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又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期我请来了 7 年的网络朋友铁窍当嘉宾。她在国内一所大学读社会学大四。大学主张自由分组,她又转了专业,观察到总有那么一群人黏在一起,最终毕业论文研究的也是某专业某年级 50 人的小组合作机制。
我们对小组作业的价值观很不一样。我的大学随机分组的,所有评分标准都公开透明,而我每次都全力以赴,这个逻辑也延续到了职场里。但在铁窍的研究里,只有一个人表现出了和我类似的态度。
据铁窍说,小组合作在中国是一个没什么人研究的话题,中国高校为何采取这种学习法也成谜。我们快乐地聊了聊小组合作的真实情形、系统漏洞以及各自的感受,怎么提高效益和意义感,怎么让它和真实世界建立联系。只能说解构让人精神抖擞!
时间线 Timeline
03:46 大学小组作业自由分组的2个维度、4种模式
10:21 英国大学VS中国大学:为什么大家不关心小组作业?
12:32 重新认知小组合作的价值:有人被老师邀请做课题
16:35 干小组合作就像当流水线工人,老师也不会解释太多
22:16 成功的小组合作法则:识人、动机和深度参与
32:38 自由分组的社交舒适圈和恶性循环
38:35 怎么就升华到了职场生存学?
41:56 真实世界的小组合作是相对随机的
43:55 想在组里如鱼得水需要什么环境、素质和技能?
47:03 为什么有人更喜欢随机分组?
57:05 成功的合作学习应该具有什么要素?
1:02:45 基于ASK模型,继续讨论素质和技能
延伸阅读 Reference
- 根据5月与朋友的交流,我得知大学正在有意识地推进随机分组,加入种族、性别、年龄等变量,尽可能让学生和不同的人一起协作,这属于包容政策的一环。
- ASK模型:A=Attitude(态度), S=Skill(技能), K=Knowledge(知识)
- 《不平等的童年:阶层、种族和家庭生活》,作者: [美] 安妮特·拉鲁,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译者: 张旭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作者:程猛
- 惯习(habitus)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发明的概念,强调的是个体通常在家中学到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套对文化、社会和自己未来的特质意向。
- 跨文化背景下对比自由分组与随机分组的实验研究
Rienties, B., Alcott, P., & Jindal-Snape, D. (2014). To let students self-select or not: That is the question for teachers of culturally diverse groups.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8(1), 64-83.
- 成功的合作学习应该具有什么要素?
马兰,盛群力.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29-34.
BGM via YouTube Audio Library
Jazz Apricot - Joey Pecoraro(YouTube Audio Library)
STAFF
策划剪辑:我自己
文稿整理:铁窍
封面设计:枕棉
联系方式:daydreamer_nap@proton.me
收听渠道: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QQ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