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伯内斯,和后来那些操纵大众情绪的手

#180 伯内斯,和后来那些操纵大众情绪的手

77分钟 ·
播放数42070
·
评论数247

不断反转的「事实」,极端表达的观念与爱恨,让共识越来越难以缔结......社交媒体时代,这些情况都并不稀见。但这真的只是社交媒体时代的问题吗?

本期节目,我们依然想从过去找到一些讨论线索。和新闻学学者董晨宇一起,我们谈到了许多历史上的小故事:比如在 20 世纪 20 年代,好彩香烟(Lucky Strike)为什么变成了女性追求自由的符号;弗洛伊德的外甥爱德华·伯内斯是怎么成为「现代公关之父」的;又或者是,一个乌干达的小孩,为什么能够在 Youtube 上迅速激起人们的同情?

借由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我们在回溯历史的同时,也尝试理解一个朴素的问题——从古至今,大众情绪和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这一切?

当然我们在节目的最后,也讨论了我们作为个体,如何能保持独立和理想,少受到这些「手」的操控和影响。董晨宇老师也推荐了不少传播学书目,你可以在下方的 show note 中找到它们。

你也可以将这一期,看作为和方可成老师探讨的这一期 充满愤怒和假消息的社媒会好吗?我们去历史中找了找答案的后续延展讨论。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启发。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微博@董晨宇RUC

▼主要话题
3:15 好彩香烟的故事:塑造大众观念是基于情绪而非事实
16:56 「做内容是作加法,做人设是作乘法」
32:47 狂热分子加入集体运动的原因
42:24 「沉默的螺旋」越大,社会压倒性意见也会越明显
53:58 技术在社会语境中有偏向性
57:00 对于公共讨论,「可被说服性」非常重要
01:06:34 面向学生做媒介素养教育的尝试

▼相关节目
#172 充满愤怒和假消息的社媒会好吗?我们去历史中找了找答案

▼延伸阅读
爱德华·伯内斯:奥地利、犹太裔美国公共关系学家,著有《宣传》和《舆论的结晶》,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
艾维·李(Ivy Ledbetter Lee):美国著名记者,公共关系职业的创始人之一。
约翰·杜威(John Dewey):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 实用主义哲学家。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作家、记者、政治评论家,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李普曼在他的报纸专栏和几本著作中评论媒体,最著名的是他在 1922 年出版的 舆论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提出了公共领域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Social-judgment Theory):心理学家萨夫·谢里夫(MuzaferSherif)研究发现,人们根据已知的或已有的感觉来吸收、同化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对陈述形成可接受与拒绝的态度。
认知失调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沉默的螺旋: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主要观点为,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公众中的少数派,他们将不愿意传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多数人一致,他们会勇敢的说出来。而媒体通常会关注多数派的观点,轻视少数派的观点。于是少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小,多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人民公敌:挪威剧作家易卜生 1882 年创作的剧散文。

推荐书目
爱德华·伯内斯:舆论的结晶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李普曼:幻影公众
科里·帕特森:关键对话
提及的视频:Kony 2012
埃利奥特·阿伦森:宣传力
菲利普·津巴多: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先发影响力
Richard M. Perloff: Dynamic of Persuasion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实习编辑^ 楚樵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Special Guest: 董晨宇.

展开Show Notes
体验说
体验说
2021.9.02
26:10这期质量太高了,真的太好了!!!
大众观念的塑造往往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情绪,基于对某种美好词汇的幻想。
所有人都有我们的自我态度
我们观念的形成往往并不是因为事实在改变我们的观念。而是我们的既有观念在不断的改变事实。
我们都是自己思维的囚徒
董老师真的可以考虑自己做一个播客了,用声音把传播学传出去!
养鹅专业户:估计年更
虫见月:+1
6条回复
这一期谈话好多观点,挺多干货。整理一些
公共沟通保持理性
1不轻易攻击别人,贴标签
2对(持有/不同)观点保持足够开放的心态,可被说服性。
3在事情激发情绪时候,多问自己一句,难道事情只有这一个面相吗?
4不要轻易下判断,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5表达基于事实,开放给新的事实
6遇到反常识的事件核实信源
个人之间的沟通
1想想目的是什么(决定要不要说)
2以事实为依据,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
3邀请别人到对话中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以情感为导向迅速激化,事实为导向却是缓慢的。
事实层面,价值层面
我们的同情在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
人们总是态度的囚徒。
徐涛丨声动活泼
:
哇!highlight!
TUITUI:再整理一个书单
3条回复
-梁爽
-梁爽
2021.9.03
“20年前我们因为不想在现实中发言而逃到互联网上,20年后我们因为不想在互联网上发言而逃到现实中”。(沉默的螺旋

