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反抗平台,与老派传播形式的复兴

#198 反抗平台,与老派传播形式的复兴

61分钟 ·
播放数44199
·
评论数215

一种又一种的媒体形式被快速颠覆:网络媒体将纸媒冲击得七零八落;社交媒体又打破了网络媒体的生存之道…… 但为什么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写信,将新闻/信息/分析等内容发送到读者的邮箱(newsletter),反而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这期节目的话题发起者是新闻传播学者方可成,他也是 newsletter「新闻实验室」的创作者。他乐观于 newsletter 能带来的内容生态,也反驳了「newsletter 是另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说法。

我们还回答了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这种不算新的形式能在最近几年得到新的爆发式增长,甚至足以支撑起数家与之有关的创业公司;现在的 newsletter 只是对过去的重复还是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物种」;newsletter 创作生态的未来又会如何。

此外,节目中我们也推荐了不少值得订阅的内容来源,你可以在节目下方的「延伸阅读」中找到它们。

欢迎收听!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正在招聘「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内容营销负责人」,点击 团建开始后,发现有 2 个人没到齐....| 其实是招聘 即可查看详情,欢迎投递简历或向我们推荐合适人选,简历接收邮箱📮 hr@shengfm.cn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新闻实验室」发起人

▼主要话题
02:24 newsletter/电子报:群发的 email
08:44 算法分发给信息生态带来的问题:碎片化、标题党、隐私侵犯
13:36 在美国,Substack 是怎么火起来的
22:24 「平台拥有人」的时代或将结束
30:28 个体的生动叙述,会有更亲密的内容联结
37:49 阅读之外,也来做 newsletter 创作者吧!
44:59 newsletter 的商业生态会怎么演化
50:15 在国内做付费订阅,选好 newsletter 订阅工具有点难

▼相关节目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S5E03|创作者经济为何开始在美受到追捧?
声东击西:#88 手撕 Big Tech

▼延伸阅读
声动小邮筒付费 newsletter
新闻实验室免费 newsletter
新闻实验室付费 newsletter
中文 newsletter 导航
安溥的 newsletter(左侧菜单 Join-Mailing)
小样的 1000小食报
历史学教授 Heather Cox Richardson 的 newsletter
搜信源的 newsletter
结绳志的 newsletter
主权作者 Sovereign Writers
「纽约客」的文章:Is Substack the Media Future We Want?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Special Guest: 方可成.

展开Show Notes
方可成
方可成
2022.1.13
以往上声东击西都是以嘉宾的身份,这次是以主播身份串台了哈哈~这个话题也是延续声东击西此前几期节目对平台和算法的讨论,算是给出平台霸权之下一个替代性的出路吧。如果你也成为了newsletter创作者,可以联系我哦,我有个newsletter创作者群!ask@newslab.info 我们一起来写信呀!多么温暖的媒介形态。
晨萱-语迟者说-INFJ:我认为newsletter如果还是老样子,也就是发送统一的信息给所有人,这是没前途的。因为30年前就这样。需要科技公司与内容创造者一起开发千人千面的newsletter。比如30年前,中国还没有公共互联网,我从中科院买了一个9600Hz的modem拨号上网,是9.6K啊,现在的上网速率是那时候的50万倍!!那个速度没法直接用浏览器看网站,只能收发email,我是通过发指令email给网站服务器来取网站内容和各种IEEE的文件,那些内容都以email方式发给我,也就相当于是定制的newsletter。
100种生活:作为算法开发从业者,我们之前也针对“千人千面”和“千人一面”做过实验。实验的背景是我们也在反思大数据算法现在对于“个人化”是否正确。这里的“正确”后面在实验里被量化为“商业影响(用户粘度)”-作为营业性企业,所有的衡量都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这样导致“千人千面”更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点击和转化率,所以实验中“千人千面”获胜。那在这里,要我们继续革新或者反思,就需要认知心理学的专家来为我们算法组解释,这个现象是为什么?为什么大众在社交媒体平台更喜欢看见“千人千面”。这其实也是大数据从业者需要反思的事情,我们在一位追求精准推送,加大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大数据来解决什么问题?
7条回复
去年开始做英文的newsletter: Chiwi Journal, 每个月把自己的140+小时的听读内容整理成5-6分钟的邮件,现在已经1200订阅者了,期间和很多读者有了直接的互动,感觉比社交媒体能给我带来的读者质量高多了
One与万物:哈哈 居然在小宇宙看到订阅的作者了
我叫芝士就是力量:你好,请问如何订阅呢?
8条回复
朱迪斯
朱迪斯
2022.1.13
想起李如一最新一篇的博客里讲到:「简单说,如果妳不明白为什么要坚持用泛用型客户端(Podcasts, Castro, Pocket Casts, Overcast)听播客,非得是有某个平台形成了一定影响之后才觉得播客这个选题值得做,那妳可能不会理解播客。播客不会是「风口」,播客是一条河。 」
一只超:侧重内而不是外?
一哥:在哪可以看他的博客
3条回复
02:39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是用‘电子报’,还是说‘新闻信’,你觉得呢?”
“就用newsletter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HD69602b
HD69602b
2022.1.13
newsletter以前在国内也有过,主要是企业广告,但由于垃圾邮件过多,又很难识别,国内对群发邮件的管控很严格,邮件群发受限,所以这种方式基本已经被弃用了。国外企业一直很喜欢用newsletter,会定期制作,比如国外零售商发送促销邮件仍为很重要的推广方式。我个人认为newsletter发展要解决以下问题:1是邮件群发的问题,订阅量大以后如何解决邮件群发的发送以及到达率的问题。2是监管问题。newsletter发展起来以后,是否马上就有监管介入。毕竟国内的内容审查是非常严格的,平台实际上是审查机制的一部分。相比内容的新颖和差异化反而是更容易解决的,毕竟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讲更可控。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杠、杠就是你对。
bonn:而且国内的邮箱文化很弱
RandomYang:最后这句话学会了,太好用了
5条回复
25:02 【尼采对打字机很是满意,甚至后来还对其大加赞扬:用打字机来“写”,有益于写诗。
直到有一天,一位熟悉尼采写作风格的朋友发来一封信,信中提到,尼采近期作品长篇大论的深度思辨大量减少,而短小精悍的警句箴言在不断增多。难道这一变化与尼采使用打字机有关?是打字机改变了尼采的文风吗?尼采用打字机回复说:“你是对的,我们的写作工具似乎也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
在尼采眼里,这个球形打字机不仅是个“像我一样的东西”,而且自己正在变成像它一样的东西。】
晓枫frank
晓枫frank
2022.1.13
newsletter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发现他们,谢谢推荐
金海儿
金海儿
2022.1.15
rsshub了解一下,万物皆可RSS
https://docs.rsshub.app/
Fayfang
Fayfang
2022.1.14
不太认同订阅信是更高级更有深度的方式。
无聊的猪:确实,90年代的旧产品,炒冷饭
Joey_NsKj
Joey_NsKj
2022.1.13
我觉得这像是主流和小众的差别,当某种传播方式变成主流以后,监管、商业利益、庸俗化可能无法避免。所以当之前的新锐慢慢僵化老旧,自然会有新鲜的小众的新事物出现。也是某一种新陈代谢吧
金海儿
金海儿
2022.1.14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商业模式
廣益
廣益
2022.1.31
这期播客听得好割裂。感觉身边人都是深受newsletter打扰的。

