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正身陷职场困境,希望本期的讨论和整理能带给你一丝安慰。
《人生切割术》这部被推崇为“现实职场剧”的美剧,让我们多少看到现实中相似的困境。这其中工作内容的无意义感与加班文化的盛行,想必是当代职场生态下,无法被避开的“打工人”痛点。
借助《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过劳悲歌》以及《夹缝生存》三本书,本期我们尝试跳脱个人情绪,从宏观层面,梳理雇佣工作源起,以及如何从工业化之前人们相对享受时光并以自由时间作为成功标志的社会氛围,演化到如今崇尚加班甚至以此作为炫耀资本的职场现状?
伴随西方社会的工业革命,产生资本疯狂的剥削与工人的集体抗争。在此背景下工会的诞生以及不断开展的社会运动,曾一度为劳动者争取了相对良好的劳工权利,劳动者工作时长相比较工业化初期“惨绝人寰”的16个小时,逐渐呈现减少的趋势。
令人唏嘘的是,如此美好的势头,却在二十世纪70年代戛然而止,减少的工时又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今天996及007的局面。谈论工作意义性的话语也在这段期间产生并被频繁讨论。
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哪些因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追求意义性的话术与长时间工作又存在何种关联?如今被诟病的职场生态是否还有扭转的余地?身为个体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诸此种种的讨论,我们希望寻求一条由探求原因最终回归到自身的“解脱“之路。
除工作之外,由《人生切割术》衍生的关于意识独立性的问题,我们也打趣着分享了各自不同的立场,作为苦逼工作下的一点闲情雅致。
面对令人痛苦的工作,大部分人常怀疑是个人的问题而深陷自责,可是,它应是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命题。这或许就是刘瑜教授说的一种“俯瞰的视野”,我们看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加听友群:doukeyi-hhh
主播:阿Can / 阿Koo
【本期配乐】
片头音乐:MAX,bbno$ - Working For The Weekend
间奏音乐:Theodore Shapiro - Main Titles
结尾音乐:Anthony Lazaro,Marle Thomson - Like a Song
【本期索引】
00:03:14 Part 1:《人生切割术》的基本剧情及人物背景介绍
00:07:42 Part 2: 从剧中具体情节设置,观察现代人们普遍的职场困境或特征
【核心痛点】
00:08:05工作生活没有界限?—— 阿Koo感觉观影受欺骗
00:12:26工作无意义性和主观追求意义的冲突:每天给数字分类,偶尔还看到羊
00:23:02从工作人格理解加班文化
00:24:53 Part 3: 为什么会形成现代职场加班文化和追求工作意义性的现状?(从西方社会角度)
00:26:00三本书籍介绍:《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过劳悲歌》、《夹缝生存》
00:28:00工业化之前:工匠群体的自由时光
00:28:38工业化初期:工作伦理将工作上升为道德义务被遵守
00:30:30工业社会时期:资本剥削和工人对长时间工作的抗争
- 工会诞生:以集体力量抗衡资本力量
- 系列罢工运动带来劳工权利保障,工时减少
- 工会力量的此消彼长
00:36:18消费者社会时期: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工作时间再次飙升
- 因素一:工会力量削弱
- 因素二:经济不平等加剧
- 因素三:劳动者对工作的“美学”需求被拦截
- 因素四:科技公司对有意义工作的鼓吹及精英人士的裹挟
- 因素五:工作娱乐化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践
- 因素六:科技进步为资本家的监控提供客观条件
1:00:22 Part 4:探讨面对当代工作生态的“应对方案”
1:07:47社会层面:重回一种“集体利益”——《过劳悲歌》
1:04:01个人层面:
- 工作中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 不要放弃精神层的进步
- 保证健康
- 减少对工作的需求:从剧中工作人格的觉醒聊聊人对于工作之外的需求
- 控制自己的时间
1:20:00 Part 5: 衍生话题:人格与意识
1:20:30 生活人格可以决定工作人格的生活吗?
1:25:45 意识副本可以享有被保护的相关权利吗
1:30:31 脑洞题:如果你即将死亡,你会选择意识上载吗?
1:37:19 准备这一期的收获:用“俯瞰的视野”理解工作
【提及的书籍及影视作品】:
书籍: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齐格蒙特·鲍曼
《过劳悲歌》杰米·K.麦卡伦
《夹缝生存》阿莉莎·夸特
《No More Work》James Livingston
《可能性的艺术》刘瑜
影视剧:
《人生切割术》
《成瘾剂量》
《死亡诗社》
《美国工厂》
《黑镜》
【推荐引申阅读文章】
《论狗屁工作现象: 一份对工作的痛斥》
On the Phenomenon of Bullshit Jobs: A Work Rant
大卫·格雷伯 (David Graeber)于2013年发表于期刊《STR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