗版CD 极简历史;早期盗版、港版与黄标盘的大致分期;北方的淘碟圣城天津;删掉最后一首歌的CD;
  • 00:25:23 想去黄标盘老家朝圣的孟获;后打口年代的精神食粮;瘦小的孟获没有打口碟买;1:1拷贝正版的黄标盘;
  • 00:37:43 三里屯CD 店里与黄标盘的重逢;当年买黄标的渠道和价格;黄标盘内部短暂形成的「尖货」生态;
  • 00:41:38 黄标CD 造成的Nu Metal 中国北方大流行;对「黄标」的误解;黄标盘的碟商懂音乐;20世纪最后一张伟大专辑Ok Computer;
  • 00:49:42 BGM#2. Yo La Tengo - Damage
  • 00:51:51 打口年代与黄标盘的时代衔接;90年代市井又野蛮的北京;打口碟的垄断时代;黄标盘的「尝鲜」作用;
  • 00:58:33 孟获最后一张黄标碟:Napalm Death 1995年的专辑Scum;黄标盘作为二手商品再次流入市场;
  • 01:00:08 黄标盘令人迷惑的「强地域性」,好像仅限于中国北方;懒得移动的北京人;两人的新街口买盘经历;今天的音像店什么样子;
  • 01:04:51 为什么怀念黄标盘;
  • 01:11:26 滋养了中国影迷的盗版影碟;为什么影迷怀念盗版碟时代,却没有乐迷怀念盗版音乐CD;音乐在中国大陆的断档;记录盗版商的电影《排骨》(2005),高鸣导演,movie.douban.com
  • 01:24:59 BGM#3. Blackmore’s Night -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 01:25:55 结束语,新年快乐。

欢迎在「爱发电」为「声波飞行员」发电,增加它继续飞行下去的动力。发电地址:afdian.net

# 飞行员:vineland / 孟获

展开Show Notes
通米
通米
2021.1.04
大概2005-2006年,我在北京新街口卖碟,就是传说中的「碟店一条街」。具体哪店,名字忘了,店不大,隔壁是服装店再过去是安踏什么的。大老板我不记得有没有见过,总之店里一般是两位大姐操持,她们一般都轮班端坐在收银台里,像个慈祥的会计。

主播提到的那家比较大,一进门卖正版,里面一间卖盗版,比较狂的时候,我记得是全部摆上盗版。更早之前,我记得在北太平庄也淘过碟,在昌平也淘过,甚至在学校附近沙河,也淘过,质量当然还是新街口最优。

为什么,因为当时盗版已经完全品牌化了,我说几个,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就一定知道:创佳、红龙、DNA、威信、英皇……一大堆厂牌,可能同一个团队,也可能不同的出处。也就是说经常有一部新片出来,每个厂牌都会做,一般消费者无所谓,越新越好,有些黑厂就会出快板和枪版投其所好。铁杆碟友就不同了,他们会挑厂牌,因为厂牌之间会竞争,比快、比画面、比音效、比花絮、比字幕、比包装、比洗版。所以当时淘碟的丝毫不亚于前几年研究手机参数的3C极客。主播说想认识一下当时做碟的人,是啊,谁不想,在浪漫化的想象当中,一定是一个身处粤语区的神秘乌托邦。

其实卖碟小弟当时的工作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一个是因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准备先打一些零工。第二是因为自己一直就是消费者,比较懂,也懂电影。实际工作的内容呢,其实主要是在两班倒的情况下盯着店铺里有没有小偷。尤其是人多的时候,那些店比较大的,丢碟的现象很够呛。有人能把外壳留下,光碟带走。尤其背着书包的学生党,要提高警觉,盯半天下来,人还是很容易累的。

更不那么重要的工作呢,当然是推荐,其实影碟也好,CD也好,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商品,所以你卖碟和卖衣服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老板聘小弟还是希望你能多卖。所以我当时的偶像,就是店长,他其实每天都会带4-5张碟回去看,因为你要看了才懂推荐嘛(后来我也是),也是员工福利,他的能力就是让消费者多买7-8张片子,质量当然良莠不齐,但是数据牛逼啊。我就比较没办法违心,人家看《色即是空》的我不会给他推荐「特吕费」「戈达尔」,要推也是推「丁度·巴拉斯」。其实在一家店久了,最终都会有自己的老主顾,他会非常信赖你的推荐,一开始我很羡慕店长,消顾客常常不明不白的拿着那些胸脯保证的片子回家欣赏,下次过来交流是坑还是彩。我当时的愿望是也能做到这样:在简单了解顾客的口味之后,塞给你的片子,别问,直接去结账,看过之后你会回来要我推更多。(这他喵的不就是今日头条的算法机制?!)