学校经常有productivity讲座,每次都会提怎么样避免被各种subscription影响效率。

比如前两天刚听到一个trick:可以专门以“unsubscribe”为关键词过滤一个收件箱。因为凡是带“unsubscribe”的邮件,基本上都是可以不看的
Nemos:几乎每个newsletter系统都有unsubscribe吧。难道都屏蔽了?当初订阅的意义在哪儿
廣益:不是屏蔽,只是把它们放到另一个文件夹。因为他们重要级比较低,可以晚点再看。
高桥朱里
高桥朱里
2022.1.14
我大约20年前开始用newsletter,听完这期我试试找我最早的内容,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内容在邮箱里也不能保存很好,碰到了email审核、内容删除,邮箱更换、被盗等情况。gmail前我还经常outlook保存本地备份,找到的部分内容排版,图片等也都不一样了,最靠谱的居然是我自己下载了一些html后做的chm。所以我希望现代的newsletter有更好的方法让读者完整本地保存文字以外的信息,自己手动保存网摘的习惯应该人不多吧。
三千秒差距:可以用instapaper,系统会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邮箱,把newsletter转发到这个邮箱,它就会自动存储这篇文章,然后可以在上面做笔记
王白水:导出PDF如何?
7条回复
我认为newsletter如果还是老样子,也就是发送统一的信息给所有人,这是没前途的。因为30年前就这样。需要科技公司与内容创造者一起开发千人千面的newsletter。比如30年前,中国还没有公共互联网,我从中科院买了一个9600Hz的modem拨号上网,是9.6K啊,现在的上网速率是那时候的50万倍!!那个速度没法直接用浏览器看网站,只能收发email,我是通过发指令email给网站服务器来取网站内容和各种IEEE的文件,那些内容都以email方式发给我,也就相当于是定制的newsletter。
刘玉Raina:有道理,不过我觉得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不仅不会过时,甚至会越发重要。互联网进入社交媒体2.0时代,个体的表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程度的随意和自由,不限场景不限媒介形式,但我们会发现任何社交媒体平台都会有一对多言说的传播模式存在,比如大V、主播、up主等等,这是与人与人的社交信息需要息息相关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知晓所有事,为了信息质量和传播效率,口口相传肯定不如一对多传。所以一对多在往后只会越发重要,newsletter就是一个经典的高效高质量的信息传播形式。同时你也可以想想,为什么30年后newsletter会依然活跃? 这不就是因为它不会过时的一个自证嘛
最近还有竹白和小报童,都有用,但更喜欢前者,就是因为竹白上的可以选择邮箱订阅🙈
方可成:小报童是另一种产品逻辑了~
方可成:竹白的确是有趣的新产品
4条回复
ScarlettS
ScarlettS
2022.1.15
我订阅了很多newsletter后又产生了困惑,就是这跟公众号订阅有什么不同?对我来说又形成另一种形式的信息爆炸,所以从几乎只浏览公众号文章的标题,到现在大部分newsletter也只看个标题了(不过方老师的newsletter我每期都认真看了🙋🏻‍♀️)
方可成:可以逐渐筛选~
无聊的猪:其实没差别
八景
八景
2022.1.13
早咖啡是不是也算一种新闻信
Amanda_Tse:算的!打个小广告~我们的声动小邮筒📮newsletter 里面就有「可以读的早咖啡」,欢迎订阅哦!在这期的show notes里面就有订阅方式
mevoyacaer
mevoyacaer
2022.1.15
anpu的newsletter真的很增加和歌迷的亲密感 每次收到她的来件感觉都特别像老友重逢
方可成:虽然重逢的频率有点低了哈哈
王大假
王大假
2022.1.13
40:59 惊喜,听到了方老师提到安溥的电子信
溪柴:想问下安溥的订阅地址能分享下吗
王大假:https://www.anpu-oystermusic.com/
3条回复
小茶客LW
小茶客LW
2022.2.10
嘉宾这里说的很好,真正的创作需要一个更有创作主权的地方。创作者本身能不被大平台的大流量牵着鼻子走,是创作自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