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八节有感——我当全职爸爸的体验越向书

12 三八节有感——我当全职爸爸的体验

42分钟 ·
播放数1271
·
评论数135

时间轴

00:25 本期节目缘起于刘亦瓦老师的那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成为女性主义者,有什么用?》(微信公众号【正面连接】,2022-09-25 ,mp.weixin.qq.com)【此处将“亦”错念成了li,抱歉】

04:25  如果全职爸爸们全都声明自己过得很开心,真的是在支持女权主义吗?

08:46  在现在的社会经济结构下,家务劳动和养育孩子必须要一方作出牺牲,要不然就只有“啃老”。【没有讨论“菲佣”一类的可能性,但那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12:34  育儿记——我就是你们的利维坦

15:00  难就难在日常生活永远也做不到日常化。

15:46  我做完饭也不想上桌吃。我的反思:如何让做饭的人真正能像其他的用餐者一样享受食物。

17:21  带娃的马太效应。

20:13  我在用我自己的生命去换孩子的成长。

21:46  我羡慕已在马斯洛第五层的岳父。

23:20  钱

26:01  家庭内部的暴力问题。

28:38  我妻子一直在谢我,其实我更想谢谢她……

30:44  谁带孩子多,孩子就应该跟谁姓 :)

33:34  男性的一种性别红利在于:一旦家务分配不公,他更容易觉察并动用“社会共识”来反抗。

37:19  研究人文学科的人,有条件不妨养一两个娃。你一辈子研究的不就是人嘛……

39:44  将从特权中将得到的东西转化成推翻特权的资源。

女权主义不是要人死,而是要人活的。三八节也是我的节日。

我做的菜:

我堆的雪人似乎也有中年危机……

女儿的自画像:

儿子现在已经能自己画连环画并讲故事了。下图是故事的第三幕:陷入泥潭的松鼠,却说服赶来吃它的老虎把自己给救了:

陪孩子玩沙子,好像也没有完全忘了专业。她在捏房子,我捏了个蘑菇云……

昨天的照片,这两个不知愁的活宝

孩子的正脸是他们的个人隐私,就不放了,但可以放我的。

我儿子跟我的这一张有点像(当然他主要像他妈妈):

女儿跟我的这一张非常像: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妻子,也祝她国际妇女节快乐。

对了,我签名中的那句,出自她20岁时写的一首旧诗: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许将年少傲封侯,潦倒才知岁月愁。

一苇苍涯寻晚渡,三江云树幻同游。

甚因劳燕分银水,无奈鸳鸯羡白头。

千古盛筳谁不散,除非顷刻此生休。

除了唐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近人毛泽东的《和郭沫若同志》(七律、满江红各一首)外,和诗历来少名作。至于次韵、步韵就更不用说,盖因形式束缚,真情难达,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但这首诗我却念念不忘,常读常新。

我亦如江水,从武汉漂泊至上海,终不免汇入大洋。

烟霞渐起,爽然自失。师友为云为树,亦或云树竟为师友?

江声浩荡,江水滔滔,来者可谏,往者莫招。

宽心勤体,可以永年,愿为君贺,仙寿恒昌。

展开Show Notes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3.21
《最大的遗憾》(公众号封号前得以发出的最后一篇)
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姓叶,援过藏,身材高大,喜欢拽文,被我那位爱损人的数学老师称为“叶狐狸”。叶老师乘车行船,同座的人偶尔会问起他的职业,他就回人家:Ren zhi huan。人家一脸茫然,他嘿嘿地笑,又重复一遍:“人之患哪”。还不懂,他再慢悠悠地念出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读博到恍惚时,也曾痴想有一天被人称作Professor是什么感觉。
整天和年青人在一起,用人所未见的材料讨论尚无答案的问题,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之一吧。
但因我自身之外的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是为最大的遗憾。

