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1. 与章:
- 精神食粮 vs 身体食粮,以及安慰食物(comfort food)
- Lauren Berlant 在 Cruel Optimism 中提到的饮食与自我的关系
2. Bn:
- 哪种饮食能够真正富足人们的精神?
- 在影视/文学的创作中,什么是好/不好的关于食物的描写?
3. Chelsea:
- 《哲学家的肚子》中提到的关于饮食与欲望教育
- 《超文化》与融合食物
4. Lucy:
- 安慰食物(comfort food)vs 安慰行为(comfort behavior)
- 为什么是食物?我们为什么总是赋予食物这么多的意义?
相关作品推荐:
Cruel Optimism by Lauren Berlant
Hunger by Roxane Gay
电影《巴贝特之宴》
电影《追梦少年殷昱国》
《哲学家的肚子》by 米歇尔·翁弗雷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by 韩柄哲
《快乐的科学》by 尼采
“黄油烙饼” by 汪曾祺
听到说张爱玲写过《谈吃和画饼充饥》,“画饼”其实很有意思,仔细想想,食欲何尝不是幻觉的组织成分之一?它驱动又遏制人狼吞虎咽的本能(动物属性),延伸至“感情、意义和身份归属”(yang),画的是“饼”,观看到的,却是自身无底洞般的道德欲念。
更激进的想法是,爱人之间互相亲昵地“喂食”这一动作,不亚于表演性交。吃播流行的这几年,我们借之呈现自身弱点也因此直接了:某种猎奇,某种陪伴,某种代偿性享受⋯⋯为什么Kafka的《饥饿艺术家》让人毛骨悚然?因为关于食物的表演,大都热闹非凡,接近情色,而非冷漠和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