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7 书博士|如何听赏弹词开篇「新木兰辞」?还是评弹嗲

Vol.17 书博士|如何听赏弹词开篇「新木兰辞」?

30分钟 ·
播放数113
·
评论数0

本期主播 | 周红

本期音乐 | 弹词开篇「新木兰辞」 

                丽调流派创始人——徐丽仙弹唱

  • 编者的话

本期「书博士」节目,我们有幸请来了上海评弹团著名弹词演员周红老师,为大家赏析丽调开篇「新木兰辞」。周红老师1984年进入苏州市评弹团,1996年进入上海评弹团 ,是著名评弹艺术家余瑞君、余红仙的得意门生。她擅唱丽调,艺术功底扎实,台风端庄大方,说表富有特色,演唱韵味醇厚,角色塑造分寸感极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受听众欢迎。在公共传播中,苏州评弹具有软糯悠扬的刻板印象。建国之后,国有院团为了丰富评弹的人物表现,取得了许多有益的创新性突破,其中的代表就是徐丽仙老师的「新木兰辞」。与凄苦的传统丽调开篇不同,该作品塑造了花木兰这位北魏女性将领英姿飒爽的形象,对于彼时传统女性“温驯顺从”的社会规训也是一种反叛。周老师是丽调唱腔的优秀传承者,她和徐惠新老师合作的“文化评弹”别具一格,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相信通过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对丽调艺术的认识会更进一步。

  • 周红老师的话

「还是评弹嗲」希望我来讲讲徐丽仙老师的丽调作品《新木兰辞》。作为一个学习丽调相对较多,也时常演唱丽调的演员,今朝与大家一道探讨探讨。一只开篇,演员唱的角度与听众听的角度有所不同。我也期待观众们能够通过这篇推文反映自己的意见,让我在今后再唱这只开篇时有所提高。

评弹名家徐丽仙老师与今天的评弹演员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经历。现在的评弹演员往往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评弹学校学习,几年以后再到评弹团与前辈出去演出。而徐丽仙老师在九岁就开始了弹词的艺术生涯。丽仙老师唱功天赋极佳,音域高阔,但并非高亢激昂,而是如“云遮月”般的朦胧微哑。她入行既早,涉猎又广,歌也会唱,戏也会唱,小调也会唱。胸中“货色”多了,经验技巧也就丰富了。徐丽仙老师在唱《新木兰辞》之前唱过一只开篇,叫《花木兰》,现在还能在网络上找到。这只《花木兰》的唱词大约来自民国时期。丽仙老师当时的唱法采用中到快速的速度,偏向快丽调和书调一类的格局,《新木兰辞》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丽调早期的不少作品塑造的是悲剧女性的形象,如小飞蛾、杜十娘、敫桂英等。这类作品影响深远,因此直到现在,大家都觉得丽仙老师是唱悲剧作品的高手。她与越剧的戚雅仙、沪剧的杨飞飞、锡剧的梅兰珍并称为四大悲旦,可见得丽仙老师在刻画悲剧女性方面极为突出。而《新木兰辞》就是丽仙老师于悲剧作品中实现的突破。这只开篇是由吴宗锡老师为丽仙老师修改的。那么,为何要修改唱词?这要从评弹唱词与唱腔的配合说起。一般而言,评弹的唱词多用七字句,上呼与下呼对应,有时在当中加一句“凤点头”。丽仙老师的丽调音乐性较强,可以驾驭三字句、五字句、九字句,甚至十多字的长句。越是长短错落,发挥能力的余地越大,唱来越是动听。这只《新木兰辞》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原诗句尾多为入声韵,而且从头到尾历有几次换韵,并不适合评弹。吴宗锡先生是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文学功底相当深厚。由他来改这只《花木兰》,正是相得益彰。

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
惊闻可汗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