当然,我很快这就达到了这种能力。因为我的信息源除了《看电影》一期不落之外,我记得还有另外一本《电影世界》?杂志,有副刊叫《DVD导刊》? 当时杂志还活的挺好,什么《银幕内外》之类的老牌杂志也会转型迎合新读者的审美和选题。

再有一个,我是一个大学生。这在导购届应该是凤毛麟角的,虽然是野鸡大学,虽然英语没有过四级。店里但凡要是来了老外,都是我接待。老外的购碟心态,很多年后,我去了一次柬埔寨,算是感受过。「卧槽,可以买吗?这是认真的吗?这个价格??诶?fake??那我能带上飞机吗? 好的!!给我来100张先!!!」太便宜了,这种紧张刺激的犯罪的感觉。有的老外甚至会拿着购物纸条过来,上面写满了英文片名,店长就算想抢单,一般也会无奈把纸条拿给我。

据说当时有很多现在知名的导演和北影的学生会去买,但反正我不记得有遇见过,好像当时有隔壁店说来了哪个明星,带着口罩,看一眼也没什么感觉。那个时候能明显感知到,有很大一部分高知群体,看的非常冷僻,有的手上拿着《芬妮与亚历山大》《第七封印》来问你「滨崎步」的演唱会怎么样,当然也有很大一个听古典音乐的群体,那真是知识盲区,而且一进来就问“老柴在哪里?”等我知道是「柴可夫斯基」之后又可气又好笑“靠,你跟他很熟吗?”。也有很大一部分吃快餐的群体,有时候气不过被店员或者影迷歧视,硬要买一张《一个国家的诞生》《柏林苍穹下》
之类的回去看,第二天回来气冲冲说这是讹诈,我要退片,最后只能换两张《地球脉动》回去。

其实主播聊的黄标,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仔细回忆大概明白是什么东西,我记得碟都比较薄,用纸封套装而不是用盘盒。我记得当时的音乐比重不如电影。CD的市场收到DVD的巨大冲击,尤其是演唱会、演奏会、MV,可能因为大家终于得见的音乐加上画面。比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猫》《大河之舞》《胡桃夹子》……还有很多流行。还有许多摇滚,主播提到的穷街、碎南瓜,然后什么夜愿、枪花,吉米·亨德瑞克斯、比约克…这些都是要一直补货。

说到补货,就和神秘乌托邦有了联系,当时是用传真和上家联系,对方传真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单,没有图片,就是名字,你就勾选之后回过去就安排发货了。自然,我在不久之后,也拥有了下单权,那真是不可一世……

