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是东腔西调和青葱计划的特别合作,我们邀请到了作家马伯庸,他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风起陇西》等多部小说此前成功完成影视化改编,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他将此类作品定义为“历史可能性小说”,即在基本的历史写实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创作合理虚构,填补历史的缝隙。我们还邀请了学者孟庆延,他长期致力于历史社会学研究,同样也对组织、叙述故事有着深厚经验。
《人类简史》中提到,讲故事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不过凭空编造的故事往往并不可靠,具有强烈现实感的故事才会足够复杂、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历史往往在被写作之后愈发呈现出自身的意义。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者和研究者来说,什么样的历史会成为好故事的来源?他们会如何在复杂的历史中梳理出一段精彩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如何看待文字和影像的关系?在今天的节目中,两位嘉宾将和我们分享各自眼中的好故事,一起聊聊他们讲故事的“内功”。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马伯庸(著名作家,微博:@马伯庸)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B站:@孟庆延)
【收听指南】
02:10 两位嘉宾的观影分享
05:15 马:《大三国志展》上的两块砖与小人物
09:55 孟:历史学的内部鄙视链,史实vs年谱
14:15 马:写作《大医》,好故事建筑在大量阅读比对之上
18:40 孟:研究王观澜,把“阶级”概念落为政策的重要担纲者
23:45 马:成为父亲后,突然理解了袁绍的“多谋寡断”
26:25 历史逻辑的可能性:他可能没干过,但他真干得出来
28:30 孟:做历史研究要有历史意见,不要有时代意见(钱穆)
32:05 从科学意义上保证对人物的处理绝对客观,几乎不可能
34:20 马:从小到大转学十几次,跨文化圈流动,变得多元包容
36:50 孟:天津长大,爷爷又是资深票友,所以从小爱听故事
39:00 历史上大部分的制度其实都是由少部分人设计出来的
41:40 马:没参与过影视改编项目,原则是交给专业团队
42:10 影视剧和原著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信息投放的方式:写大侠vs拍大侠
44:05 忠实原著的作品未必就是好的改编作品
46:40 孟:写作逻辑/语言逻辑/思维逻辑,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不能画等号
作为影视观众的建议
50:00 马:拍历史题材,应该找大时代、小切口、深挖掘
51:20 孟:一类是历史的爽剧,一类是呈现人性复杂的影视剧
【工具箱-本期提到的相关作品】(时间顺序)
青葱影展片单:李少红《生死劫》、德格才让《他与罗耶戴尔》、梁鸣《日光之下》、申瑜《兔子暴力》、龙凌云《何处生长》
马伯庸作品系列《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破案:孔雀东南飞》《三国配角演义》《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大医》《长安的荔枝》
《大三国志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李志毓《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
孟庆延《“读活的书”与“算死的账”:论共产党土地革命中的“算账派”》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王汎森《“烦闷”的本质是什么——“主义”与中国近代私人领域的政治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琅琊榜》(导演:孔笙、李雪)
《庆余年》(导演:孙皓)
王夫之《宋论》
【青葱计划】
青葱计划,全称为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2015年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导演发起并正式启动,由中国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旨在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导演人才,并对其优秀电影项目从剧本、制作、投融资、宣发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扶持。“青葱计划”几乎是所有中国电影的扶持计划包括创投活动中成功率最高的一个活动。截至2022,青葱计划已历时七年,培养了众多优秀青年导演,由青葱计划扶持并落地完成的学员作品已有二十余部,这些项目在国内外著名电影节上斩获各类奖项。
2022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携手香奈儿,推出“成为导演之前”特别项目,以跨代际的对话,赋能青年电影人,潜入电影艺术的创作核心,持续滋养年轻创作者的电影观念与艺术知觉;同时,在北京、上海共同呈现“成为导演之前——文字与影像之间”主题影展与论坛,旨在支持电影人的深度对话,促进新兴导演与中国电影及文学创作领域大师之间的交流,为电影艺术和行业未来提供新鲜、前瞻性创作灵感。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