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005.「地域文化」|“我曾经以为东北全是黑帮”小象聊天室

Vol 005.「地域文化」|“我曾经以为东北全是黑帮”

68分钟 ·
播放数166
·
评论数2

本期小象聊天室由来自上海的George主持,邀请了来自重庆的SR,来自吉林的Virginia,来自广东的Leia,以及来自福建的JP。

五位同学带来了南腔北调的奇妙碰撞,分享了家乡独特的方言、美食与文化,探讨了地域歧视与刻板印象,以及对地域文化流失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与故乡的情感连接与故事。

本期Highlight

#最爱的家乡菜

George: 上海-腌笃鲜、红烧肉

Virginia:吉林省长春市-东北锅包肉、铁锅炖大鹅

Leia: 广东省广州市-煲仔饭

SR:重庆-重庆小面、牛油火锅

JP:福建省福州市 - /

# 奇妙方言大赏

SR: 重庆人不管男女都喜欢自称“老子”,就是爸爸的意思,能给人带来一种empowerment。有个笑话是重庆有个景点叫“劳资蜀道山”,其实是外地人对重庆夫妻的刻板印象,吵架时老婆喜欢对老公说“老子数到三”。

Virginia:东北人很乐意称呼人“老铁”,即使是刚认识的,有种“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的亲切感。身边同学也觉得我很自来熟,算是东北的人格魅力吧。

Leia:我觉得东北口音很有传染性,我高中班主任是吉林的,我听了他口音三年,后来大学有同学问我是不是东北人。

SR:我高中有个吉林长春的兄弟,我之前受邀去他那边旅游,他打电话说“我们晚上在‘银凤阁’集合”。然后我导航去了之后没找到人,最后才知道是“人凤阁”。

# 深入人心的地域刻板印象

东北黑帮往事

SR:我曾经以为东北全是黑帮。

Virginia:上世纪末东北黑帮确实非常盛行,从80年代初开始严打严查,后面风气才得到改善。《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这类讲东北黑帮的剧也加强了刻板印象。

SR:我有这个印象是因为高中的东北兄弟真的去打过群架。

Virginia:我小时候也打过。打架能解决的从来不动口。

无辣不欢之重庆

SR:对重庆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人都能吃辣,但其实我就是个例外。重庆人确实觉得吃辣有一种解脱感,辣到面红耳赤、不能呼吸觉得特别爽。我家门口的火锅店是不做微辣的,不把你辣死不准走的那种。我第一次去他们店里说“老板我要一个微辣”,他们把我赶出去了。

Virginia:你们每天摄入这么多辣椒不会便秘吗?

SR:重庆人对辣的执着和迷恋就包括了第二天便秘。也反映了重庆人不计后果的、泼辣的性格。

JP:重庆是不是肠胃医院挺多的。

拖鞋+短裤,广东富人标配?

Leia:对广东人的刻板印象就很随意,无论多有钱都穿着短裤拖鞋去吃肠粉。50%真实吧,确实老一代可能是这样的,生活节奏比较慢。但随着流行文化传入,年轻人现在也会盛装出行逛街。有个红砖绿瓦、古色古香的地方叫东山口,现在已经变成小红书网红打卡点了,会有很多穿着时尚大牌的年轻人。

Virginia:会怀念老一辈很chill的生活方式吗?

Leia:我是在广州老城区长大的,大部分人都讲广东话,还是保留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我很喜欢。

“野蛮生长”的福州人

JP:对福州的刻板印象就是存在感很低,大家普遍只知道福建在台湾对面、知道厦门,但其实福州才是省会。然后对福州人的刻板印象就是barbaric,因为福州的方言就比较野蛮,看两个福州人讲话会以为他们在吵架。但福州人其实挺好客的。

George:我对福建人的印象是很会做生意,可能因为是沿海地区。

上海人的鄙视链

George:以前上海有句流行的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因为曾经浦东很穷。上海地域歧视对外对内都很严重,对外是一起歧视,对内是徐家汇歧视静安,静安歧视闵行。老上海人瞧不起浦东人,再往外佘山就是食物链低端。

SR:我叔叔以前在同济大学读书,他在四川的一个小地方出生,室友基本全是上海人。每次他们问我叔叔是哪里人,他就会说“我是四川省的”,不会把后面一串说出来。爸妈给他寄信时会把家里地址写的非常小,然后我叔叔半夜偷偷出去拿信防止大家看到。

