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我们越来越习惯在线上“虚拟空间”里,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介彼此连接,互联网冲浪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日常必要活动。本期嘉宾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陆晔教授,既是媒介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大咖,也是一位“互联网原住民”。
虽然长期深入研究社交媒体,但对谈中陆老师却说自己是“阳光型社恐”。欲知其背后的故事,敬请听到本期最后……
#人物
陆晔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春彧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索引
08:50 “五条人”仁科爱读书,能从包里随时掏出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书
05:25 新闻传播领域有的老师竟然一年能发60多篇论文
13:04 在社交媒体的虚拟空间里做研究,能保证获取到的数据完全真实吗?
19:00 一些经典“伪相关”,来自我们人类认知的局限
21:46 陆晔老师的课堂,有人拿来当约会场所
27:07 不同的社交媒介,技术影响了用户行为特征
40:46 二位老师在社交媒体冲浪的心得
47:15 陆晔老师微博曾经被“冲”,但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51:09 陆晔老师的微信朋友圈只有200多个人能看
53:14 陆晔老师通过小红书,了解阿那亚虾米音乐节防疫政策(还好没去成)
58:26 微博未关注人私信只能发一条,这功能好不好?
70:40 人的“社交组团”,尺度是流动的
82:12 二位老师在社交中也会常常“不耐烦”
#音乐来源
French Accordion - The Last Waltz
Kevin Macleod – Study and Relax
本期主编:杨钧杰
出品:巨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