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Artfor2022的最后一期播客节目,今天的嘉宾是在北京798拥有工作室二十多年的吴小军老师。吴小军老师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90年代以来,他以多重身份游离于绘画、雕塑、摄影、文字标语、口号、行动装置等多种艺术形态之中。同时,他在六年前与朋友一起创建了艺术家非营利组织——“缓存”,帮助年轻艺术家创作成长。
Artfor在与诸多年轻艺术家的对谈过程中一直感慨艺术创作的不易,太多的年轻艺术家在理想与现实中彷徨,平衡,艰难地维系梦想。而我们也看到诸多有经验、有资源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在积极地为年轻艺术家的崭露头脚贡献他们的力量,这是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助,也是一种心灵相契。此外,吴小军老师的真挚纯粹让人印象深刻。在此刻,大多数人在用个人的力量与流行病斗争的当下,我们尤其需要一种力量,一种对人类美好的信念力,这也是Artfor在与诸多艺术家对谈之后尤为安慰的工作意义。
最后,我们还是要跟大家做一个交代,一月份的Artfor将停更一个月,因为团队小伙伴相继遭遇感染。即将春节假期,我们想用暂时静默的工作状态去沉淀更多的思考,期待来年我们能顺畅地、毫无阻碍地走进更多艺术家的工作室,向大家呈现更多精彩的思想凝结。Artfor在此预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Q:Artfor
A:吴小军
Q:艺术家相较于大众有特别的责任或权利吗?
A:我觉得艺术家跟一般人(相比),不能说艺术家有特殊的权利,尤其在今天。其实你真正去侵入式了解,就像我们说做艺术,我们鼓励艺术家,研究艺术家的工作方式,看他是怎么进行工作的,这个过程就像在行动一样,而不是做一个行为的表演,不是那么回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实中国有广大的这种,我们的泪水,那么多。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去体验,去感受,去进入进去,没有。我们永远在一个宏大叙事里。从教育本身里面,我们太注重普遍性,宏大叙事,而我们的特殊性永远被遮蔽起来,所以这也是做这个空间我们坚持空间个人的叙述,就很重要。
Q:作为艺术家最重要的特质什么?
A:我们可贵之处就是我们的感性,面对感性,包括一种错误的,面对它的一种能力和勇气,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就试错的能力嘛。艺术家,你有什么特权的话,就是你有试错,你敢赌命。什么叫艺术家?我说的不是时髦人士,时髦人士永远在安全岛里,他一切奏效,他是要换取东西,他不会拿命去赌。从古到今的艺术家,我们看艺术史,值得尊重他都拿命赌啊,不过以什么方式他都能赌。正常人想干的事儿,他不敢干,不是他不想干,他不敢干,他没这个勇气。其实这个观念,可能他的想法比我还好,但他不敢动。艺术家唯一就是打了个艺术幌子,他跟二傻子似的,真的,他可贵,他就像孩儿,孩子一样,明知那么大的雨,他就往前冲。这其实就是人的最牛的,说得大一点叫人的精神,另外精神就是神性啊。你不服啊?你不服我凭什么要这样?我凭什么要这样是吧,就是人对自由的向往,摁不住的嘛,摁不住的向往嘛。
【本期嘉宾】
吴小军,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九十年代以来他以多重身份游离于绘画、雕塑、摄影、文字、标语口号、行动、装置等多种艺术形态之中,并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与社会政治事件,试图以自治的艺术主体搭建新型思想舞台与社会模型,使其成为日常的美学行动。
【本期主播】
汪滢滢,影像艺术家,纪录片导演,作品主要关注女性命运,成人情感和个人身份认同等命题。
王天羲,摄影师,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者,视觉艺术工作者,miscLab创立者。
TIMELINE
05:43我们因为艺术家凭感觉做事,也没想着空间到底怎么怎么发展
06:07我们特别知道我们能不干什么,不是我们能干什么
07:51我们想要越缩越小,这样小的话作为人来说会更自由一点
08:12我们在等待,像我们这个年龄很多事都是等来的
14:15今天的知识和技术带来已经完全是球形思维了
30:36面对整个环境要有反弹回应的能力
41:44捍卫和保护我们个人叙事历史的权利
BGM
「 Im Flying 」 - Eldad Zitrin
「Artfor」是一个致力于艺术家成长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呈现艺术家的思想和生活,从而形成态度与借鉴。
在节目中,「艺术家」是常驻主播及受邀嘉宾共同的身份,在此种语境之下,我们旨在呈现出艺术家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下所产生的精华部分。
“忧虑是自由的眩晕。“ 不如和我们一起,在这阵甜蜜的眩晕中观看、聆听、交谈吧。
【关于我们】
每周五20:00更新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