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采访这个嘉宾,我看了很多资料,包括在陕西考古博物馆泡了两天。内容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石峁——石破天惊的发现”;第二部分是“中国第一考古人做的博物馆”本期时光探宝人,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考古工作者,直到采访他的时候,他都提醒我,“我是业务出身。。。”
可是,令我懊恼很久的是,节目有点小遗憾。请大家原谅。
本期时光探宝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孙周勇
(上面这张照片,我就是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照片墙上拍的,应该是孙院长在工地上的样子)
主播:宝藏姐姐
时间轴 今天博物馆部分图片特地没有写文字,但我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是根据节目的顺序来发的,大家可以听着节目找细节
05:01 石峁遗址前传
东亚最大石头城市——石峁遗址
08:01 2011年石峁遗址开始发掘,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石峁遗址卫星图
城墙
皇城台
外城东门址
卫星图
13:15 石峁出现的年代,大概在4000年前,大概对应的时间是夏
14:00 石峁遗址的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它的发现不断在刷新认知。
石峁遗址位置图
15:00 石峁遗址裸露在地上地上的遗址,东亚最大的都邑遗址。
卫星图
平面图
内瓮城
瓮城城墙
角台
门塾
城墙
城门墩台
33:00 藏玉于墙
在石峁外城东门和皇城台均发现墙内藏有玉器
玉人 明显的鹰钩鼻
玉圭
玉璇玑
玉璜
玉鹰
玉铲
玉虎头
玉钺
牙璋
玉环
38:00 为什么会“藏玉于墙”,这是一个谜。可以从玉的来源去探索,可能来源于石峁集团内部的小区域,小群体。
41:00 石峁可能就是一个“圣都”,是当时人心中的“耶路撒冷”
41:50 外城东门的祭祀坑,被杀的人到底是谁?
头骨
48:00 陶鹰,可能是在台顶,之后被人推下来的。用三年时间拼对。
51:00 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皇城台门址(局部)
▲石峁出土口簧
54:00 圆弧状转角,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张脸。是重大的发现
目前已知皇城台大台基拐角均为圆弧状转角,刚刚出土的这件石雕处在西南拐角处,其整体形状被加工成圆弧状转角石,从考古学上为证明石峁石雕最初的用途、原生的位置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57:00 介绍我国第一个考古人的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
58:00 非常精彩的文物修复展厅,全国第一个以常设展的方式展示考古现场
62:00 考古人如何用博物馆讲故事
65:22 最精彩,但最容易蒙圈的“文化谱系厅”——也是考古学最重要的成果
67:00 人类到底从哪里来?是从非洲来,还是多点起源?中国人是不是本土起源的?
69:00 考古发现展厅,是体量最大的展厅。
-互动方式-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多年不用微博了,为了《门道》欢迎来聊)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本期采访支持:罗巍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王云霓
片花演绎:吴伊端
谢谢坚持听完的你,本期,评论区抽奖!
2.皇城台—宫殿区。(核心区域)
3.考古学两重证据:地层证据和出土器物证据。(先勘探再用地,考古为重)
4.石峁遗址:时间节点重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形成的节点上;空间位置重要,明长城和秦长城的正内测,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来回交错的区域。中国确认规模最大的史前遗址。(中国早期的遗址半坡、兵马俑都是朝低下的,西方考古界都是裸露的地面建筑,而且以石头或砖坯土坯的建筑为多,石峁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有很多共性因素)过去的都是地下遗存,石峁保存在地板上,很雄伟壮观,在距现在4000年前后世界文明维度上来说是整个东亚乃至亚洲地区保存最好的一个大型的东西。
5.良渚遗址证明我们的文明是五千年,石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鸟瞰古中国 B站)
6.“不毛之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欠缺,沙漠的边缘地区,沙化严重,人口稀缺。不会靠近河流,随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选择比较高的地区来建立城址,有石块便于防御便于修建城防设施的大的区域环境。
7.考古是严谨的工作,不是以文推论文献或者以其他的辅助推论出证,而是要通过发现的实物资料来证明。(文献记载+出土器物)
8.石峁的建筑师对石头垒起来的建筑(工作量巨大)进行力学结构上的测试。石峁的外城东门发现了结构最复杂,体量最庞大,建筑技术最精巧的一座城门。马面防御建筑,可以三面防御更密集。(马面在战国文献里出现的,出现比较晚但建筑的城防设施的功能形式是完全一样的,考古在把时间不断往前推)
9.概念上:门的建筑结构相同,体现在细节上。(南北两个灯台,一大一小)技术上:盖楼现在在楼梯里加钢筋加重网,以前用侧柏。(柏树在石头里,石头在外头里面用夯土,宋人《营造法式》里面修筑城墙的纴木)用竖着的木头再去固定这个木头,为了防止平整往下,朝外。(《营造法式》里面叫永定,永定柱固定)
10.现在的石峁遗址和4000年前的地貌格局(16个梁峁)基本一致,梁峁之间的小河下切更深了,水已经干了(建城的原因之一,有水有格局)
11.玉象征君子,人品,财富,地位是奢侈品。
12.祭祀坑主要在外城东门外,有七个坑,跟建城、信仰、祭祀有关,是一种奇迹和希望。被杀的经研究不是本地人,可能是战俘,女性居多。(体质人类学,研究人体骨骼,头颅的面部特征,锶同位素)
13.陶鹰是在皇城台台基下发现的。皇城台的倒塌被人推下来,原来可能摆在台顶,或宫殿里头宗庙里头的位置,可能用于宗教祭祀。
14.出土了大量骨针(骨头做的针)它可能是社会里相当于商品化的一种生产,开始了商品之间的交换。这些东西超出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很可能是用来与其他部族或其他的社会进行资源交换。(过去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就相当于现在的高精尖人或贵族。)
15.陶寺跟石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黄河两岸的4000年后的一个双雄并列的状态。现在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陶寺是石峁集团南下的结果。陶寺遗址中期以后出现了城墙被毁,人员被俘虏,这样的局面。可能和北方人群南下有关。陶寺遗址普遍认为是“尧舜之都”(陶寺文化中期很可能是舜的都城,陶寺文化早期为尧都)
16.皇城台下有大的石雕(圆弧状转角)让墙面转角有弧度,以前是平面视角。是这个建筑量身定做的墙面上的装饰物,不是抢来的,确认本土属性,不是外来的。
17.考古是一个不断正式和证伪,甚至不断突破填补空白的学科,而且是个严谨的科学。(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