2022年的2月22日,在凯南发出他的“长电文”整整76年之后,我开始为学生们导读《全球冷战》。
冬日的阳光斜斜地射入教室,使课桌泛起橘黄色的柔光,将那些年轻的脸庞雕刻地愈发立体。
我陡然升起一种历史感,便在台上问大家:你们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了吗?
课开在中午一点,台下的200多位同学们大多昏昏欲睡,茫然不知所以。
我说,十几个小时之前,普京已经签署命令,承认了乌克兰东部的两个“共和国”。有几个同学用手支起头,但大多数还是睡眼惺忪。
“可能……战争就来了。”我在讲台上平静地说。

写二砂那篇文章,如果少了实地的考察和那些照片,总会留下许多遗憾吧。
这里现在已是一片荒芜,但门卫就是说不通,死活不让我进去看一眼。在墙外,我望着二砂高耸的烟囱和灰白的围墙,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年我在北京某报社实习。每天早上从魏公村地下室那280元一个月的床铺上翻身坐起,取出压在枕头下的白衬衣穿上,扎进唯一的皮带里。然后穿过发着霉味的过道,在一篇刷牙洗脸的喧闹中走向阳光,去往某个金碧辉煌的大酒店,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副外长峰会之类的活动。
偶有一次路过北大,不禁想进去看看。那时SARS已过,但进门查证的习惯却保留了下了,身份证也不好使。我与门卫说不通,沿颐和园路绕了半圈,心中不平,便蹬墙一跃而过,落地正是荷花塘,七月阳光下一池彩莲灿烂。
这次二砂的门卫又如此不通,我又一次悻悻地绕着墙。走到无人处,突然“技痒”,手都快要搭上去了。但心中的一个小人很严肃地拉住了我:喂,看看你自己呀,你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个闯荡江湖的外地青年了!你现在是“人民教师”!还是两个孩子的爹!这要是被抓了现行,跟院领导怎么交待?学生们又如何看你?自古有“爬墙头的和尚”,没有“爬墙头的教授”吧?(其实究竟有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了说服自己居然把职称提了两级……)
内心纠结好久,还是被这个小人说服了。我想想实在无法面对学生和同事,便回头离开了。
但第二天我又来了,实习记者的经历毕竟留下了些痕迹,终于设法从正门进来,拍下了那些自己珍视的照片。

去年四月,上海空空荡荡。
偌大的校园里,只有我们的白色面包车在行走,一栋楼接一栋楼地给学生送饭。
而每个片区的“纠察队”防范之严,就好像我们要去抢劫这栋关着四百个零收入单身汉的宿舍楼一样。
然后回办公楼,就着这身大白,逐一给一个月都没人摸过的门把手消毒。

再然后便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来到这深山老林之中。
昨天早上起来,窗外有三头白尾鹿在雪地中啃草,比前天看到的赤狐少一只,比前天见过的人多一个。
去年秋天,午饭后牵着两个孩子散步,一头黑熊摇摇摆摆地从前方穿过道路。我心下震恐,毕竟距离上次看见黑熊在儿子学校的操场上奔跑已经几个月了。相距百米,两只手上的孩子加起来不满六岁,转身跑肯定不行,只能保持面对熊的方向,拉着孩子慢慢向后退。
孩子满不在乎,熊逍遥而去,我脸色惨白,半个月没敢再走这条路。
这里有莽莽山林和漫天飞雪,有璀璨星空与浩渺苍穹,但它们都替代不了学生们闪烁的眼睛。

我安慰自己,这可能只是回忆的滤镜。
新的时代,自然有新的教学体验。
某次课间,一位同学来向我给她的室友请病假。我说没关系,不点名也不考勤,然后加了一句:“需要我录音然后发给她吗?”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人家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我何必自作多情。
那位同学微微一笑:“不用的,老师,她可以看直播。”我也微笑,点点头,目送她离开后瞟了一眼悬在教室顶端的摄像头——竟不知观看监视的权限已经下沉至此……
可以看,自然可以录屏,可以传上网……
所以我也安全地讲,大家也安全地听,终于实现了“集体安全”。
如果需要的不是砥砺思想的磨刀石,而是装饰蛋糕的面点师,那有没有我,都一样。