当时幻想以后自己开一家碟店,没想到这个行业不存在了

Wenser-半耳FM:来小宇宙点个赞
孟获
:
谢谢您!写的真好,我们几个人都读过了,很多感慨。那个年代确实混乱多元又美好。
4条回复
王墨
王墨
2020.12.30
以前03-08年长沙岳麓山下老街这边还有有晚上蹲街头卖打口碟的,那时候对古典的认识比现在也少不了多少,在没拆的堕落街那有两家碟子一屋子,十来二十,不知道是不是您说的黄标,只买过少数几张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是找画室的老哥借着听,他以前做过打口碟,不过那会也不懂,mp3时代来得很快,电驴解决了打口碟难找的事,谢谢v版和孟获总激活了这段时间的记忆
终于有人聊这个话题!坐标大理,也是被黄标碟滋养才开始看世界,稀缺年代黄标碟太珍贵。高中时每周去淘一盘,货架上一排一排扫过来,根据封面大致判断曲风厂牌,再细看小黄标上文字,滋养了耳朵也滋养了视觉审美。小城只两家卖黄标,比较系统的是一家叫“启德音响”的(现还在大理洋人街卖黑胶),十八线小城青年们的启蒙之师。
孟获
:
谢谢!很重要的信息,大理居然都有!
无尽的余甘:而且黄标碟时代,两家店还不是开在有多元文化有老外和艺术家的大理古城,而是开在新城“下关”——一个普通而典型的中国县级市小城。
4条回复
玩具国王
玩具国王
2021.1.02
比黄标早一点还有比较精致的一种紫标,不干胶贴在碟盒子上,也号称港版。有重金属 也有爵士。印刷的比后来黄标好
玩具国王:而且没有像后来黄标碟外面的纸壳套
孟获
:
啊,这个没听说过。有图片资料吗?
4条回复
HD6687
HD6687
2020.12.31
刚听完这期黄标盘播客,勾起不少回忆,刚好也是个受盗版滋养的影迷。我入坑打口是07年,这时广州已经是打口末世了,规模大不如前还不时混着盗版一起卖。黄标记得只在美院附近新安大厦,一家卖迷彩用品的店里看到过,搞不好这家店现在还有……过年回去瞧瞧
师葰葧
师葰葧
2021.1.03
哈哈哈,开始买了一堆黄标cd。后来转手打口碟,一不小心中毒了。买了几千张,北京的七彩大世界🤗🤗每周必须打卡,每周不收十张CD感觉总缺点儿啥。青葱的记忆
孟获
:
258广场的碟商布鲁托就是七彩出来的。曾经七彩大世界也是北京2010年之后的二手碟中心,音乐cd的潘家园。
玩具国王
玩具国王
2021.1.02
东北人表示东北当年确实很多黄标碟
EvaYeah:在三好街吗?
玩具国王:哈尔滨很多 例如师范大学西门
4条回复
helloyj
helloyj
2020.12.31
黄标这个称呼真是第一次听说。02年到10年之间,看着这些碟们从质量差到好又到差。那一批彩印高仿的,真好,可惜买的不多,但一直都留着,the cure的一张,到现在都还听。
我不跑调
我不跑调
2021.1.03
俺来了
孟获
:
赞美您!
七个梦:听说你们见面了,刚刚想了一个烂梗 我跟你见面,就变成了 #七擒孟获
3条回复
电影无用
电影无用
2021.1.02
对于一个三线小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当年的黄标(我们这边老板叫港版盘)对于我的审美养成太重要了!
ziondandada
ziondandada
2021.1.04
那时,有一个做黄标盘的老哥就住在和平里。
孟获
:
做黄标盘??是批发商还是给碟做内容的啊?好想联系上这种人。
ziondandada:好像是连做带批。具体细节不是特清楚了。我记得姓孙,现在想起来应该是个70后。
杨路6816
杨路6816
2023.12.29
这期节目太珍贵了
孟获
:
谢谢
地下丝贼
地下丝贼
2021.1.04
1:15:11 最后又聊到商业音乐空降的话题上了2333没辙。
孟获
:
全甩锅给商业也不对,我就觉得你球这届乐迷不行🤨
卡曼84
卡曼84
2021.1.02
虽然没听过光标碟,但是勾起了我初中不吃不喝都要买杰伦cd专辑💽的日子。还记得正版专辑会赠送海报。初中时代,家里四面墙外加天花板上都是周杰伦。但没过多久,我爸防止我过度追星,亲手撕掉了墙上、天花板上所有的海报。自此,我的追星时代基本结束了。可杰伦的歌就像刻在了脑子里,现在只要播放,歌词一字不差的还能唱出来。(跑题了😅)
孟获
:
完美错过周杰伦...
黄雲德
黄雲德
2021.1.02
你们这背景声也太响了
孟获
:
sorry 音乐部分都是原声没处理 不想压缩动态 语音部分可能还是太小了 以后我们注意一下
kyth
kyth
2020.12.30
我靠 这个话题绝了
孟获
:
哇谢谢祭司老师肯定
kyth:我完整经历了那个时代!史上最用心盗版系列
3条回复
_angeliur
_angeliur
2021.8.14
作为没有经历过打口碟和黄标盘的90后,听老哥们聊这些少年时代的往事还是很有意思
通米
通米
2021.1.11
续二 LGBTQ与碟店

前面提到老外买碟要找我,还有一个群体也会找我,虽然也可能我的记忆过度美化了,毕竟过了这么久了,我试着分享几个和他们的小故事。

我当时看电影,口味非常宽泛,拉拉片和钙片我知道的也不少,所以先是有我从传真中订货,然后自己看看,接着推销出去,这么一个路径。像《蝴蝶》这种新出的,谁都知道要大卖的。《蓝宇》这种经典,是要不断补货的。

我记得有一个女顾客,特别漂亮,惊为天人。个子不高,但面孔非常精致,心事重重的样子。是我喜欢的类型。一开始都是拿一些常见的文艺片。(给女生推岩井俊二简直是最常规的操作)突然,发现她开始拿拉拉片,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多拿几张,一看她照单全收,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可惜了。之后好像来了几次,都是拿拉拉片,店里也就那么多吧,没有能再推介的了,后来就没有再看到过她了。

有一个Gay来买片,真的,人群中我一眼就能发现,我觉得有的Gay就属于比较张扬的,从配饰到香水,到说话的方式。就生怕你不知道似的。我大学同班就有这类型的,所以我很容易识别。一开始好像是让我给他找色情片,我忘了,反正后来就指定我给他推荐钙片。好家伙,我当时的知识储备全用上了。后来没多久就又来了。我记得他的一只手上绑着石膏,我说这是咋了?他说他刚做完手术,我不记得是怎么聊的,我问的是手上的石膏,对方讲到了变性手术,我还心想,这手术这么快就能下床啊?那手上这石膏是?那他不是G是T吗?有些迷雾,模糊了,就随风消逝去了。

