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史玉柱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资建设巨人大厦,因一再加高楼层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最终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史玉柱同期发力的“脑黄金”项目也因此失败。随后,史玉柱凭借洗脑广告推出国民级保健品“脑白金”成功还债翻身。史玉柱的起落,只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缩影,为什么说中国保健品是中国互联网的启蒙老师?保健品行业又为何会成为足球的初代金主?虚假宣传,野蛮生长,本期带你回顾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黄金(蛮荒)时代。
【06:44】 八九十年代,中国的保健品行业有多赚钱?
【08:00】 最草根的首富——吴炳新
【08:50】 为什么说保健品营销模式,影响了今天的互联网企业?
【12:06】 他发动了10万大学生,下乡帮他刷墙?
【16:30】 成也广告,败也广告
【24:09】 广州太阳神凭什么扬言复刻可口可乐?
【31:00】 东北保健品巨骗卷走120万农民200亿
【34:00】 农夫山泉老板曾采访过500位企业家?靠保健品发家?
1. 快销品本质就是营销先行。快销行业竞争,比的不是研发投入,巧克力、毛巾、卫生纸的制作工艺可能一两百年都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变化,消费者也不会看重其中有多少高科技。快消品竞争的关键是产品(品质和安全)、产能、渠道和营销,尤其营销又是打开市场、获客的前提。所以无论是国际巨头雀巢、可口可乐、宝洁,还是国内的这些快销品,都是营销大师,没人强调自己多么高科技,企业成本侧投入的关键就是营销和渠道;
2. 保健品在中国能成事,其实有文化土壤。药品在国外,就是医生开出来的东西,药品和食品在大家的关键里严格区分。中国文化有食药同源的说法,中医也强调所谓滋补,“补”“养”“调理”这种概念西方没有,但中国人接受起来习以为常,所以保健品能够跨药品和食品两界,保健品这种独特的产品形态在中国就有市场;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保健品企业会在八九十年代扎堆造富,现在反而没那么显眼?其实原因可能也很简单,当时的中国,造富的行业太少,房地产、互联网都还没起来,VC PE 资本市场也都没发力,大家见到的富人也少,所以保健品企业家成了显眼包。但养生这个在中国就存在文化土壤的行业将长久存在,朋克养生、新消费浪潮里,这种东西也有相当大的消费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