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 —— 保罗·戈埃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主播:罗迟迟
嘉宾:大树
|引言|
很神奇的一点是,我跟大树在长达两年半的同学生涯中,交流频次可能不超过100句话吧。我们都是跟自己身边的朋友联系比较紧密,倾向于在自己小世界中进行创作的那类人。还好播客这种交流形式,能给我们这样的人一个打开边界的机会,去更自如地做一些自我表达。而且熟悉的人之间会有预判嘛,不熟的人反而更适合这种形式,能碰撞出许多不同的、比较新鲜的观点。所以我非常期待今天的这次谈话。
其实我们最初的选题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在大树的建议下,改为了“给生活的情书”。所以在开始聊天以前,我们设计了一条主线,就是让大树挑选三部电影,再根据这三部电影,去聊聊他每个阶段的心路以及选择。
为了避免先入为主,我就先不说是哪三部电影了,直接进入正题,让大树聊聊他的选择。
|正片导览|
01:58 第一部电影:少年心气
06:36 被“生活的天赋”触动
09:23 是不是所有的内向者都会因为高敏感的天赋,走上创作之路
14:35 第二部电影:女性视角
16:15 “为什么一定要做一个正常人?”
18:30 当作品时时刻刻落满了他人的目光,我们的表达何去何从
21:18 第三部电影:人到中年
21:50 对大树的“刻板印象”
24:18 如何看待没有天赋的创作者
28:40 编剧的日常工作状态
31:57 著名编剧及其作品推荐
34:17 给未来的自己
|原声摘录|
迟迟:
- 我自己曾经想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内耗?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创作者的“自我“太强了。太关注自己了。就比如有些作家,他聊的、关注的永远是他们作家圈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有这个毛病,就是经常会写一些“我为什么要写作”之类的文章。
- 虽然《同学麦娜思》是从中年男性的角度来解构生活本身,但其实它讲的是所有人的生活。那些能够独挡一面的女性,要面对的同样是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无常。
-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艺术工作者的困局。就是没有太多天赋。像我一个朋友曾经说的,通常选择献身艺术的人,都曾自视与众不同。然而他很快会发现,自己的艺术、自己的与众不同,往往就扎根在与所有人的相似之中。
大树:
- 其实我很欣赏电影里面女主沙溪的那种天赋,她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买很好吃的梨,不需要伪装就可以自然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这是我更看重的吧。
- 我觉得我骨子里既受到从小到大一直当班长的影响,有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又很受青春期读三毛的影响,有一种放逐感。就我最终还是会想试试看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也会试图让周围人感受到,我的选择还是不错的,更多的还是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甚至是为我牺牲吧。
- 我其实觉得在艺术上,可能对自己坦白比坚持更重要吧。没那么喜欢,是OK的,或者说你原本很喜欢,后来变心了,也是OK的,但是不能骗自己。
|参考资料|
🔗
黄信尧(导演)
邓依涵(导演)
艾伦·索金(编剧)
三谷幸喜(编剧)
🎵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 The Beatles
Family of the Year - Hero
关于「半熟电波」:
一档半熟青年的泛文化观察与访谈播客。会聊聊思考与爱/职场转型/个人成长/女性主义等等。可能邀请嘉宾也可能自嗨,更新频率可能每周一次,也可能每月一次,一切都follow my heart:)
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找到我的节目。欢迎多多留言评论,也期待更多的反馈与脑洞!
公众号:LateLate专栏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chichirosie(备注“播客”)
*节目中聊到的电影资源都可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大树好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