徐丽仙老师《新木兰辞》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短短十分钟不到,便能听出唱词中情感的起承转合,字句和声腔的编排颇有独到之处。这只开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可称“闺思”,闺中独想,又或称为“惊闻”。开头“唧唧机声”,花木兰夤夜独坐织机,惊闻恶讯,突然接到点兵的军书,而家里兄弟年幼不能自立,父亲又年老体衰。徐老师以静谧平缓的唱腔起调,“叹息愁绪长”,宛如木兰面对家中苦况,束手无策,唯有叹息。

卷卷都有爹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长,
我自恨钗环是女郎。
东市长鞭西市马,愿将那裙衫脱去换戎装。

第二段则是“出征”。前面淡笔轻描,到了“卷卷都有爹名字”,一想到老父要出去打仗,不禁动情,特别要注意“有”字的心情表达。此处唱腔变换,即是木兰抒情的开始,现在看来正展露了丽调的独特唱腔。既知兵书写着父亲的名字,不能不出征,家里男性却老的老,小的小,“自恨钗环是女郎”,木兰心中感到不平、无奈。“换戎装”一句唱腔转为激越,木兰替父出征的决心便展露无遗,随即准备奔赴战场。整段当中抑扬顿挫,徐老师对唱腔的布局处理得相当适意,才将一首《新木兰辞》变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登山涉水长途去,代父从军意气扬。
朝听溅溅黄河急,夜渡茫茫黑水长。
鼙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
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
关山万里如飞渡,铁衣染血映寒光。
转战十年才奏捷,归来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镪,木兰不愿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早早回故乡。

第三段是“沙场”,其中最重要的要数“颦鼓隆隆山岳震”几句。然而,徐丽仙老师在 1959 年第一次唱这只作品时,并没有“颦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四句。周恩来周总理听过初稿之后评价道,这样处理长达十年的战争似乎有些轻描淡写了,一个小姑娘要在军营里征战十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着实不容易。徐丽仙老师聪明机敏,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到这个意见后就同吴宗锡老师商量,加上了这四句词。四句一加,气势便陡然一增,大开大阖,过门中的衔接也有所改变。现在看来,这四句堪称整只开篇的桥梁,或说是这只开篇的眼睛,最是重要。丽仙老师在情境的呈现上也是动足了脑筋。琵琶“哒哒”两下敲击,模拟的是战场上金戈交迸,铜鼓擂响。

爹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
姐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姐来,欢呼舞欲狂。
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家喜气上面庞。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含笑出门寻伙伴,伙伴见她尽惊惶,
同行一十有余载,不知将军是女郎,
谁说女儿不刚强。

第四段便是“凯旋”,胜利归来。此处丽仙老师也构思了特别的处理,以描绘木兰激动欣喜的心情。“爹娘……姐姐……小弟……”,重重排比,铺陈出整个家庭中欢快的气氛。到了结尾,木兰“含笑出门寻伙伴”,好似门帘一掀,花木兰踏出门来。“伙伴见她尽惊惶”几句由男声来唱,而当时帮她伴唱的男声,例如周云瑞老师、张鉴国老师,都是弹唱俱佳的高手。据说,这几句的安排是吴宗锡老师的手笔。几句男声一唱,感染力更强,更能烘托出木兰的豪迈气概。最后一句“谁说女儿不刚强”一出,木兰的英姿豪情到此便淋漓尽致。

前面所讲,把这只开篇拆为四段来分析。假如这样边唱边想,心中有了情境,感情色彩才会表现得更加真实细腻。另外,徐老师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设计,同样值得一提。

这只《新木兰辞》开头有一句“可汗点兵卒”,这个“卒”字其实有些意思。“卒”字是入声字,应当短促有力,不能拖拖拉拉。但我也听过不少演员把“卒”字略微拖长,可能是为了稍稍凸显女性化的特质。而丽仙老师恰恰在这个“卒”字上动过心思,使得它与后面的“又见兵书”形成互相衬托。

