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潮汕地区是保存传统民俗的活化石。清明之际,本电台靠谱担当Season回乡祭祖趁热就给大家科普了一下庄严肃穆又灵活变通的潮汕丧葬文化。这跟刘公子经历的孔孟之乡儒家葬礼和张奶奶经历的中原极简葬礼自然大相径庭。三位主播从丧葬仪式到丧葬影视一直聊到灵魂有没有、遗体还要不要留,永生是善是恶。不正经的人聊正经的话题,有机变无机的一小步,也是折射人类发展史的大透镜。
就算你没时间听完整台节目就捞一捞主播们提到的相关书籍和电影吧。
1、《父后七日》:2010年的片子,可以说是展现彰化现代丧仪民俗的西洋镜。但又不是纯粹的批判或猎奇视角,荒谬中的温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导演之一也是原著散文的作者刘梓洁。短短四千字也让她拿下了林荣三文学奖的首奖。作为编剧,刘梓洁也凭借《父后七日》拿下第12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和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说到这是不是得把原著找出来看看了?
2、《孝子贤孙伺候着》,1993年推行火葬的主旋律戏剧,赵丽蓉演慈母,陈佩斯是孝子,两代司马懿(魏宗万和倪大红)分别是老舅和女婿,各路配角都是胡汉三、容嬷嬷级别的。从剧情到演员都可以在影史上留一笔,很想摁着春晚导演看十遍,主旋律也是可以好笑的。片中陈家办丧事时贴的对联尤其有意思:“先登瑶池领护照,冲上莲台报户口”,横批“早得绿卡”。是第一批出国潮没错了。
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作者是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谢利·卡根(Shelly Kagan)。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当我们认识到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之后,剩下的除了恐惧还有向死而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