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艺术的人是无法被“科普”的
48分钟 ·
8449
·93
默新歪歪
2022.6.16
15
老蒋太懂了,作为作曲专业的人,觉得这期说得太好了
最触动我的居然是最后,“就说到这儿吧,我去睡觉了,窗外的鸟叫了”,有画面了。这期挺有启发的,回想起来,我算是艺术启蒙不太成功的。能从小说电影戏剧中抽离(经常从生活中抽离),获得短暂的比较高峰的体验,对某这类型的小说有一定倾向,当然我读的还是太少。之前某些时刻也出现过老蒋说的动机,老蒋说的这些都能体会到现在也在回味。不过做的差的就是,太懒了不会反反复复地品味、再现,体会到痛苦后可能也害怕挖掘自己的冰山一角。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形成的一种自卫机制,也有点路径依赖。沉浸痛苦对我不是好的体验。所以一直没有办法“进阶”。对我来说,厘清了脑子里的一些东西。感谢老蒋。
看老蒋的视频还有直播,总是会感叹老蒋的表达叙述才能太强了,播客也是同样的感受。你自己觉得讲得没有结构,到最后都不知所谓,即使这样,在我听来依旧很完整很有条理,收获很多。红豆泥阿里嘎多!
我也觉得 很感谢认识老蒋
16:37 对这段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大多数的艺术表达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述清楚,但并不是因为这个所以人类才创造艺术,艺术创作的“合理性”不在于此,不在于填补语言无法囊括的事物和体验。艺术仅仅是一种人类行为,当人类发现一种活动可以进行的时候,就会持续地不停地精进技术以反复获得愉悦。老蒋的角度其实更像是艺术史中对艺术创作与其他人类活动形式不同之处的一种总结,或者像现在的艺术商业体系对艺术的一种“标签化”,这种叙述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总有一种非艺术创作者为了商业利益给艺术这事贴金的嫌疑,这种表述对大众参与艺术审美和创作也会增加一些障碍。
或者不如说艺术作品对于文艺消费者和创作者压根是俩东西,创作者只是在把心里想弄的东西给弄出来,其实并不在乎这事能不能用其他形式同样的表述清楚。而消费者这边由于基于“解码”的方式去消费和审美,即调用学习过的一切艺术理论知识和人生体验去体验艺术作品,这种方式理论上永远不能体验到创作者真正的表达,而是无限接近作者表达与观看者经验的交集,也可以叫共鸣。以我的观察来看,对于这一过程的效率,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是不在乎的,艺术家的表达欲几乎是一种生理冲动,关于扔出去能砸到什么,那是创作之外的事情。基弗的纪录片里处心积虑地描绘出了一个兢兢业业关注着历史和社会议题表达晦涩表达的艺术家,但事实上看下来他完全只是个喜欢根据自己兴趣拿各种材料进行组合的完全停不下来的人。
30:45 关于这种“讲解器” 式的观看导览,确实存在老蒋说的这类弊病,但其实这里面隐含了另一个近乎残酷的问题,就是当你对面前艺术品的背景和创作技法几乎没有了解的时候,盯再久也看不出个门道。就单绘画这一门类我个人的体验非常极端,从美术学院出来之后,我对单幅绘画本身存在的力量越来越怀疑。我甚至认为在当代背景下绘画作为艺术的“刺点”在对比其他艺术形式已经几乎称得上趋近于零。我个人确实存在盯着一幅画看很久的情况,但其实让我能看很久的情况跟老蒋描述的寻找震撼的原因并不相同,并且我也觉得其他能在一幅画前盯着看半天的人跟我应该是相同的目的,就是在辨别和确认。一幅画所用的材料、构图、笔触的控制,跟他的历史时期有很大的关系,直截了当的说,震撼过后,如果你对绘画本身技法和历史以及地缘政治并不了解,其实盯着使劲看基本在浪费时间。当然我也不认为了解这些就对理解艺术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恰恰相反,我觉得一旦涉及到智识上的确认,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识别的游戏,跟老蒋说的欣赏艺术品带来的高峰体验是两码事情。
23:31 不是很能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我以为音乐是绝对的线性艺术(天啊),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不可能打破时间的流逝而存在。可能我对音乐理解的比较少,但是真的有不少音乐和绘画传达情节和道理的!特别是在时代变革中的音乐和绘画作品!他们是为了批判一种哲学观点,甚至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种反抗。
由此我也不同意时代背景后行的观点,因为创作的动机和背景以及先行者的作品往往有很大的关联,只有了解背景,了解之前的作品,才可能置身于作者的创作目的与心境,更好体会其中的巧妙与乐趣!
用线性和点状或许能更好理解。任何艺术都需要时间来感受,但音乐并不以时间为载体。绘画音乐与诗歌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可以只表现某一个瞬间的感受,这是“点”。而文学戏剧与电影则通常需要一个发展脉络,比如最简单的起-承-转-合,这是“线”。
我们在感受非当代音乐时,时代背景确实是无法忽视的一点。然而在现如今,尤其是在当代音乐中,时代背景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我们就处在其中。艺术家们所表达的,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因为这种时代的链接,我们与艺术家们感同身受,也能更好的理解它们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