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收听,你对我们的讨论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栏里分享!
第7讲: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出身卑微应该如何努力,如何建设身份?
103分钟 ·
8487
·69
三室一听
2021.10.18
26
太少了嘤嘤!强烈呼吁多出几期啊啊啊,还没听够!
感觉我就是那个反例
出身在普通的农村
小学的时候我就觉得大家家庭都一样
甚至觉得自己学习最好 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
非常的自信
转折发生在 我爸妈把我送进了城市里面的私立中学
里面全都是一些有钱家庭的小孩子
我发现他们衣服穿的比我好 还会各种各样的特长跳舞啥之类的
非常的自卑 然后开始怨恨我的父母 和他们的关系也一度很紧张
我哪次给我爸妈说 他们有啥的时候 我爸妈都会回我 你看人家什么家庭 我们什么家庭
这让我更自卑了 好像在告诉我 我不配
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都感到很绝望
高中完全不想学习 甚至不想去高考 和爸妈产生了很多矛盾
我以前经常想的一点是 如果我出生在更好的家庭 我能发挥我自己的所有优势 明明我性格很好脑子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
后来我大学上了普通的本科 本科阶段也一直持续那个状态 目前在海外某高校读社会学研究生
是留学后慢慢意识到 其实自己已经足够幸运 比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 还有我的父母其实一直都在支持我的任何决定 非常感谢他们
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让我感受到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我一直在做这个准备 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想提的一点就是 很难有贫穷的人在这个可能宣传金钱决定地位的社会 中有信心 我自己很大一部分变得有信心 是因为我终于开始有钱去买我高中穿不起的新百伦 穿了以后才发现不过如此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些东西并没有用 但是我也变得自信了 因为我是拥有过的人了
包括我也终于有钱开始试着给自己去搭配衣服 我也变得更自信了
出身在普通的农村
小学的时候我就觉得大家家庭都一样
甚至觉得自己学习最好 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
非常的自信
转折发生在 我爸妈把我送进了城市里面的私立中学
里面全都是一些有钱家庭的小孩子
我发现他们衣服穿的比我好 还会各种各样的特长跳舞啥之类的
非常的自卑 然后开始怨恨我的父母 和他们的关系也一度很紧张
我哪次给我爸妈说 他们有啥的时候 我爸妈都会回我 你看人家什么家庭 我们什么家庭
这让我更自卑了 好像在告诉我 我不配
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都感到很绝望
高中完全不想学习 甚至不想去高考 和爸妈产生了很多矛盾
我以前经常想的一点是 如果我出生在更好的家庭 我能发挥我自己的所有优势 明明我性格很好脑子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
后来我大学上了普通的本科 本科阶段也一直持续那个状态 目前在海外某高校读社会学研究生
是留学后慢慢意识到 其实自己已经足够幸运 比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 还有我的父母其实一直都在支持我的任何决定 非常感谢他们
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让我感受到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我一直在做这个准备 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想提的一点就是 很难有贫穷的人在这个可能宣传金钱决定地位的社会 中有信心 我自己很大一部分变得有信心 是因为我终于开始有钱去买我高中穿不起的新百伦 穿了以后才发现不过如此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些东西并没有用 但是我也变得自信了 因为我是拥有过的人了
包括我也终于有钱开始试着给自己去搭配衣服 我也变得更自信了
我也觉得,底层人首先吃饱,才能有更多的余力去追求精神的满足。我也是研究生毕业,考了两年编,刚考上,就买了杜老师播客和b站的课,更好的成长,更多的精神满足。
第一,咱们不是不配,只是跨越阶层太难了。
第二,我常常想的是,简单就好,还有比我更穷的,人家就不过了吗。
第三,所以,简单的努力,自己有实力,努力成长了,就是自己羡慕的自己。我特别喜欢把自己过成自己羡慕自己的样子。
第四,在世俗眼里,我研究生毕业两年,结婚一年,没车没房,不幸福。但我和我老公都觉得很幸福,这就够了。共3条回复
太喜欢这系列作品,真觉得99便宜了点🙊
推荐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 的《回归故里》实现了阶级跃升之后,反思自我压抑和抛弃自己出身后如何寻回故里与自我和解。
18:02 这个问题在那本《成功的反思》里面有很深入的讨论,比如他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回应有这些:
“不斷強調我們要打造公平的才德世界,讓社會地位只取決於努力與才能,毒害了我們看待成功(與不成功)的心態。「制度只獎勵才能與努力」的想法讓贏家認為成功是自己掙得的,進而瞧不起不若他們幸運的人。當我們不再有能力將所有人視為命運共同體,才德至上的思維是否成了一種霸權?
既然以才擇人是好事,合情合理,如此立意良善的原則為何會引爆強烈的不滿,甚至轉化了全世界的民主政治?才德至上從何時開始逐漸變成了毒藥?本章探究才德至上理想的黑暗面是如何埋藏在它最動人的許諾裡,深植在「人是自己的主人」和「操之在我」的應許中──只是,這個許諾沉重得讓人難以負荷。
最後的主流偏見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唯一解藥嗎?唯有取得大專學歷,工作才有尊嚴,才有臉在社會立足嗎?當這樣的政治論述侵蝕了民主生活,貶低了不具大專文憑者對社會的貢獻,加深了對低學歷者的偏見,最終引發了民粹反撲,我們該如何才能跨出第一步,逐漸化解這份不滿,讓贏家與輸家都能想像更好的未來”
“不斷強調我們要打造公平的才德世界,讓社會地位只取決於努力與才能,毒害了我們看待成功(與不成功)的心態。「制度只獎勵才能與努力」的想法讓贏家認為成功是自己掙得的,進而瞧不起不若他們幸運的人。當我們不再有能力將所有人視為命運共同體,才德至上的思維是否成了一種霸權?
既然以才擇人是好事,合情合理,如此立意良善的原則為何會引爆強烈的不滿,甚至轉化了全世界的民主政治?才德至上從何時開始逐漸變成了毒藥?本章探究才德至上理想的黑暗面是如何埋藏在它最動人的許諾裡,深植在「人是自己的主人」和「操之在我」的應許中──只是,這個許諾沉重得讓人難以負荷。
最後的主流偏見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唯一解藥嗎?唯有取得大專學歷,工作才有尊嚴,才有臉在社會立足嗎?當這樣的政治論述侵蝕了民主生活,貶低了不具大專文憑者對社會的貢獻,加深了對低學歷者的偏見,最終引發了民粹反撲,我們該如何才能跨出第一步,逐漸化解這份不滿,讓贏家與輸家都能想像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