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我们怎么看待“文科无用”这种说法,能跳出理科沙文主义的禁锢吗?她说科技 She Talks Tech

005 我们怎么看待“文科无用”这种说法,能跳出理科沙文主义的禁锢吗?

67分钟 ·
播放数2417
·
评论数34

“是男人就过8题!” 这是小马智行(Pony.ai)联合创始人、编程竞技名人楼天城于2004年第一次发起,2018年第二次举行的 “男人8题” 算法竞赛的口号(2018年哦,魔幻吧??)。理科沙文主义和男性沙文主义(通俗来讲的大男子主义)有着某种令人极为不安的联系。作为所谓的“理科生”,我们也在反思自己身上沾染的理科沙文气质。

今年4月一篇央行工作文章在结尾抛出的 “文科误国” 的观点更让文理之争成为热点。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很多文化领域从业者都为文科和人文精神做了辩护,观点包括中国没有 “配得上” 优秀文科生的工作,以及人文素养在技术大行其道的当下能起到制衡作用。

这其间,“理科生” 似乎被代言了。仔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看法非常复杂,它有关教育的目的,在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社会,怎么做好一颗螺丝钉又能兼职一个理性的公民。Liberal arts(直译为 “自由技艺” 的人文教育)原是给罗马/雅典的自由人来学的,他们不大用劳动,而今天的社畜真的自由吗?

我们把 青年志Youthology《文科有什么用?在技术理性的包围下,为人文精神辩护》一文作为引子,聊了聊对我们来说,具体什么是 “人文精神”,它给我们的实际意义,以及面对就业问题,怎么能更好地把每个人的选择和经济体结合起来(全民基本收入了解一下)。

4:00 哲学+CS双学位:你觉得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4:43 我们对 “人文精神” 的理解

8:24 批判性思维:你就这么确定吗?

12:06 文科 => 批判性思维?

13:34 挖苦一下经典学:读荷马的用处是?

14:31 从老故事中找到新启发:阿喀琉斯的LGBTQ诠释

16:38 学习计算机学而理解权衡之道

19:41 工程师需要人文素养:没有最优解的时候怎么优化?

21:37 参与模联所带来的对文科的刻板映像

25:49 上一代人的*反*理科沙文主义

30:29 资源有限带来的文理分科;现代社会要求专业性

33:28 Liberal arts是给自由人读的,社畜们自由吗

41:52 也许文科是求质而非求量的:做不到最好也应该可以生活对不对?

47:13 我可以自学机器学习,我可以自学做记者吗

51:38 唉,我们身上的理科沙文主义又冒头了

53:05 需要人文精神,也需要科学精神:燕窝没有做过双盲实验

56:40 政策制定者对互联网和生物科技的知识滞后

59:19 求助哲学学者帮我想:我们每个人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本期主播

Yi,不是在提意见就是马上要提意见的产品经理

Siyu,关注地球健康多过于机器学习的工程师,新浪微博@斯羽siyu

Ann,专注于讲笑话的产品经理

感谢设计师忠慧(封面绘制),音乐人PQR(片尾),记录撰稿Nina以及WIT所有志愿者特别是Ann,罗马森林,瑶瑶和Cici的反馈与支持!

片头音乐:Balearic Paradox - Podcast.co

封面图片素材:Susan Q Yin。封面文字摘自《美满》,作者淡豹。

展开Show Notes
07:48 对于文科生的批判性思维,本文科生想补充两句。首先“文科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文科包含人文和社科,人文和社科下面又各自包含不同的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差距可能是很大的,就比如说哲学和社会学这类学科,其实它们就经常在问“为什么”。第二就是,“文科生”除了横向包括不同学科的文科生以外,也纵向包括文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这三者间随着学历的走高,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也会更高。特别是,如果一个人读到了博士,那不管TA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TA都必须具备不断追问“为什么”的能力。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在文理之争中,文科生很容易觉得被扫射。文科生内部的差别是很大的,大到难以用“文科和理科”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分法来概括。
斯羽羽
:
其实我们三个人的经验应该是这种二分法的对立🤓节目中后部分也试着区分了新闻、法律这种比较有明确职业路径的学科和更纯学术的文学、哲学、经典学,在工科里面也提到了计算机热门程度和平均收入与别的比如生物、土木有很大差别。Ann也提到了其实做研究对批判性思维锻炼很强。的确是一个特别广的话题,但我并不觉得我们在推一个二元的观点呢
我就喜欢吃虾饺:非常同意,“文科”和“理科”底下涵盖的学科之间也非常不一样,感觉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和对立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10条回复
雀斑姑娘
雀斑姑娘
2021.8.20
作为一个在既需要人文精神也需要理科精神行业下学习的人,我自己理解的人文精神最重要是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关怀,这也是我自己希望在科技行业能看到的。

