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新年打工谈|“高居庙堂”的艺术创作究竟能为打工人带来什么?半影fm

EP6-新年打工谈|“高居庙堂”的艺术创作究竟能为打工人带来什么?

87分钟 ·
播放数355
·
评论数2

做毕设为何去服装厂打工?直播产业能为农村女性带来阶级跃升吗?“高居庙堂”的艺术创作究竟能为打工人带来些什么?


新年第一天,我们三位背景各异的半影成员坐在一起,试图通过自身经历和经验去剖析艺术创作该如何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艺术家/创作者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社会议题并创造价值。从自身的打工人体验,到潘毅关于中国女工的研究,再到独立纪录片中饱受争议的视角与隐私问题,我们试图在碎片化的经验中拼凑出底层打工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创作者如何才能避免让自身的创作沦落为一厢情愿的自嗨?本期播客也许没有给这些问题找到完美的答案,但是希望通过这次对话和大家一起思考,我们该如何在创作中观察,在生活中行动。


第一部分 工厂田野调查与艺术价值探讨

2:15Ivy受到女工诗人邬霞 《吊带裙》的启发而开启的一段工厂打工的经历

14:50 城中村视觉文化:面对实际生存需求时,讨论审美还有意义吗?

18:35 艺术和设计究竟能为中产以下的人群提供什么实质的价值和帮助吗?

22:20 曹斐《谁的乌托邦》: 我们应该如何去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28:55 从攻壳机动队讲到周子书老师的社会设计: 宏观和微观的社会影响力

35:05 五条人: 一种本土设计的方式


第二部分 性别、身体和反抗

36:45 工厂内外:不断被社会规训、物化和视为他者的女性身体与身份

44:06 李消非《马尾辫》: 艺术作品中以小见大地展现女工对生产机器与权力的反抗

50:00 底层女性们的反抗形式以及受限制的主动选择

56:28 科技的发展, 中国直播购物行业的兴起真的可以赋能农村女性吗? 


第三部分 纪录片的性别视角与隐私问题

1:01:40 底层性工作者的权益:徐童《麦收》中镜头语言的争议性

1:10:02 徐童的男性身份在拍摄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是否成为了他的原罪?

1:12:00 关于release form——纪录片在追求真实和保护隐私间如何取舍?


引用资料:

1. 邬霞, 工人诗歌《吊带裙》 (2019)《吊带裙/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歌精选》

2. 曹斐 影像作品(2006)《谁的乌托邦》

3. 潘毅 (2011年)《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 译者:任焰

4. Prosumer “产消合一者”出自埃尔文·托夫勒《第三波》(1980)

5. 贾樟柯 (2009)《中国工人访谈录——二十四城记》

6. 李消非, 展览《马尾辫》,广东时代美术馆,2018

7. Cara Wallis.Technomobility in China——Young Migrant Women and Mobile Phones. 2013.

8. 《幸存者李佳琦:一个人变成算法,又想回到人》, 刊载于《智族GQ》2019年11月刊

9. 徐童, 纪录片《麦收》(2008) 

10. 《底层者、“伪善”与纪录片伦理——《麦收》争论之例》,女声电子报108, 2012

11. 吕新雨 《当女权主义遭遇纪录片——一场未完成的学术讨论》 , 摘引自公众号凹凸镜

12. Cinephilia迷影《“游民三部曲“导演徐童专访:游民中国》,原载于电影世界 10月号 

      采访:雪风、老晃、张翰

13. 崔岫闻,录像作品《洗手间》(2000) 

14. 一条 (2020年11月30号)《他拍下流水线上的年轻女性,看着她们慢慢被时代淘汰》

展开Show Notes
我是39
我是39
2021.1.01
先马后听!
InLightofShadows
: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