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工:家里的陌生人,都市的隐形人

家政工:家里的陌生人,都市的隐形人

89分钟 ·
播放数33278
·
评论数258

【主播的话】

你有请过家政工吗?

ta们跟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但往往隐形;ta们或许比你还了解你家的角落,但仍旧陌生。

据统计,国内有3000多万家政工,仅在北京,就有60万。每年的6月16日,是”国际家政工日“——关注家政工群体的劳动保障和社会尊重状况。我们在这个日子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邀请来三位嘉宾,希望提高家政工群体的媒体能见度。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服务家政女工的公益机构,她们为漂泊来到城市的家政女工,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和社群,组织文艺活动、工作坊、提供法律支持,让她们在打工之余有一个抱团取暖的去处。

大多数的都市家政工都是女性。这种私人领域照料劳动的商品化,同时出现了城乡和性别的交叉现象,是赋权了女性获得更多工作机会,还是出现了情感价值的剥削?从全球视角来看,“全球照顾链”往往是低收入国家(地区)流动到富裕的国家(地区),为中产阶级家庭提供照顾劳动。

从社会角度来说,我们能够为家政工群体提供哪些如医疗、社保、养老、工伤和生育待遇等方面的支持?鸿雁做的社工朋友们发现,家政女工在工作中的情绪,往往受到与雇主互动关系的影响,家政工作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它是跟人的互动,涉及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ur),尤其是住家雇工和育儿家政。

秋玲姐分享了她在北京工作这些年来跟雇主的一些交往,听听她的讲述吧,这是超越政策和理论、雇主和雇工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关心的故事。

尊重劳动者,因为每个人尊重他人,也是自尊。

【本期主播】

孟常 (@孟常)

王磬(@王磬)

【本期嘉宾】

李文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业务总监

陈安娜,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马秋玲 ,家政工从业者

【本期剧透】

3:13 “国际家政工日”的来源:

6:57 “阿姨”还是“家政工”?警惕语言背后的文化

10:50 秋玲介绍自己的工作:一天3-4家雇主,如何看待称呼?

17:30 国内家政工群体的整体状况

20:45 作为一个劳工群体,绝大多数的家政工是女性(70%以上):城乡和性别交叉视角

26:48 家务劳动的外包“解放”了中产阶级女性,但如何理解其中可能的剥削?

30:40 家政工姐妹们在北京有了一个抱团取暖的社群:鸿雁

40:05 雇主跟家政工打交道时,应保持基本的尊重

43:40 鸿雁为家政工群体提供了一个社群,一群“同事”,让她们休息的时候有地方去

48:45 家政女工的情绪状况值得关注,她们更关心在工作环境中是否能得到雇主尊重

59:55 如何理解家政工作中的情感劳动:拟亲属化

1:10:30 秋玲分享做家政工作时跟雇主互动的故事

1:23:10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延展资料】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外佣》

【本期音乐】

鸿雁社工服务中心-百手撑家

鸿雁社工服务中心-生命相遇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s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展开Show Notes
是很棒的选题,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了,开头介绍嘉宾时,把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大学教授放在了前面,而将唯一的那位家政工——本期节目的主聚焦人群——放在了最后介绍,且孟常听完家政工的讲述,最先赞美的是其表达能力强,前者体现出的似乎是一种潜在的职业等级观念,后者则貌似暗含了家政工都应该不善言谈的刻板印象。我也知道主播并非故意,但这两点或许值得我们反思。
OliviaHsu:其实我觉得你的表达没有让人很冒犯的感觉,说的也很温柔了。
EllieXinXin:感觉你的表达很温柔,既不敏感也不挑刺,是很好的反思角度!
20条回复
優奈_Yuna
優奈_Yuna
2023.6.17
都做了这么一期节目了,【本期嘉宾】的排序还是按照社会地位来排序的。把别人请来做取材和采访的对象,却把人家的名字排在最后。说实话,如果是我我会把秋玲姐排在最前面,如果这期节目没有她的发言,这期节目说服力就不够。而且我觉得秋玲姐说的话很真切,也很有内容,但不管她说了多少说了什么精彩的内容,也不会影响人们心里的排序。如果再来一个教授或者一个社会地位更高的人,本期嘉宾的排序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歧视本就无处不在。如果主播有幸看到这个评论,建议用一个更加客观的排序。