于是觉得淡淡的。
世界广大,宇宙无穷,汲汲于“人之患”未免可笑。有所患,当患不知古今变化之幽微,未悟天下至大之达道。
果怀可传之道,必有可燃之灯。
我离开,他人继续。
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越向书
:
邦有道,则“上岸”;道不行,浮于海。
小猫最在乎自己:哈哈哈,好喜欢老师写的文字。“400个零收入单身汉”这个形容真的好逗。女同学说的“可以看直播”应该是同学自己用手机腾讯会议给她直播,不是直接看教室监控的。有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会直接开腾讯会议给不能返校的人直播。 老师也不必太在意摄像头,据我同学假期兼职保安的经验,也就是在保安室里能看,不会认真审查课程内容,主要是关注安全方面。
5条回复
Autosave
Autosave
2023.3.17
我觉得这期节目值得一个主页推荐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4.28
updates
昨天五岁的儿子突然说:“我以后不想结婚了。”
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我不想要小孩。”
又问:“为什么不要呢?”
他一脸深沉地回答:“不好照顾啊。”
可能是看到爸爸的下场之后,五岁就活明白了……
困猫团:跟我女儿一样,说不想生娃,因为养娃太麻烦了,因为她自己就是会有很多需求
越向书
:
下一代太可怕了😂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3.16
16:20 这里让我想起一系列关于缠足的研究。中国女人们先是为了男性的恶趣味而缠足,后来又为了国人(主要是男人们)标榜“文明”和“爱国”的需求而一刀切地被“解放”。付出代价的永远不是那些玩赏者和喊口号的人。
大风歌大棚菜:我亲眼看到过奶奶👵的小脚,一双弯曲的、比握拳大一点的小脚。心里可不好受啊。
乔乔帮主:是的,那些男知识分子明知道突然放足对身体是有伤害的,却还急不可耐地让自己的妻子们立刻放足,为了证明自己很“先进”
6条回复
宅鹤之洲
宅鹤之洲
2023.3.22
讲得太好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篇音频版的田野研究!作为一名一直在象牙塔中的学生,并且是一名不太勤奋的学生,我对女性主义一直是一知半解,有些模糊概念,也听过一些学者的论述,但是总好像不是很能够在抚养问题上理解清楚,可能是因为人生经验还太少吧。越向老师讲的真的非常实际,而且很系统,把抚养孩子的日常细节都讲清楚了,我甚至一遍听一边在脑海中浮现这些画面。最后您还结合一些当下的舆论看法以及个人跟深层的思考,做了小小的讨论,被称为一项个案研究应该不为过吧!😄
越向书
:
同学啊,我不当老师已经很久了 O(∩_∩)O 谢谢你的肯定,但我绝对没有“把抚养孩子的日常细节都讲清楚”,应该说千分之一都没有。比如,考虑到有人可能会在吃饭时听,咱这讲的都是喂奶等“输入端”的事情,没谈“输出端”,那是我可以轻松聊上五个小时的话题,里面有无数窘境:孔老夫子只说三岁以下的孩子离不开“父母之怀”,但孔夫子没讲:一个人带着两个三岁以下的孩子该如何上厕所……
宅鹤之洲:是的,其实说来说去就是相关社会保障体系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在机场或者火车站的卫生间,我时常会看到带着小女孩的爸爸焦急地守在门口,进去尴尬、不进去担心。网上也偶尔会有妈妈是否可以带着男孩进女卫生间的争议,我有时候遇到虽然会觉得膈应(特别是男孩明显看起来已经小学了,有性别意识了),但是也会体谅家长担心孩子走失的心情。有老师说过,人类是自然界中幼年期最长的动物,这句话的背后实在是太多辛酸和无奈。
4条回复
HD61350v
HD61350v
2023.5.16
这期节目我听的真是五味杂陈,好几次都需要暂停下来,平复一下心情再继续听。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你说的这些我全部都能理解,但是我从未这么清晰地表达出来,甚至没有勇气对自己说。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下,全职爸爸承担的压力更大一些。谢谢你的坦率和真诚。
越向书
:
谢谢您同样真诚的回复。全职爸爸承担的压力的确稍大一些(特别是在公园里与其他带孩子的人一起说话时),但同时依然享有性别特权,而且特殊的屈辱感会促使他们尽早摆脱这种处境。不过,无论男女,“要有自己的房间”都是一个战斗口号,这既是权利也是挑战,需要我们有勇气建立完全独立于配偶和子女的人格。我们愿意付出不是因为我们天生软弱,而是形势使然,我们不奢求建立与单身的,或依靠剥削配偶、父母、仆人而获得“伪单身”地位的人一样的“功业”,但我们对梦想的渴望和实现梦想的勇气将不输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如果有一天,末日审判的号角吹响,我们也可以从坟墓里站起来,把手按在心口上对人或对神说:我爱家人也爱我自己,我为我爱并爱我的人创造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也同样地努力发展自己,我的诚心让我无愧于这一生。
HD61350v:从各方面来说,你都比我做得更多更好。希望你未来能有新的事业发展,你值得!
3条回复
觉悟bit
觉悟bit
2023.3.18
怀着复杂心情听完。满足自我成长需求,不剥削其他亲人的劳动和时间,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养育和陪伴。这基本上是不可能三角。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6.17
updates
【前几天我女儿(3岁半)在没有任何上下文的情况下突然说了一些话,刷新了我的认知。而且她在后来的几天又重复了两遍。】

