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独生女”人设走红,这届年轻人在羡慕什么?社会人

“江浙沪独生女”人设走红,这届年轻人在羡慕什么?

49分钟 ·
播放数1123
·
评论数3

【本期主播】

董慧,南方周末特约主播

【本期嘉宾】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师、人类学博士孙琳(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葛书润(右)。(受访者供图)

【本期简介】

不久前,“江浙沪独生女”在互联网上走红,成为继“单身小姨”“出走的宛瑜”之后,最值得羡慕的女性人设模板。在网友们的想象中,出生在长三角优渥中产家庭的独生女儿,享受家中资源与宠爱,父母足够开明,因此既有底气追求职业发展,也能有回家躺平的资本。

然而,真实的江浙沪独生女真的是这样吗?回到父母羽翼之下,享受家庭庇护的另外一面会是什么?“富有”与“独生”两个标签,承载着当代年轻人的哪些期待?女性模板变迁的背后,我们的生活工作态度正在发生怎么样的转变?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同为“江浙沪独生女”的两位嘉宾一起探讨上述问题。

在网友们的想象中,长三角优渥中产家庭的独生女儿,享受家中资源与宠爱,父母足够开明。(图片由“AI会图”生成)

【收听提示】

03:34   “有人为我兜底”,是这个标签很吸引人的地方

06:22   80后上海独生女的成长过程中,更崇尚闯一闯

08:48   “孝道金字塔”,背后讲究的是性价比

11:51   采访上海老年人,几乎没人指望孩子养老

15:09   回归家庭人设与独立人设,是并存的

20:25   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年轻人更需要家庭来抵抗风险

25:46   “江浙沪”和“独生”的标签,隐藏着一些社会偏见

29:06   除了钱,“江浙沪独生女”也强调家庭的情感支持

31:02   不同女性模板,是不同的人在追捧,还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5:22   标签也忽略了独生女会面对的义务和责任

39:29   开明的父母,也会给出“要不要回来考公务员”的暗示

展开Show Notes
声声入耳er
声声入耳er
2023.10.27
羡慕江浙沪独生女,其实并不是觉得她们是小公主什么的啊,她们并不是需要被庇护的客体。之前流行一句话:“先谋生,再谋爱”,而大部分江浙沪独生女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不会缺乏,她们的先天优势是坚实的后盾,她们不是长大了就没有家的女孩,她们不是那个不存在的兄弟的替代品,她们不用刻意讨好父母就能被好好对待。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是足够自信的,她们站在了更踏实的平台上,而又没有接受驯化,拥有了更容易向上的思想和底气。我是广东非珠三角地区的独生女,父母体制内让我在物质保障上已经超越身边很多同性,可我依然是那个不让父母满意的女儿,好像是我不够好,他们才不断被亲戚催着再生一个;是我不够好,他们说为什么读大学和工作要跑那么远?是不是想丢下爸妈。是我不够好,他们才庆幸自己生的是女儿,这样就不用准备婚房了。我一直很快乐,可无时无刻不自我怀疑着。我是比大部分人幸运了,可不代表我是幸福的。是江浙沪独生女这个群体让我知道,原来身为女孩,是没有原罪的。
HD826217e
HD826217e
2023.11.30
还是挺赞成江浙沪这边的家庭教育和社会价值观,她们支持孩子向外成长和独立,但是也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和物质支持。然后在很多北方小地方,她们觉得孩子出省读书工作都是一件不太能接受的事情。
或或马
或或马
2023.10.29
08:20 苏北苏南还有很大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