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由《最近买了什么书》与“北京开卷”联合制作播出】
这期节目是我们四月读书月的两期特别节目之一。节目缘起于北京订货会期间北京开卷主办的“阅读X”论坛,今年论坛的主角是“行业新势力”们——85后、90后的编辑、书店人、书评人等图书圈子里的年轻人。他们是我们的同行,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做着与书有关的事,让千千万万的书和千千万万的人相遇。我们想,不妨用播客把他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于是,在北京开卷的支持与协助下,我们邀请两位嘉宾录制了两期播客。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磨铁文治主编于北。可能大家对以下这些书都或多或少有些印象:《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弃猫》……这些书就是由于北和他的同事们策划出版的。除了做自己所在出版品牌的书,他还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了全国青年编辑社群,为近千位同行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和于北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出版这件事的热爱,和他想要做好出版这件事的决心。而这,也可能是行业新势力——青年编辑们最让人感动的样貌。
于北讲了一个很甜的比喻,他把北京订货会这样的编辑线下大型见面会比喻成给编辑们发的一颗糖。脱开日常的案头忙碌,走到同行们中间,感受做书这件事中最最火热的部分。最近这些年,每到图书订货会,做書的小院里都会聚集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编辑,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分享资讯,对年轻编辑来说,这也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当然,要能够汲取能量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很多年轻编辑满心期待又羞涩不安,编辑这个群体的可爱属性在这个时刻显露无遗。
线下的见面机会很宝贵,但对于社恐患者来说,也许线上的交流会更自在吧。在于北搭建的两个青年编辑微信群中,编辑们常常聊新书,聊行业动向,聊文化事件,更年轻的编辑们聊的话题也更加广泛。于北认为,这样的社群可以促进行业交流,让大家能够彼此感受对做书这件事的热情,但更重要的是这也许都帮助大家变得更好。
在出版行业中,只有交流,才会产生更多的内容和创意。行业的增长一定是多元交流和正向反馈的结果,而不是闭门造车与过多地输出负能量。
就“热情”这个话题,于北谈到了很多。在《我信仰阅读》中,作者罗伯特·戈特利布写道:“出版就是把你自己对一本书、一位作者真诚的热情传递给全世界的事业。”对于北来说,进入出版行业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小保持阅读习惯,大学进入中文系,毕业首先选择就职文化行业。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热爱与工作刚好达成一致,甚至人们会说,当热爱变成工作,热爱就不再是热爱了。
这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但不管怎样,能很好地处理二者关系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幸福的和更容易有所成就的,因为他们工作时也是在追寻自己的价值。
热情和成果一定是相互驱动的,我们聊到,编辑要遇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一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或者说自己的代表作,有的编辑已然找到,还有更多的编辑正在寻找的路上。如果在听这期播客的你也是一位编辑,那么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和你的那本书相遇。
最后,于北聊了聊自己最近买的书,有因工作需要和研究兴趣而购买的《俄国文学史》《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日本文学史》,也有畅销新书,比如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果麦文化出版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听完这期节目,不知道你对于图书编辑这个职业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是否会留意到一本书背后的做书人?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说说你眼中的“编辑”职业。
【你将听到】
04:42 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经历
07:48 做書的酒局与社恐的编辑们
13:55 青年编辑出版群的缘起与作用
23:40 加入青年编辑群的方法
27:48 热爱是这些青年编辑们所共有的特质
29:20 相互交流对于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31:05 对做书的热爱的形成
37:05 做书是编辑传递自己热情的一份事业
38:25 一本书能卖好的三个变量
46:00 编辑需要遇见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53:20 体面的收入与体面的生活
60:20 买书、藏书与读书
62:11 于北最近的购书清单
68:40 对于自己未来编辑工作的期待
【相关图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弃猫》
《我信仰阅读》
【嘉宾购书单】
《俄国文学史》
《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
《日本文学史》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汽水儿 / 皮艇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播客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与我们留言互动
说说你对于编辑这项职业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