还有零星一些客人,就记得没那么清晰了。好像我室友问我,这么推,就不怕被对方当做同类吗?我说我身正不怕影……不是,我说既然我会比整条街的其他导购在这方面会多懂一些,那我为什么不提供这些信息呢?我觉得这个群体也有受到文艺作品滋养的权利罢,少走一些弯路。

直男群体一直是十分青睐拉拉片的,也是这类题材最大的消费群体。我觉得这属于情色范畴内的一个分支,或者说,男性消费的对象,首先是把文艺片当色情片,首先是品色,其次是品情。因为男性本来就是碟店的主流消费群体,各种文艺片或欧洲独立制作,很容易以猎奇向的角度,推出去。还有像日本大岛渚之类,韩国《红字》之类。封面就足够吸引人了。这个话当然并不绝对啦,前面说了,也有很多高知人群会去逛碟店。女生会不会买什么《美少年之恋》《霸王别姬》,也会的。这挺好的,彼此多了解一下对方多好,哪像现在喜欢搞什么性别对立。

现在回头看,韩国电影早期真是靠性喜剧和好莱坞类型片模仿发家的。当时都根本看不上,现在人家都拿奥斯卡了。当然,最猛的还是韩剧,一次就一个套盒,人家剧集都还没结束,火啊,先出。过阵子出全了,再洗版再卖一波。我记得有一年我给家里亲戚带的年货就是《大长今》一套。

美剧也有的,我自己就收了一套《六人行》,包括《罗马》啊《24小时》什么的,后来有点破碗破摔,电视剧会被制成那种超长的DVD,恨不得七八张碟一整部剧,音画质肯定是压缩的。这种的消费人群,就不太逛碟店了,碟店也不太进这种货,有点掉档次,适合郊区小店和出租店的,还有路边挑着卖的,哦对,当时学校边还有出租碟店,也没有一家干成了Netflix。

我觉得我得提一句,盗版碟当时能做到什么样,1比1的还原,甚至是超过原版。就是类似莆田阿茂比阿迪耐克还下血本的故事。我说几个不知道有没有人收过。《黑客帝国》带尼奥手办的精装周年版,好像是10周年。整个盒子酷毙了,当时做盗版的是不是现在都去做盲盒了???《指环王》三部曲,一集应该是3D9+2D5之类的,带全部花絮带中字,别说中字了,当时的标配都是中英韩泰叉叉叉,加上5-6条音轨(有的客人还要听国配你知道吗)再加上两条导演评论音轨,整套内容如果你是PJ大帝的粉丝,你可以整个春节在家里抱着电视不用出门,如果你不是看完你就是了。大家玩过PS4可能知道,DVD和蓝光都是按国家分区的,盗版商能给你多区精华内容合在一块。《兄弟连》军包纪念版,里面有瑞士军刀、指南针、「市场花园」地图,还有各种机密文件,100%接近原版并且翻译。我拿了一套送我哥,我自己都不舍的留。还有什么铁盒版的《终结者2》数不胜数,原版是怎么样,盗版就原样复制再加料包装。

就这种用心程度,有句老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干点啥不好呢?相信制作方里都是卧虎藏龙。一部电影资源的拼拼凑凑和弯弯绕绕真是比CD复杂很多倍。但是进入流媒体和下载时代,这种精工和细作全都化为泡影。不再有仪式感也不再有期待。上院线的,大家忍着删减去捧场。没上院线的,大家颠沛流离的找资源。诚然盗版有违公序良俗,但是,受到盗版资源滋养过的人,千千万有吧,多少欧洲导演通过这个管道被大家熟知,没有艺术院线和分级制度的普罗大众靠什么看世界。艺术电影,不是《看电影》里小编的影展观影特权,而是一场全人类的审美普惠。

行了,再吹下去,恐怕盗版商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美国应该也没有DVD市场了。
玩具国王
玩具国王
2021.1.04
我觉得南方黄标碟多,大概因为买打口方便又便宜,所以没听说过黄标。
地下丝贼
地下丝贼
2021.1.04
我是因为发烧作为契机才回头淘盘的,那时早已过了黄标盘的时代。反而因为被朋友提醒过几种盘不要碰,黄标就是其中之一,在刚开始淘碟那阵子可是会一张张盘上discogs上查唱片信息的,就是为了防止买到非原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