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终于,我们在EP09的时候迎来了第一组嘉宾朋友——冯姐和叶萱,表示欢迎和感谢!
其实,本期节目的缘起就是因为冯姐前一天给我和凯蒙发了一个采访大纲,是关于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她想以“戏剧”作为小众文化的代表来探讨该圈层中的传播机制,以及寻找一些打破小众圈层壁垒的可能。
于是,我们决定在回答冯姐问题的基础上,顺便拉她来展开聊聊,所谓一鱼两吃、一石二鸟、两全其美、锦上添花。
还有一位是我们的小刘姐刘叶萱,除了(因为吐槽我们的公众号排版过于丑陋而佛心地从忠实听众)成为本号编辑以外,她还是一个新兴戏剧人,于是,她也顺理成章地加入本次对谈。
最后的最后!
广而告之:我们几人还同时隶属于一个未挂牌非正式无专利的艺术活动团体——“缺席文化”,希望未来几十年后,可以听到我们成为世界文化公司五百强,或者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感谢您的陪伴,现在入股您就是奇迹创始人!
【本期信息】
本期音频主播:冯姐、刘叶萱、文凯蒙、陈好康
配乐:Audionautix
剪辑:文凯蒙
文案:陈好康
技术协力:张嘉恩、文凯蒙
编辑:刘叶萱
录制时间:2022.02.13
【时间轴】
04:28 以戏剧为田野案例的小众文化圈层传播
08:01 线上综艺和线下戏剧节——作为高媒介占有率的戏剧艺术
线上|综艺节目《戏剧新生活》
10:20 戏剧,从综艺开始破圈
12:21 综艺,戏剧人的实境秀
13:40 受众迥异的观看习惯
戏剧人-直击命门看作品
普通观众-去剧场还一张票钱
18:43 湖南卫视的失败尝试《星剧社》
20:20 出圈的是戏剧还是戏剧人?传播起点的粉丝效应
22:33 小众文化?还是流行文化?如何打破圈层壁垒?
26:58 互联网难民的社群参与:文山锐评遭网暴;凯蒙发文待破圈
34:50 我们的冲浪记忆:从BBS到web2.0、谨言慎行狗头保命、媒介提供的破圈渠道
线下|乌镇戏剧节
42:50 成为节日的戏剧,人们交流的空间
46:04 提供戏剧记忆的剧场,和提供体验记忆的戏剧节
48:55 从个人体验到集体情绪,互动的产生与漫散
52:08 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于戏剧的影响?多媒体、慢反应、跨类型
54:23 线上非戏剧但依然需要“感谢”疫情
56:40 关于戏剧的影像作为传播手段和衍生产品
58:35 当粗糙的影像出现在剧场和美术馆,小刘导:咱不要硬赶这个时髦
【私货彩蛋】
去年十月,我们刚开始搞播客,冯姐和刘姐在乌镇比赛,其实本来已经预约好了让剧组来上节目,双方带动互蹭热度。但是吧,现代人的行动力真是磨着磨着就消耗殆尽,这个计划一直没实现,这次也是赶早不如赶巧。
刘姐的这个戏我和凯蒙几乎参与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虽然肉身无法降临吧,但总归淘到了“缺席文化”的第一桶金,这趟旅程也算完满。
前阵子,《电子烟灰》的现场录像被组委会上传到了B站,可以给更多人观看了,分享给诸位,捧个场咯。
第八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
最佳戏剧奖 《电子烟灰》Sparking Online
编剧 / 导演:刘叶萱
戏剧构作:文清阁
制作人:冯莞茹
演员:年靖玉 / 张宇卿
舞台监督:孙若楠
影像设计:陈天然 / 孙若楠
音效设计:董雨桐 / Massica
服装设计:刘苏
演出时长:33分钟
首演日期:2021.10.18
演出团体:缺席文化
演出剧院:乌镇蚌湾剧场
【剧目介绍】
你为什么会愿意将成百上千的照片和文字毫无保留地交给无法触摸到的云端?为什么会在屏幕后塑造一个看起来并不像你的存在?当你打开微信或任何一款社交APP,坐在对面的人是谁?当你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你又将怎样面对那些依旧鲜活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世界的某一处角落里,意外死亡的女孩与她的数字化人格朝夕相处。朋友圈、网页检索记录、iCloud裡的备忘录、网盘裡的视频、微博裡的照片记录著她的生活也构成著另一个“她”,她们之间,熟悉又陌生。
当沉寂已久的屏幕再一次亮起,她和“她”试图通过虚拟社交再次感受生活的真实温度,但身处在这个时代,横亘著的两极好像可以随时转化
——生与死、真实与虚拟、记录与遗忘、瞬间与永恒……
【线上观看】
比赛录像
B站地址:www.bilib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