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可成,前南方周末记者,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趁着去香港出差的机会,顺道见到了可成。
6月初的香港已经热浪腾腾,我从铜锣湾打个车去佐敦,堵车再加过隧道的收费,不足10公里,竟然花了190多港币。见面后,又跟可成讨论了下香港的房租和房价,更加感叹「香港居,大不易」。
生活成本是部分人遇到的难题,当下纷繁芜杂的信息环境造成的迷茫和困惑,更是全社会所有人都在共历的一个普适性难题。在这期播客里,我和可成讨论了——
- 专业媒体的衰落,不破不立,但现在只看到了破,立的希望在哪里?
- 个体处于信息大爆炸中,犹如身处一个「野蜂飞舞」般的环境,嘈杂且到处有毒针,如何自处?
- 经不同信息影响,导致出现的越来越普遍的撕裂感,如何应对?
聊到最后,发现我和可成的观点是很一致的,总结起来,就是「躺不起,也躺不平」。至于怎么总结到这一点上,全在播客里了。
方可成简要履历:
- 2004年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读本硕;
- 2010年 加入《南方周末》;
- 2013年 离职出国读博;
- 2019年 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毕业,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时间线
03:21 离开媒体行业,去海外读博
05:54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香港新闻学院所遭遇的冲击
10:37 专业的新闻媒体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至暗时刻」
18:09 专业媒介机构的权力被完全消解
32:34 面对海量信息,个人对世界产生的失调感和失控感
44:33 社会舆论激化,身处一个「野蜂飞舞」般的环境
49:41 对chatGPT的看法
52:41 躺不起,也躺不平
🎵本期音乐
The World Is Ours For The Taking (feat. Tim Halperin & Zachary David) by Marie Hines
Lifting Us Up by 1 Revolution Music
野蜂飞舞 by 王羽佳
👩💻本期制作
剪辑|扎嘿

自己也对新闻传播很感兴趣,也很关注当下的媒体传播,大数据,算法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感受到在互联网冲浪,就像在无边无际的垃圾场里探宝,要学会分辨,要学会避开,要学会舍弃,要对一些容易产生危险(影响情绪,影响思考)的信息,尽快避开远离。
我一直很警惕在探寻的过程中产生思想惯性,避免对某些论调,或认知演变成思想禁锢。所以我尽可能拓宽广度,不在一个地方沉迷,更不要信奉某些信息渠道,在了解的过程中,放下感性,跳脱出信息赋予的固化语境,保证做到不被牵着鼻子走。
最后,告诫自己,多感受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种种,记住实体产生的触感。一定要关注当下,与身体对话,借助它的力量,去尝试,去实现,去感受更为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