“爸爸,你知道吗?等我长大了,有一天,我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爸爸妈妈,你们就再也见不到我了,但我会把我的头留下来,你们想我的时候可以看。”
“你……要去哪儿啊?”
“我要开着我的救护艇离开地球,因为我要去拯救所有的世界。”
“……”
【从此我对历史上那些“小儿谶语”、“灵童转世”之类的记载有了新的理解。】
HD144846h
HD144846h
2023.3.17
越向老师这一期播客太棒了,目测要大火
RayZheng:35:41这期真是太好了,真实还引人思考。标题再劲爆点没准小宇宙就推荐了😄
越向书
:
两天才63次收听而已(其中还有我贡献的两三次……)。真大火了也不怕,小宇宙与公众号的一大不同就是家里人不会看:)
5条回复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5.21
母乳喂养和父亲的参与并不构成矛盾。胸喂哺乳仅仅是育儿劳动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不受生理结构限制的育儿劳动。根据我的经验:妈妈可以在自己最方便的时间使用机械泵奶器泵奶——这甚至可以在不耽误使用电脑的情况下完成。再由父亲定时喂奶。父亲在夜间喂奶时可以承担拍嗝和哄睡的职责。出行时,每到一个公共场所,父亲就留心在哪里可以喂奶,并负责整理和清洗所需器具。当母亲因为堵奶等生理情况感到沮丧,或是因职业发展而感到焦虑时,父亲一方面需要不断安慰、开导,查询相关的科普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不断赞美——听好话时人总会舒服一点,男女老幼都一样。更不用说,承担全部家务是对母乳妈妈极大的支持。
MattT
MattT
2023.3.28
哈哈哈哈,为什么听到“打孩子”这段觉得这么好笑😆
越向书
:
都是亲身经历的真事,又有典故,所以好玩。当然,角色略有倒错…… 《孔子家语·六本》: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嚮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越向书
:
“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这句话不像是孔子会说的话,而像是秦汉年代的话语,至少也是战国时法家的观念。如今有学者将《孔子家语》捧为“儒学第一书”,应存疑,简帛证据只支持到西汉。
HD145805n
HD145805n
2023.3.27
09:00 几乎没有什么工作能比永远重复的家务劳动更像西西弗斯所受的折磨了:干净的东西变脏,脏的东西又被搞干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自己:她没有任何进展,永远只是在维持现状。她永远不会感到在夺取积极的善,宁可说是在与消极的恶做无休止的斗争。”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5.16
update
早上伺候女儿(3岁)起床。
女儿:爸爸,我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我用我的救护艇拯救了所有的世界!
我:好呀,好呀。(内心:你牛,你要是说英语,这world还得用复数)
接着伺候儿子(5岁)起床。
我:你妹妹说她做梦拯救了所有的世界。
儿子:我也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开着虎鲨艇第一次进入了地底下!
我:哦,那干了什么事情吗?(地心游记是吧,也行,也行)
儿子:我在地底下救了一只小蜗牛的命。
我:嗯,好呀。(儿子,你比你妹妹格局略小啊……)