李文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业务总监
陈安娜,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马秋玲 ,家政工从业者
EllieXinXin:我觉得你的评论很时宜,也说出了我以及可能相当一部分人的疑惑,反倒是常老师的回复激动、激烈、大贴标签,“绑架、zzzq、诛心、荒谬”这些用词触目惊心。
摸鱼冠军Yeah:按照你的逻辑来思考,大学老师的社会地位肯定高于其他两者,那为什么排序不在第一位呢?歧视的本质是区别对待,当你过分追求形式排序的时候,你已经掉入“歧视”的陷阱了。至于嘉宾分享的内容质量如何,相信听众朋友自有判断,不必用你的立场和偏见来绑架主播。再次感叹,果然有人无时无刻不在比较,不在试图对别人进行zzzq绑架,不在用语言来合理化个人中心主义霸权。
41条回复
托尼北
托尼北
2023.6.20
我觉得这期做的挺烂。作为听众来说,研究者的视角也好,主持人的视角也好,都是平庸的,无味的,而那个家政工的自述显然更值得聆听。相信大多数人也是对这部分内容更有感触。

另外一点感想是,现代中国受教育女性之所以如此热衷性别议题,根源上是无法在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中寻找到女性叙事。
无论是对“为什么家务是女性做”的反思,或者“女性应该作为集体互帮互助”的理念,都是建立在对男权主义基础的上反抗,是一种很肤浅的内容。

而这个家政大姐的感想跳脱出了这一话题,对她来说,源于关系中的认同感是要高于源于物资的获得感的,这是男性集体意识中很难出现的内容。相比起满口性别、剥削的内容,真是高下立判。
Meera:同意。整体听感给我一种高高在上的,感动自我的审视感。就像白人主持人去黑人孤儿院走访了一圈,蹲下来亲切慰问了一个黑人小孩,回去之后写了一篇一千字感受,表达了身为白人的反思………
Phiii:家政女士的讲述非常有价值。但我不认同“建立在对男权主义基础上的反抗”是肤浅的。审视和拆解客观存在的基于性别建构的社会模型难道是肤浅的,没有价值的吗?是谁来定义的呢?如果我说,关注底层人民的心声,听到他们自己的故事太有收获了,但你们要是又想讨论阶级矛盾,隐形的阶级壁垒和阻碍阶级流动的制度,那你们简直太肤浅又cliche了。这是你能认同的吗?
德花
德花
2023.6.16
26:14 阶级的矛盾掩盖了性别的不平等
退休的恶霸:没错,最大最基础的阶级就是性别。
刘亮_K3Id:性别矛盾的本质是阶级矛盾,本质掩盖了现象是这样吗?
4条回复
HD631515z
HD631515z
2023.6.16
32:30 31:56 哇哦 第一次听到来自家政工人自己对于被“剥削”的看法 之前一直是从我自己 从学者 从调查者的视角 觉得家政工人是被剥削的 处于弱势的 不被认可劳动价值的。现在看来不全是是那样
东东木木:听到后面其实还是剥削,尤其是讲育儿嫂培训那段。育儿毕竟和刷碗打扫卫生不太一样,投入的情感劳动实际上并没有被计算到收入中,或许根本就无法量化。
Priscilla:是的!之前更多的讨论都是从自身、中产阶层的角度出发,但是都忽略了当事人的态度,对于她们来说就是多一个工作挣钱的机会,受到认可的意义
10条回复
天知道
天知道
2023.6.18
30:16 阿姨看的很透,相比之下,几位“有关怀的”主播谈论的时候往往更狭隘,是真正的从自己想理解的角度来进行的解读。想体现关怀,却忽视这么显而易见的角度。Shame on you 当然我也听到了很多我没想过的内容,so shame on me.
EllieXinXin
EllieXinXin
2023.6.20
哎这期节目连着听了两次,又跳着节选一些再回过头来听听。不断感觉,太喜欢磬了,虽然全程就两次发言,都是在把问题递给秋玲姐,且引导她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内容。常老师(我无意针对/挑刺/冒犯或者一切负面词语),但是确实听上去都是在给秋玲姐的表达以结论性评述,硬生生终结后转向下一个嘉宾,或者直接讲起自己的经历。cue流程肯定是主持人要做的事情,但即使这样,鸿雁的嘉宾也会先把焦点重新放回到秋玲姐的表达之上。而且看到常老师和听友在评论区起争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复杂的感受,但都可以接受,也希望我有一天能把它说清楚。总之,非常感谢主播和嘉宾们提供给我们的一次次讨论,以及评论区这样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的平台,在这一期节目中和不合时宜达成了100小时的收听里程,期待下一段共同成长的时光!
狗哥在此:👍👍完全同意
HD293168t
HD293168t
2023.6.16
看到标题就想到蓝佩嘉老师的《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推荐阅读
是巴布:请问?在哪里能看到这个呢?
颖winnce:台湾是一群新住民,很多印尼菲律宾的移工。
9条回复
msqjMelody
msqjMelody
2023.6.19
这期播客很明显地能听得出来“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区隔感了,这种微妙但是复杂的差别能让人思考很久。里面最喜欢秋玲姐对“剥削”发表的异见,真的特别特别好。也很感谢请到了真正的一线从业人员参与播客,显然比根据别人或自己的研究讨论群体的一般节目要有张力很多了。
硕士论文就要写北京的家政行业,正好打算9月回北京做个预调查,不合时宜真是太合时宜了🥹
喜欢蓝莓芒果:不知道到时候我妈妈还在不在北京干家政,说不定可以当个样本
流非飞:你们的对话好可爱,好有礼貌
3条回复
这期节目在听的过程里有数次都特别感动,尤其是马秋玲分享的很多自己与雇主相处的事例,孟常分享的唐姐的故事,还有李文芬说的「重要的是普遍的人与人的尊重」相关内容。具体的事例都真实而有温度,我在听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力量。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期节目评论区的「挑刺员」的密度实在是高得吓人!我想各位与其花那么多功夫字里行间地扣细节,费尽心思地猛揣测,倒不如先反过来稍微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节目里提到的对人的尊重,是否有些值得改善的地方呢。因为做这样一期节目肯定是很不容易的,而挑刺是非常简单的。我实在是很不想看到节目主播因为被评论区的揣测膈应到以后不再做这类直面真实社会,内容扎实丰富的节目了。

