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内容是我上个月做的一场讲座的录音。讲座是一个关心教育公平问题的朋友Coco发起的,她联系了西部的一家县城中学,希望为那里的学生提供更多书本之外的资源,帮助县城的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可以如何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之间不至于出现很大的差距。
在她组织的系列讲座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老本行”话题: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我也继续沿用了我很喜欢用的“吃”的比喻,来启发大家如何思考信息获取的问题。
如果你是新闻实验室的长期关注者,相信你已经不需要再听这期播客的入门向内容,但是非常欢迎你将这期播客转发给需要的朋友呀。你的转发会帮助这场讲座普及到更大的人群当中~谢谢!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2:11 为什么需要更准确、更优质的信息?
07:15 吃/读什么,你就是什么
08:32 从生产者的视角来理解信息质量
12:30 【原则1】分清“餐厅”和“商场”
17:28 【原则2】了解每家“餐厅”的性质
23:48 【原则3】了解每道“菜”的性质
26:48 【原则4】判断“食材”的新鲜和丰富程度
35:31 【原则5】警惕过量的“糖、油、盐”和“罂粟壳”
39:27 如果只能记住一个词,那么我希望你记住它
42:54 【问答1】家人转来假消息,我应该怎么做?
45:41 【问答2】为什么正规媒体的信息更可信?
48:47 【问答3】判断信息质量的责任都在个人身上吗?
52:32 【问答4】如何逐渐培养自己的”媒体食谱“?
54:56 【问答5】有情感色彩的文章都有问题吗?
57:37 【问答6】没有自己的观点,能参与公共讨论吗?
🔗 相关链接
- 新闻实验室的“媒体食谱”系列:github.com媒体食谱
💌 与本播客配套的Newsletter订阅
- 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订阅:www.getrevue.co
- 新闻实验室付费Newsletter订阅:newslab.info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封面图:雨辰
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互动,给本播客多提反馈意见~ 🙇♂️
有趣的比喻: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就像吃什么
厨师:食物生产者 ~ 新闻从业者:信息生产者
【原则1】分清“商场”和“餐厅”
吃饭选择餐厅,而非商场
信息选择机构,而非
【原则2】了解资质
正规的餐厅 ~ 正规的机构媒体(有执照)
家庭厨房 ~ 自媒体(比如 新闻实验室)
路边摊(很多只是为了赚钱) ~ 营销号(家庭群常见,为赚钱,耸动标题)
【原则3】了解食物的类型
新闻类 or 评论类 or 混合式
新闻类 ,了解事实5w1h(who,where,what,when,why,how…)
评论类,不要在评论中寻找事实
【原则4】判断食材新鲜丰富程度
食物进货单 ~ 信息的来源,时间
没有具体时间点信息,令人警惕
没有具体来源,令人警惕
来源的可信度(假借央视报道名义)
来源的丰富度(来源是否足够多元)
【原则5】警惕上瘾
油盐糖,上瘾损害健康~营销号,添油加醋
标题党,引诱点击
挑动情绪,愤怒 激动 失望
总结
记住一个词:信息来源
一个心态:保持怀疑
答疑时间
如果可能,给家人提供更好的信息
为什么正规的媒体更加可信?
正规机构中的媒体,媒体职业共同体的存在
有什么机构帮我们做好筛选
商场~平台有责任(抖音快手…),做的不好
事实核查机构,腾讯较真栏目,公用号有据核查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推荐 公众号人物杂志 全现在
区别情感煽动和情感共鸣,自己把握,多看信息来源等
鼓励表达,从自己熟悉可触摸的话题开始,宏大的话题来源于个人的经历
by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