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这期非常主观地聊一会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对自然的态度的转变。正如许多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小朋友一样,小时候我们一直都对自然环境不太感冒,觉得最香的还是在家看电视、吹空调和打游戏。但在渐渐长大(变老)的过程中,我们开始产生了拥抱大自然的诉求。有人是出于对健康的焦虑;有人是由于对繁忙人类社会的疲惫;有人是出于潮流的驱动;也有人是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诉求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里——不过是不同的自然。景观历史学家约翰·迪森·亨特就把自然分为了三类:第一自然(First Nature)是未经人类碰触过的自然;第二自然(Second Nature)是农业自然和城市空间;第三自然(Third Nature)是我们设计师创造的景观化的自然。但在追逐自然的过程中,在城市中长大的人难免把自然空间看成供我们欣赏或寄托自身情感的审美客体。这种传统的康德美学也导致了自然的价值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更高的山、更宽的水、更大的树是美;而小土丘、小水沟、歪脖子树是丑。这种观念进而导致我们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些不符合传统审美价值但却有很高生态价值或文化价值的自然空间。现代的“环境美学”提出了将自然作为我们人类栖居空间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栖居者去欣赏、去爱护它一草一木本身的、无关人类主观情感的美。因而在这个气候不断变化的时刻,我们人类也许能和自然和平相处久一点。
你热爱自然吗?你有什么在自然中的奇遇?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2:23 最近都去了哪些自然空间?
05:50 小时候对大自然的感受
11:10 不同地方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15:48 我们是哪一刻爱上了大自然?
27:23 在自然里的有趣冒险经历
33:20 城市生活中有什么添加野趣的办法?
41:18 为什么我们会爱上自然?
42:54 自然作为一种客体和作为一种状态
49:42 审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自然
|本期嘉宾
伯纳德
|相关阅读
《Greater Perfections: The Practice of Garden Theory》 (John Dixon Hunt)
《Lost Child in the Woods》(Richard Louv)
Children don’t Like Nature as Much as Adults—But Preferences Change with Age (Jack Wang)
New York Times: Since When Have Trees Existed Only for Rich Americans?
|背景音乐
Rain Forest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 蜻蜓FM | Pocket Casts 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collagetalk@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