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名年轻人踏上了血腥的欧洲西线战场。18岁的埃里希·雷马克,德国人,初级师范在读学生,书籍装订工的儿子。28岁的马克·布洛赫,法国人,巴黎高师毕业生,正在准备把自己的博士论文成书出版。十五年后,雷马克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已是著名中世纪史学者的布洛赫则把自己参与一战的经历记录在《战争回忆录》中。
知识分子如何体验战争、参与战争、记录战争?本期邀请战争史学者徐之凯,跟两位主播一起聊聊战争电影的多种拍法,探讨战争体验如何影响普通士兵的一生,历史学家的参战经历又如何改变了历史学的写法。
嘉宾
徐之凯,焦姣,徐天
时间轴
02:34 飞走的蝴蝶、停滞的云雀、寂静的战壕:三版《西线无战事》电影的不同结局
09:11 新一代电影人想象中的一战
15:45 说说近些年的优秀一战题材电影
25:02 从不同国家的视角看一战
31:30 帝国之战与殖民地之战
36:13 一战电影为什么比二战电影少?
45:00 一战的鲜明阶级属性
47:13 战争的环境、气味与声音
54:16 战争片会被战争游戏取代吗?
62:56 战争游戏中虚假的个人英雄主义
65:43 壕沟里的历史学家
70:31 间战期的马克·布洛赫与年鉴学派
74:37 尾声:黑塞论战争中的个体自由意志
一战华工利用德军弹壳雕刻的“弹壳艺术品”,现藏牛津大学。
图源:cabinet.ox.ac.uk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穿着他在一战期间的军服,佩带他在一战时期获得的战争十字奖章 (Croix de Guerre)。
嘉宾推荐
勇敢的心:世界大战 Valiant Hearts: The Great War (豆瓣)
勇敢的心:归乡 Valiant Hearts: Coming Home (豆瓣)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