最后,我前面让有些朋友不如多反思自己,那我自己先开始反思吧,我自认为我在与城市中的体力劳动者们接触时,有在尽可能地做到尊重对方,至少我心里是绷着这根弦的,但我不得不说,我仍然很难避免在心里觉得,自己在面对体力劳动者时,仿佛就是高人一等似的,那些尊重只是我努力表现出来的,即使我的父亲也是一位重体力劳动者。所以,我想这种互相尊重的环境应该仍然挺任重道远的,我们在其中应该都有能做一点事的部分。

不过,在一个内容扎实又有诚意的节目评论区想尽办法挑刺,想必不会是一个可以对此状况有所改善的方式!
阿黑的嘿:是的,有些挑刺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Flowww
Flowww
2023.6.17
1:15:46 这个家政姐姐内心就是非常非常善良温暖的人,她遇到的看到的也都是很好的人。
一棵大葱
一棵大葱
2023.6.18
评论区有的人真是很认真地过父亲节啊,一天天爹来爹去的
優奈_Yuna
優奈_Yuna
2023.6.17
31:17 说实话我觉得来当嘉宾的这位家政姐姐说的话比很多老师说得都要好,人品也比很多老师都要好,仅仅是因为出身才去做了这么一个在社会上不受重视的工作,小事,就是这么残酷,很多事情和你的能力没有关系,只和你的出身你的教育背景有关系。
ZinCiaBin:同意
确实会有自尊问题,本科专业学的家政学,都不敢跟亲戚直接说自己学的这个专业。
HD818350j:好棒啊
我妈妈也是在今年从老家去到了北京做家政,为了能多赚一点钱,听完这期节目才知道比我想象的还要难很多,暑假去北京好好陪陪她😭
灿灿鸭
灿灿鸭
2023.6.20
小宇宙应该出个不认同的按钮,看着乌烟瘴气的评论想点踩,啥时候小宇宙的观众都这么玻璃心了,嘉宾排序都能上纲上线。时刻告诫自己:社媒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
GnothiSeaton:我觉得思想和观念碰撞才是小宇宙最精彩的地方,不喜欢就点踩和让别人闭嘴有什么差别呢?如果只想看自己喜欢的评论那“评论区”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我认为那位引起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吵的听友所提出来的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是否足够尊重体力劳动者”。当然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在与体力劳动者的交往中心里需要绷着一根“注意尊重”的弦,那就是劳动者们还没有得到足够尊重的体现。
灿灿鸭:06:43既然有点认同的大拇指,当然也可以有不认同的踩。如果那位听友真的"客观"表达出来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尊重体力劳动着,那么我也不会做评论。ta的着力点在苛责主播因为没有把人放在顺位第一介绍,尔后得出主播潜意识不尊重对方的这个结论,让人比较😤
Frangipane
Frangipane
2023.6.18
35:33 感觉秋玲真的很会表达
Poterphile
Poterphile
2023.6.16
1:00:06 在课堂上有幸听Anna老师讲过家政工群体,她们也可以很有力量!推荐鸿雁家政工的舞台剧《分身》,谁有权力决定谁能看见什么?以谁的定义方式被看见?她们用身体剧场告诉我们,她们要我们看见分身的困境以及关于家的诉求。
晨未阿未
晨未阿未
2023.6.17
39:54 “剥削”这个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其实这里提问里的“剥削”与嘉宾理解的“剥削”并不是一个场景一个意思。比如马克思会说无偿占有了“剩余价值”就算剥削,资本主义自然产生剥削,但是不能因为雇主很好、工作得很开心就说这个剥削没有产生。
LolaHola:是的!并不是说有钱拿有礼物拿就没有剥削!
晨未阿未:好微妙的,抽象中制度机器造成的伤害与个人间的美好情感形成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