我曾经听过丽仙老师教导学生的录音,其中提到这个字时,对它的形容非常精彩。我们苏州人有件传统工艺品,或白或青的鸭蛋壳上细细地绘着园林花草、小桥流水。丽仙老师正是把这个“卒”字比喻成这种描画过的鸭蛋,而“又见兵书”的“又”字则是一块衬托其下的红丝绒。这样一来,鸭蛋的硬与丝绒的软互相映衬,两边都瞧来愈发光彩夺目。倘若“卒”字一拖,前后两个长腔连在一起,听来就不那么熨帖。所以在唱腔的处理上,老先生都是独具匠心。

“卷卷都有爹名字”中的“爹”也值得我们注意。此处“爹”的唱法既非来自评弹惯用的中州韵(吴语拼音:ti1,鸡栖韵,音同“低”),也非苏州白话(吴语拼音:tia1,家把韵),而是选择了介于北方音和中州韵之间的咬字(汉语拼音:dī,天仙韵)。如此表现并不是因为徐老师唱错了音,而是暗藏了她细心的设计。分析人物的内心,虽然木兰此时还是个坐在闺房中织布的小姑娘,但她骨子里已经藏着勃勃英气。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非常帅气的北方女孩。假如照中州韵来唱,位置压得太低,听来不够协调,木兰的飒爽英姿也会有所减退。再有后面的“跃马横枪”。“跃马横枪”的“横”字,有些人是唱作古音“洪”(音为“ghon”)。例如蒋月泉老师唱《刀会》中的关云长,里面一个“横”字,他就唱作“洪”,更加古朴。而《新木兰辞》中,这里的“横”字唱作“王”(音为“waon”)。丽仙老师唱《新木兰辞》用三弦伴奏,前面动作不多,直到唱及“跃马横枪”,她把三弦头“啪”地一动,仿佛木兰正提枪入阵,一往无前,冲杀疆场。“ghon”是铜钟韵,归韵该归入鼻音,声音一闷,就削弱了驰骋沙场的杀气。而一个开口的“waon”字,才能将木兰的杀气完全释放出来。

评弹讲究“字正腔圆”,字要咬准,腔才能唱得好听,但在排腔时,创作者往往也会注入巧思,某些地方也许会有特殊处理。这样的细节初学时也许注意不到,逐渐听得多了,经过老师的讲解,才能浮现出来。甚至哪怕是唱相同的字、相同的腔,演员一旦改变某个字唱法的深浅,也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像是“日夜忙”,丽仙老师演绎得就像是木兰日日夜夜都在房间里忙着织布。若是换一种唱法,展现出的结果又会有所不同。评弹有趣之处正在于此:不同的演员唱同一只作品,呈现出的韵味会随之更易,千人千面。

| 本期团队 | 

艺术导赏|周红

音频剪辑|社长 Kito

文字编辑|炖蛋

内容发布|Annie

内容校对|慕棻

……

| 关于我们 |

还是评弹嗲,是属于青年评弹爱好者的艺术交流社群,也是社群旗下的评弹艺术传播矩阵。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还是评弹嗲登陆播客平台后,将努力把评弹艺术的江南美学传递给更多的知音客。

社群的播客节目分为以下两个栏目:弦索谈,评弹人物访谈,嘉宾来自演员、票友、听客等评弹界的方方面面;书博士,评弹艺术赏析,邀请专业评弹演员解读评弹艺术之美,何以雅俗共赏、韵味悠长。

自2020年建立以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致力于推广评弹艺术、传承吴语文化,吸引了数百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江南文化爱好者加入。我们试图活化传统艺术的文化生态,促进公众对评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为吴语文化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 加入我们 |

听赏吴侬雅韵,传承吴语文化

欢迎加入「还是评弹嗲」吴语文化青年社群,品味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助手微信:soochowpingtan

|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 | B站 | 微博 | 视频号 | -> 还是评弹嗲

抖音号 | -> 还是评弹嗲·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