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播客不定期更新,本次更新的是《歐洲近百年哲學史(1859-1930)》第二期(錄第一期的時候我們還沒小宇宙),主題為哲學與科學(物理學)的關係。
我們仍舊邀請了《歐洲近百年哲學史(1859-1930)》的譯者之一詹季虞先生和Clubhouse主播思灼,一起聊一聊《歐洲近百年哲學史》內外的思考。
點按可跳轉至第一期:
穿越近百年的哲學之旅|第一講:跌宕中國史中的書箱、包裹與教授
也可直接閱讀本期播客文字內容:
(最後30秒有個小彩蛋~)
本期嘉賓:詹季虞、思灼
本期主播:本書責編

🧐
還可以在這些地方追蹤我們:
公眾號:@香港三聯
今日頭條:@香港三聯
小紅書:@三聯Joint Publishing
微博:@三聯書店香港
豆瓣:@三聯書店香港
B站:@香港三聯書店
Facebook:@三聯書店 Joint Publishing
对哲学上的科学,不停追问下去,会发现现代科学是“极致的人类理性”的代表,而我们完全不知道,或者尚未意识到这代表着什么。
所幸,人类还有艺术,至少,在这样一种理性的行为和思考中,我们还是有想象的,哪怕我们可能根本不在意某些想象中的后果(比如对于各类前沿科技担忧的思考,从小到大的影响,对个人,社会,对种群等),似乎奥本海默这件事就说明了,人类在面对各类诱惑时,往往是思考不足的。所以哲学在这个层面上对于人类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哲学的反思性,不光是对自身,更是对一切,这便是哲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