举个小例子,现在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都会使用无线下滑(infinite scroll)功能。它的设计者Aza Raskin最初是希望提供一个更流畅的手机用户体验,但现在即使是他自己都觉得这个功能可能对用户有着潜在的伤害。因为人在不断行动中很难停止自己的动作,原本需要点击“下一页”的暂停动作被新的浏览模式取代后,无止尽的刷屏就是成瘾行为的基础。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曾经看过两篇关于环境科学中不公平性的思考。现在生态科学研究方法很多都基于西方的世界观或着带有殖民主义色彩。虽然科学本意是寻找规律和解释现象,但是建立在一个狭窄世界观上的研究方法就会无形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性。

我并不否认科学科技的意义,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可能我们连谈人权的空间都没有。但是不是我们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够更审慎一些,能够尊重本土性,以及能够关注不被看见的人或者自然?
JERRYJAZZY:大体认同,一点小异议,无限下滑流的体验成瘾,交互形态可能只有一半不到的功劳,更重要的是背后信息推荐算法的精准,如果你滑10条都没有感兴趣的,那瘾其实就不存在了,所以本质上这个瘾来自于人对个性化信息的饥渴。
斯羽羽
:
对了,AI/其他软件系统当中的殖民主义印记也是我们之后想讨论的话题🙌
3条回复
一颗雨水
一颗雨水
2021.8.20
聲音忽大忽小,很難受😫
Oasis_AoBE
Oasis_AoBE
2021.9.27
小建议可以练一下普通话的zh,都说成了z…
HD868446f:问题不大 能听懂就行了
罗马森林
罗马森林
2021.8.20
siyu说的教育的第三点作用让我想一句话“你只要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我小时候没有学钢琴画画,内心一直觉得很遗憾,从一个功利角度,那些学了的人最后也没有去到更好的学校,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我总觉得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会比我不一样一点吧,如果你对音乐更敏感,会自己弹曲子得到不一样的快乐,对色彩和笔触更敏感,会欣赏到生活里细微的美,也有更多自己创造的可能性。
斯羽羽
:
社畜:我18岁到28岁都没有有过一架琴也没时间画画,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和经济模式就是让人很难摆脱贫乏,你真的没有miss out😂 还有此处又该引用it’s never too late!
不是特别有意思,有点泛泛而谈
程丹
程丹
2021.8.19
一直关注《她说科技》,很喜欢这期的讨论,仔细听了一遍,做为一个老文科生,对这几位年轻人的观点和视角很是欣赏。诚然,她们不缺偏颇成见,正如她们自贬的CS沙文主义,但确实是积极向上的,提出了一些当代社会科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在节目中几位年轻人提到在大学中学习文科、理科的感受,我听了非常受益,有读高中、大学孩子应该听一听,一定会有启发。
Anna2005:持续关注中,这一期的内容非常客观切入点也好😊
林竹云
林竹云
2021.8.19
答案在风中飘
Daantje
Daantje
2021.8.19
希望高中时的我可以听到这期诶~
大屋
大屋
2024.1.04
30:50 分文理科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
bambi_77
bambi_77
2023.8.18
这一期特别卡,不知道何原因,听别的节目不会这样。
蕾老虎
蕾老虎
2022.1.15
生化环材,号称四大天坑。
以及基础的科学素养这事儿吧,真的真的真的分人,跟文理科并无必然关系,说多了都是泪唉。。。。
蕾老虎
蕾老虎
2022.1.14
14:21
“荷马到底有用吗?”
“盒马当然有用。”
“谐音梗扣钱!”
阿梁Leon
阿梁Leon
2021.9.18
会拉丁文的话,推荐去读一下文理贯通的Lucretius写的De rerum natura
塌塌
塌塌
2023.9.13
33:44 “不是所有人的存在都是为了让这个经济体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好”
48:54 不是这样的… 记者也是自学…
Towning
Towning
2021.10.23
21:54也不能说理科的问题都是有最优解,复杂的理科问题也是没有最优解的,只能说是在有限资源下由人设置阈值的局部最优解
HD868446f
HD868446f
2021.10.04
有没有用也是一个可以思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