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 | 周红
… …
| 时间节点 |
本期节目以吴语苏州话为主,长约 35:55分钟,你将会听到:
00:00| 徐丽仙老师《红叶题诗》录音
08:25 | 周红老师的学唱历程
15:16 |《红叶题诗》的故事和唱腔赏析
| 开篇唱词 |
盈盈十五女班头,选入宫闱不计秋。
冷落长门形吊影,听那南宫歌舞北宫愁。
飞絮无依怜弱质,摽梅有怨上心头。
我未识君王何面目,羊车从未幸妆楼。
思悠悠,恨悠悠,凄凉岁月终悠悠。
朝无休,夜无休,牵愁惹恨到几时休!
我的心中事,在那泪中流,
泪珠儿如同春水向东流。
闲将针黹消长昼,我绣到鸳鸯便觉羞。
偶向瑶阶立,惊心草木秋。
满眼悲萧瑟,枫叶落枝头。
勾起心中万斛愁,欲借霜枫把心愿酬。
她生花妙笔簪花格,红叶题诗付御沟。
愿它能入才人手,你好生珍重莫轻丢,
解释啼痕无限愁。
佳句一联随水去,却被那于生拾得细推求。
他是殷勤奉答重题句,红叶依然赴上流。
韩采苹细读新诗心暗喜,银河夜夜盼牵牛。
果然红叶为媒妁,有情人结成了鸾凤俦,
风流佳话至今留。
… …
| 学唱历程 |
这只开篇较为特殊,虽然徐丽仙老师生前极少演唱,但是在听众之中有着相当强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徐丽仙老师的代表作,因此尤其值得探讨。周红老师还在评弹学校读二年级时,偶尔在同学的录音机中第一次听到了这只开篇。那是一卷上海唱片厂出版的录音带,其中一首就是徐丽仙老师在香港演出《红叶题诗》的录音。那时周老师年纪尚小,只记得这只开篇之后掌声热烈,观众非常欢迎。
周红老师主攻丽调,初登书坛时擅唱《新木兰辞》《黛玉焚稿》《黛玉葬花》《罗汉钱》等经典作品。1996 年调入上海评弹团后,演出机会变多了,虽然原先这几只唱篇脍炙人口,但听众注重艺术欣赏,也需要演员学些新开篇。正好有同事提到了《红叶题诗》,周老师便到团里的档案室调出了丽仙老师的这只作品。
当时的周红老师只有 20 多岁,按部就班地从咬字、唱腔、琵琶技巧等方面按照录音一点一点模仿。第一次唱这只开篇,台下就坐了一位特别的听众。这位听众名叫彭本乐,原本是上海评弹团的编剧,后来调到了上海艺术研究所,写了不少评弹理论文章。落回后,他特地到后台去找周红老师,问道:“是否觉得今天这只《红叶题诗》好像听众不太欢迎?”周红老师说自己也察觉了,唱完了反响平平,观众只是礼貌性地拍两下手。
彭老师向她解释,原来这只《红叶题诗》,徐丽仙老师本人总共只唱过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唱了。因为开篇的主人公韩采苹是个 15 岁的小姑娘,虽然唐朝姑娘比现在同龄的中学生成熟不少,但是毕竟只有 15 岁。而徐丽仙老师唱这只作品的时候已经上了年纪,或许她对自己的声线开始不满意了,便放弃了《红叶题诗》。再有,徐丽仙老师的成名作实在是多,这只开篇可能也排不上号。
更重要的是,彭老师提出,台上的演员和底下大部分的听众其实对《红叶题诗》的故事并不熟悉,不知道你在唱些什么。听了彭老师这么一分析,周红老师心想确实如此:连其中的故事都不知道,怎么唱都打动不了观众。
于是,为了唱好这只开篇,更加贴切地演绎其中的故事,周红老师就去查《红叶题诗》的相关资料。原来清光绪年间,马如飞先生曾在《南词小引初集》中写过一只开篇《韩采苹》,而徐丽仙老师唱的这只《红叶题诗》,正是陈灵犀先生据此改编的。
…
| 故事梗概&唱腔赏析 |
主角是唐僖宗时的宫女韩采苹,盈盈十五,才貌双全,却从未见过皇帝。有一天,她在御花园中望见枫叶渐红,触动愁肠,就采了一片红叶,将自己的心事写成诗,书在红叶上,而后投入御河,流出宫去。正巧,宫门外有个读书人,名为于佑。于生捡到这张红叶,见笔致娟秀,钦慕这位宫人的学问,又感其心事,便也将自己的诗写上红叶,走到御河的上游,让红叶流进宫去。这时,韩采苹仍站在河边,恰好拾得回诗。读毕,这位素未谋面的知己就此留在了她的心中。
后来,黄巢乱起,唐僖宗征兵剿匪,于生便应征入伍,逐渐做到参军之职。黄巢灭后,于生回到家中。而韩采苹也到了出宫放还的年纪,经人做媒嫁给了于生。成亲之后,韩采苹偶然在一本书中翻到了当年那张红叶,一时又惊又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只开篇的唱词颇见马如飞先生的学养功底。比如,“羊车从未幸妆楼”一句中还藏着一个典故。晋武帝司马炎后宫的嫔妃太多,他就用羊拉的车子来决定每晚宿于何处。嫔妃们为了得到皇帝临幸,就将竹叶插在宫门口,同时将盐水撒在路上,引羊走到自己宫里。所以“羊车从未幸妆楼”,即是说韩采萍进宫之后,皇帝从未来过。从前的开篇两个字就包含了一个典故,观众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清楚了其中始末,之后周红老师再演出这只开篇,总是先将韩采苹的故事讲给观众听。大约十来次之后,又遇到朱介生老师的学生——陈再文老师。陈老师对弹词的音韵与字词格外讲究,特意来告诉她有一个字唱错了。周红老师心想,自己是跟着录音学的,不该有错,便问他是哪个字。陈老师说,“摽梅有怨上心头”的“摽”字应该读 biǎo,而不是丽仙老师唱的 biào。“摽梅”意即梅子成熟欲落,比喻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纪。原来“摽梅”一词来源于《诗经》中的“摽有梅”,也就是摽梅有怨的出典。“摽”字普通话读作 biào,评弹传统书中小姐角色初次出场时,起角色总会说“年已摽(biāo)梅”。直到陈再文老师提起,周老师才知道苏州话应该读作摽(biǎo)梅,之后再唱就改正了过来。由此可见,任何一支开篇的艺术呈现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