George:上海老一辈歧视比较严重,比如出租车司机会和我用上海话交流,我讲得不好他就会说“你怎么这么‘洋泾浜’(不标准)”。但新一代上海人就好多了。

#消逝的地域文化

George:上海的方言流失很严重,上海话普及率现在已经不行了,包括我自己也讲得不太好。但上海的一些特色美食保留的还可以。

SR:重庆的地域文化的流失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关。有部电视剧《山城棒棒军》,重庆是一座山城,有一批进城务工的农民会挑着担子在马路边招揽生意,买菜、搬家的人都会找他们把东西挑上山。但现在公路遍布全城,大家也都有车了,这群人就基本消失了。

Leia:方言的流失在广东挺严重的。我上幼儿园前不会说普通话,但到小学有了“请讲普通话 请写规范字”的横幅,和同学只讲普通话,和爸妈也开始讲普通话了。初中回到老城区上学,很多同学会笑我广东话讲得不好有口音。后来意识到方言流失的问题,我会刻意多讲方言,不想让这门语言在我这一代消失。

JP:福州的语言流失挺夸张的,我在09年时就移民美国了,还是会一些福州话。但我回到福州发现我表弟表妹完全不会讲方言,我在海外反而得以保存了方言文化。

Virginia:东北更多是文化认同的流失,三省人才流失太严重了。改革|开放之后东北经济就一直在落后,感觉有些惋惜。东北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是重工业中心,支撑起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发展沿海经济后,东北的大庆油田、炼钢厂、制片厂这些就逐渐落寞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Virginia:贾樟柯的纪录片里把故乡比喻作“血地”,不管你之后接触到了何种文化,你的根还是在你生长的地方。你所携带的文化认同、行为习惯都是故乡独有的。你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对自己的故乡有别样的看法,本能的心的归属就在那。

JP:从历史角度来说,福建是很大的移|民省,从古就有人移|民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像是一种trend,而我移|民国外似乎也遵循着这个趋势。我虽然对福州没有那么强的依恋,但这种冒险精神来自这片土地。

Leia:我从小在广州长大,对这个城市有非常强的依恋。我觉得去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再找到一个这么好的城市。无论我去到哪里,我都会觉得我是个广东人。广州人身上有一种随和温吞的感觉,遇事不会斤斤计较、不会排外。

SR:不管你在哪里长大、去到哪里都可以和故乡reattach,你身上都会继承故乡的一切好和不好,比如重庆人的泼辣、直爽、直言不讳。

#别人不敢尝试的家乡美食

Leia:水蟑螂。一种巨大的蟑螂、会游泳的那种。

Virgina:是人工养殖的吧?

Leia:当然,总不能是地上抓来的。一般是炸着吃,天妇罗的味道。

Virginia:炸蚕蛹,从小吃到大。小时候不知道是啥,我爸就“姑娘,尝一个,贼香。”

SR:别人马上要孵化成蛾了你把它油炸了,感觉你18岁申上大学了别人把你炸了一样。

Virginia:不讲武德!

#火锅蘸料大不同

SR:对我们重庆人来说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就是油碟,然后加蒜泥、酱油、醋和味精。我们见到放麻酱的人会瞧不起ta的。

JP:福建其实没有吃火锅的习惯,我们口味偏甜和酸。我们那边特别多海鲜。

Leia:我们那边是潮汕火锅,打边炉,挺清淡的。还有毋米粥,可以把东西捞出来蘸酱吃,剩下的粥也非常好喝。

Virginia:我调碟的话麻将是base,然后腐乳、韭菜花……基本什么都加。

George:上海的火锅店一般服务员给你端上来的是酱油、醋、葱花、香菜、小米辣、芝麻,我自己会再加麻油。

感谢收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位成长经历各异的同学都带着故乡独有的身份认同与文化烙印,而这份烙印也在异国他乡变得愈发深重而清晰。

贾平凹说”故乡也叫血地“,北岛写“祖国是一种乡音“。无论身处何地,故乡永远是我们的心安之处。在此祝愿暑假归国的学子们一路平安,也祝留在美国的同学们早日学成归来。请持续关注小象聊天室,我们会定期更新节目陪伴大家。

下期预告: Vol 006- 毕业特辑|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小象聊天室」策划组:葛昕智、夏天嘉、许莉雅

本期策划:葛昕智、许莉雅

本期录音、音频剪辑:葛昕智

文案内容:夏天嘉

展开Show Notes
kikikaikai
kikikaikai
2023.8.26
这位福建的朋友可以好好说话吗
CLTX
:
中后段有提到他小学时就全家移民来美国了,所以语言上会有些中英夹杂,并非故意如此,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