三三sansan
三三sansan
2023.6.17
说三点。1,你老婆论文感谢你,可是你说不想被她感谢啊,你想感谢她,还发表了一大堆获奖感言。笑死我了。2,你说到看到有孩子看爸爸去上班妈妈不去会说妈妈很可怜,想起来我儿子经常看的小猪佩奇里面,猪妈妈经常说唉可怜的猪爸爸还要去上班,现在我儿子一看到他爸去上班,动不动就说唉可怜的爸爸还要上班,也笑死了。3,你说学文科的最好生个孩子因为本来就是研究人的嘛,我爸就是研究社会学的,突然觉得怪不得我爸那么喜欢我,估计是把我当样本观察呢。以上与你分享,这期我很喜欢💕
越向书
:
嗯嗯,谢谢分享。说到“样本观察 ”,陈琴鹤就曾用心理学范式详细记录自己一双儿女的808天,得出了101条处理亲子关系的原则,写成了中国的儿童心理学历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家庭教育》。养两个娃,顺便成为学术泰斗,真是高山仰止,吾辈楷模,O(∩_∩)O哈哈~
榕天若水
榕天若水
2023.5.17
来自另一性别的证言,终于有一次被深深理解了(而非仅仅言语上的敷衍,实质上的无视和讥讽),非常难得,非常感谢🙏
越向书
:
看到您和其他一些听众的留言,有一种得到理解的欣慰。心思总算没有白费,谢谢你们!
HD145805n
HD145805n
2023.3.26
很真诚
越向书
:
谢谢你
谢谢你的理解,作为一个11岁女孩的母亲,我一直在告诉她,要努力学习,婚可以不结,孩子可以不生,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工作,另外,这是我妈妈当年说给我听的,这一点我特别感谢她
越向书
:
谢谢你收听和留言。是的,“要有自己的房间”(家里现在摆不下两个书桌,但我可以用小房间里的柜子当桌子)。我在翻译一本很棒德国历史书,此外做播客也算是一份志愿工作。
鬼鬼祟祟的陈瑶瑶:昨晚睡前翻你的播客,发现原来我们曾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去年上半年的封城让你匆匆从魔都逃离,我如今虽然还在这座城市,但是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也因此改变…最后祝播主在异国一切顺利…
4条回复
越向书
越向书
2024.6.05
update 再也没有什么比养一个孩子更让人长大的了(一个不够就两个)。当他出于自己的无知伤害了你,比如拿一个小木棍把你的手臂刺破了,看着你流血,他会被自己的“罪行”吓傻,甚至当场哭起来。这时候难道你还能去骂他吗?只能一边忍着疼,一边去安慰他(没事的,爸爸很快就好了……)但真的很痛啊……然后,你就感觉自己真的已经长大了。
越向书
越向书
2024.3.31
00:00 update【2024年3月31日】 今天早上,儿子问我:“俄罗斯跟乌克兰还在打吗?”在得道肯定答复后。他说:“如果我长大了,他们还在打,我就制造机械龙去帮助乌克兰人。”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然问的东西也会多。我没给他灌输自己的看法,也就讲讲“历史经纬”,什么是苏联,苏联解体之后发生了什么,俄罗斯为什么害怕,谁先动的手……然后一个六岁的小孩就形成了自己立场。
越向书
越向书
2023.5.16
update
早上送儿子上学,路边满地的小黄花已经都变成了白色的蒲公英。
我:你看,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蒲公英就是小黄花的种子。开花就像结婚,结种子就像生小孩。
儿子:那要是先结种子,后开花,是不是很silly(傻)?
我:是!是!是!(我还是比较保守,但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