前面提到,这只开篇本为马如飞先生所写,而陈灵犀老师修改唱词,则与丽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丽调要求唱词不能过于工整,如果按照马调唱词上句下句加凤点头的格式,发挥的余地很受局限。譬如马如飞先生的原稿写道:“心中事,泪中流,无限情怀只索休”。但到了陈灵犀老师手里,为了让丽仙老师唱得顺畅,他就将原本的上下乎拆分重组,化为“思悠悠,恨悠悠,凄凉岁月终悠悠。朝无休,夜无休,牵愁惹恨到几时休!我的心中事,在那泪中流,泪珠儿如同春水向东流。闲将针黹消长昼,我绣到鸳鸯便觉羞”,六字、七字乃至十三字一组。这样一改,整只开篇变得截然不同:韩采苹的日常生活,乃至于内心的喜怒哀乐,全都描摹得宛在眼前。“绣到鸳鸯便觉羞”一句,尤为生动可人,十五岁少女的闺怨情愁跃然纸上。
之后两句也是陈灵犀老师在马如飞先生的基础上修改得来。马如飞先生学识丰富,写出“见满庭枫叶飞飘落,默祷苍穹心愿酬”,本是极漂亮的句子。为了适应丽调的唱腔,更好地表达情感,陈老师将句子打散,再加丰富,变作“偶向瑶阶立,惊心草木秋。满眼悲萧瑟,枫叶落枝头。勾起心中万斛愁,欲借霜枫把心愿酬”。如此改动充分体现了丽调唱腔铺排的特性。如果全是整整齐齐的上下句,丽调的音乐性就无法发挥出来。
至于下句,马如飞老师的原作为“韩夫人自幼多才调,红叶题诗付御沟,佳句一联随水去”。而前面陈老师所作的“偶向瑶阶立,惊心草木秋”本是描景,韩采苹站在阶前,望秋景萧瑟,心中愁苦,这才题诗于红叶间。因此,陈灵犀老师接着写道:“她生花妙笔簪花格,红叶题诗付御沟。愿它能入才人手,你好生珍重莫轻丢,解释啼痕无限愁”。这一组句子将韩采苹的心理勾画得更为清晰。想红叶飘出御沟,她的心也随水而去,盼望有缘人捡到红叶,珍重这份心意。这就与后面于生捡到红叶、再次题诗,又被韩采苹拾回的情节连贯起来,使得整个故事的传奇性更强。
这只开篇的唱词有它的复杂性,故事情节也较为曲折。周红老师的第二位先生——余红仙老师听了她唱这只开篇,便指出周老师的演唱有点“散”,捏不起劲。周老师认为,其实丽调演唱中确实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徐丽仙老师是丽调唱腔从零到一的创始人,后来者没有从头开始的发明经历,学着学着又往往失掉一些,难以达到“一”的效果。周老师意识到,先生所言说明自己唱丽调的节奏有问题。“现在听有些同行唱得很好,但有时也觉得怎么唱着唱着就散了。”
例如这只《红叶题诗》中,“思悠悠,恨悠悠”再到“绣到鸳鸯便觉羞”一组结束,再唱“偶向瑶阶立”,很容易整体慢下来。开头的“盈盈十五”,节奏已经较为舒展绵长。如果到了后半段还是这样“伸长躺脚”慢慢地唱,听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一只开篇的节奏应当有急有缓,疏密得当,而这其中的把控就考验演员的能力。
那该怎么办呢?先生这样一讲,周红老师慢慢开始注意起了方法。“便觉羞”之后过门一弹,到了“偶向瑶阶立”,节奏立即加快,再往后整个后半段的节奏就紧凑了。“佳句一联随水去”这里要特别当心,因为又容易散掉。“去”字一拖,再加上过门,就又慢下来了。这当中的窍门就在于“去”字的节奏要推一推,才能够接上后面的节奏。
“以前一心只想着唱得好听、唱出味道,往往只顾某一小节,不去考究整体的编排。”周红老师感慨道,一只开篇就是要在唱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改进。如果只是照着徐丽仙老师的录音一模一样地学,自己唱时还是无法领会其中的内涵,很难把控细微的区别。只要差一点点,节奏就会出问题。而“上海先生”余红仙老师在团里跟过徐丽仙老师,也跟过朱雪琴老师。她对丽调的切身体会让周老师掌握到了独一无二的经验。周红老师坦言,这也是只靠自己领悟不到的心得。
| 本期团队 |
赏析嘉宾|周红
录音剪辑|阿磨 步心
吴语转写|桃汁夭夭 Peter
文字编辑|沫含 社长
版面设计|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还是评弹嗲
小红书:还是评弹嗲
B站:还是评弹嗲
微博:还是评弹嗲
视频号: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还是评弹嗲·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