“观念的塑造已不再基于事实,而是基于某种情绪,基于对某种美好词汇的幻想。对于信息和事实来源的求证,也被只关心信息所po出的观念和态度本身而忽视和倒置:所有人都有自我的(观念)态度,而观念的形成往往并不是因为事实在改变观念,而是既有观念在不断的改变事实”。

表达要基于事实,比如就自身主体性本身才能检验并描述的一种与真实相遇的事实。
我个人觉得,“留出给别人说话的空间”、“不导向武断的结论”、“承认自己可能犯错”这些行为,是一种需要被教育和被训练的技能。我不愿意称之为秉性、或是态度,而更愿意当作一种公众讨论身份下的“职业素养”。从这个角度想,就是可以练习并取得成效的,而非人性中朦胧的一片。

另外,最让我头皮发麻的反倒不是武断的论调,而是一种“你信你、我信我”式、解构别人付出努力的无所谓,比如“这么长的话谁会看啊”、“就算你更有道理,那又如何”等等。任何事情都没有上帝视角,但不妨碍我在调查和获取信息后更接近事件的面貌。此中付出的努力,在众声喧哗下,特别容易被降格到和其他观点“同等(不)重要”的局面,非常让人悲伤。
万里杨:同感
叉尾
叉尾
2021.9.02
1:11:14 我拿到奖状啦🏅想起前几天方可成老师在《新闻实验室》与魏星老师讨论事实核查。比起情绪优先,也应该思考信息真正的来源
11:13Link This is Your Brain on Ads 这一期也非常有趣,追溯的时期有重合的地方~
Lavenderrr:谢谢推荐
怪闲:感谢推荐
4条回复
39:05 我的天哪,苏珊•桑塔格《关于他人的痛苦》,distant suffering,小董老师对参考文献的掌握太强了
Xinyu_t1vK
Xinyu_t1vK
2021.9.03
真是高质量的选题和讨论,节目二位推荐的延伸阅读也十分好。也推荐一本国内学者的著作《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梳理了宣传的历史和近况,且补充了一些西方著作未涵盖的苏俄与中国宣传观念及其实践。
董晨宇:我领导的书哈哈哈哈哈哈
远猫
远猫
2021.9.02
如何处理认知失调是一门学问
PonyM:只用小宇宙听播客就是认知失调的开始
体验说:当你每接受一个新的东西,就是对你原有东西的失调。
饮水机
饮水机
2021.9.03
55:19 “盲从和理性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因为盲从和理性同样是主观的判断。你有可能盲从理性,也有可能特别理性地盲从。”
HD667819y
HD667819y
2021.9.03
26:47 说一个人的观点是错的,不要说他观点本身,而要说这个人是坏人。
给小董老师打call!!!仿佛又听了一遍传播理论,Kony2012是我大二上期中考试文章主题 🆘
HD401747e
HD401747e
2021.9.02
感觉这期讨论的前提都是一种理性至上的观点个人的情绪都是容易被操控的 因此人要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这种情绪和理性二元对立的观点也是容易划向另一个极端
大锦鲤
大锦鲤
2021.9.02
哇哦,这期请到了我老师!棒!
46:27 20年前,我们不愿意面对现实,逃到互联网上发言;20年后,我们不愿意在互联网上发言,逃回到现实中。
aroomfish
aroomfish
2021.9.03
Kony2012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一,当时真的是义愤填膺,到处宣传、给周围的人讲这个罪大恶极之人。那几部片子绝对是满分的宣传材料,太抓人心了。
HD700889i
HD700889i
2021.9.04
26:37 伯内斯:批评一个人,不要纠缠观点,而是说他是坏人😂😂😂
_pisces
_pisces
2021.9.03
28:28 指出温泉小镇水质有问题不应开发温泉的人,被公众认为是坏人,不应该被允许发言。他叫斯托克芒,不是张文宏。
媒介素养是当下我们的舆论环境中最缺的东西,也是最难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