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顺序:
1. 为何我们会“这样想”?
2. 信息过载后该如何应对
3. 思维的转化
4. 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如何联系在一起
5. 幸福不是非此即彼
一本书的最后一期节目,系列节目播放量一期比一期少也很正常,觉得所谓的读书节目做起来一点也不像读书节目,更多的是从一个情节不断延伸再延伸,知道最终看起来好像和最初的书本内容并不太相关,不过见仁见智吧,有些忠于书本,有一些可能更注重内容发散,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关键词:信息过载
记得听过一种说法,现代人一天接受信息的内容量与古代人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人的天性并不是整天坐在同一个位置做着相同的重复工作,在生活极大便利之前,人需要自己打猎、种田,口头交换信息,这样的生活方式几乎已经刻入了我们的基因,但现在即使一个人一天完全不出门,各种便利依旧会找上门来,那没有了发呆的时间、没有了“打猎”的时间,人只能沉溺于自己的思考当中。
记得在一首歌里(Overthink by INZO)听到这样的一种表达“A person who thinks all the time has nothing to think about except thoughts. So... he loses touch with reality and lives in a world of illusions.
And a great occasion is somehow spoiled for us unless photographed and to read about it the next day in the newspaper is oddly more fun for us than the original event. This is a disaster...”
第一句大意就是人沉溺于自己的感觉之中,失去了所有的敏锐,我们在“打猎”时,感官必须敏锐,不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死亡,但现如今即便完全沉浸于另一个世界中,走路时“戴耳机、看手机”仿佛已经见怪不怪,实在不知道这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退化。第二句,大意是说相比于体验真实的事件,人们更倾向于把一切虚拟化,因为第二天在网上看到昨天自己参与过的新闻要比实际体验来的更好。结尾说,这是一场灾难,不过,谁知道呢。
关键词:消遣
• “在人和社会的行为准则失序,社会没有秩序重心的状态下,人们陷入一个普遍性的自恋循环。爱自己和寻求别人对自己的确认。而工业化的文化产品又多半是资本的衍生物,它推广的对身体的同质化、标准化的塑造,标志着资本对人类生活的侵略的最后完成。”
四、五十年的进步,到现在来看反而不知道退步是什么,既然万事都在进步,那也无所谓退步了。
• “从社会心理层面上看,经济改革的市场化走向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大众消费热情的膨胀,欲望、快感、交流成为个人生活和心理的唯一价值坐标。”
资本在制造各种欲望的同时也在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投入到这股巨大的浪潮之中,不过,这种一味地制造欲望而没有节制的一种快感交流最终会发展成哪种形态,我很好奇,但又不想知道,因为可能知道最终的结局之时,也就是终局之时;就像马家辉代班【八分】时说的一段话,大意:我不惧怕死亡,相反还很好奇,但这种好奇很危险,因为就在我知道结果的时候,那也是我这一生结束的时候。不知道这样一种“快感交流”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还是别知道了吧。
• “为了使利润能够膨胀,资本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为身体制造各种新的消费欲望——也就是新的标准。欲望的不断循环,成为商业社会里最常见的现象,成为引导社会商品生产结构的组织性力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