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做这期播客的起因是去年深圳某中学一份新入职教师的名单窜上了热搜,名单上清一色全是top高校的硕博。对不知情的普罗大众而言,这个名单之所以显得刺眼,最直接的原因是刻板印象中人们对“中学教师”和“名校毕业生”的期待实在有着天壤之别。而互联网叙事则变本加厉,暗戳戳地地把这个由求职引发的再自然不过角色转变描绘成一个虎落平阳的故事。
不过,这个舆论事件最吸引我的点是它的“多义性”。名单的热度随着招聘的结束而降低,但它背后的深刻矛盾并没有随着热搜的消失而解决。相反,随着“内卷”升级,由“清华北大博士当中学老师,是浪费人才吗”这个母题衍生出的质疑和担忧越来越多,这其中包括对求职的,对教育的,对过度竞争的,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对社会系统公平的,不一而足。这实在是一个巨型舆论场,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人都想借此抒发他们对时代的困惑。
我在发给朋友高高和喷喷的节目邀请里这样写道:“我好奇人们对中学老师的角色期待和这个职业的实际日常,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理解偏差?谁要对这种偏差负责任?个体来说,你的求职动机也很重要;是什么内驱力和外部奖惩制度促使你做了这个选择”。这期的嘉宾高高和喷喷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这期节目能够完成一个“祛魅”的工作。作为在深圳的在职青年高中教师,她们的工作体验和价值选择与社交媒体上所述的一样也不一样。恰如复杂的现实考量和崇高的教育理想,前者需要向阅历求问答案,后者则值得用整个职业生涯来追求。
【对话】
糕糕 (小红书:@大糕糕),深圳某高中英语老师,清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公共政策硕士。
喷喷,深圳某高中语文老师,北京大学创意写作硕士。
林澜 (微博:@木木木柬),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传播研究生在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既相信新闻理想又想发财”。
【纪要】
I. 师生画像
07:02学生ego大:接受偶像不完美、集体主义、会弹琴
13:37学生出路广:出国、回老家高考、继承家业
16:14求职路径殊途同归,人际关系佛系无害
24:54深圳女教师是相亲市场天花板?
II. 求职纪实
27:33宣讲劝退:市侩功利,偏离教育本质
32:25存在主义危机 VS 生涯最优解
39:02热搜假象:一线城市中学招聘高学历教师久矣
42:23「必须承认,清华毕业生也是个普通人」
43:31引进高学历人才做背书,弥补教育资源是城市战略举措
III. 教育理想
45:30接触到高学历教师可以丰富未成年人想象中成年人的样本
55:16未来的职业想象:学习公共管理,建设打工子弟学校
59:37为什么先哲不在古希腊神庙的墙上写「你要学金融」
01:02:43「他们没有读过清北,所以对多元的选择并不尊重和体察」
【推荐】
参与式观察的每期嘉宾都将推荐一部ta感兴趣的文艺作品。本期糕糕和喷喷推荐的是《我的二本学生》。《我拍的二本学生》是黄灯作为高校教师,对自己十三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在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他们的青春、犹疑,困惑,天真和挣扎,并后续跟踪了他们的前途,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个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成长状况和命运。这是一本资料详实、观点深入的原创非虚构作品。
【音乐】
参与式观察的BGM由每期嘉宾选定。糕糕和喷喷选择了电影《死亡诗社》片尾曲《Keating’s Triumph》。
【关于参与式观察】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qq音乐搜索到参与式观察节目。
相关文字稿将延期在微信公众号「听澜说」及「质性与思辨」更新。
主 播|林 澜
音频编辑| 程 海
1.自己的同事有两类:一类本身就有做教师的理想,另一类仅仅把教师当做一份工作,不排斥教师。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后者在学生时代的优点——认真、踏实,带到工作中同样也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
2.深圳教职:围城。走进来和跳出去,难度相当。前者很好理解,而后者,由于长期处于这个工作环境下,除了擅长教书,很难培养出其他多样化的技能,去对付新的工作。大多数跳出去之后,也是继续从事教育相关的事业。
3.教师生活总体来讲较为单调。开拓其他可能性——例如做小红书。学习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