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说一个写家庭的作家。
1. 多年前,我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看到乔纳森•弗兰岑,杂志上说,他想写出“伟大的美国小说”,要写得广阔,以至于每个读者都觉得自己被写了两笔似的。
2. 家庭故事中有许多意蕴丰富的潜台词,一个人说出一句话,另一个人接了一句茬儿,字面意义背后还有好多没说出来的话,这是家庭故事中暗流涌动的一面。
3. 美国作家安•泰勒2018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和家人相处时间的长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忍耐力。弗兰岑的《不适区》,有一段正好回应了这句话,让家里人不由得自问:为什么我们要在一起?
在弗兰岑的小说中,时间大多是以腐蚀剂的样子存在。
弗兰岑的小说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他自己的家庭和《纠正》中描述的家庭很相似,弗兰岑的爸爸1995年去世,妈妈1999年去世。到2001年,《纠正》出版。2010年,《自由》出版。还是一连串家庭故事,主角帕蒂,年少时在一次聚会中被男同学强奸,那位男同学家里有钱有势,帕蒂父母都劝她不要报警,接受现实。家庭像是一个外表斑驳的容器,里面藏着很多屈辱。弗兰岑的嘲弄口吻在《自由》这本书中很轻微。2021年10月,弗兰岑的新小说《十字路口》出版,还是写一个家庭故事。他说,“我对书里的任何人都不刻薄,我爱所有的人物,没有取笑任何人。我接纳他们原原本本的样子。我想我妈妈会欣赏这一点的。”
3.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喜欢看与家庭和解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和解故事,但人类故事也离不开家庭疏远这个主题。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花园,这不就是一个家庭疏远的故事吗?
4. 疏远会被时间冻结。村上春树有一篇三万字的长文,叫《弃猫》,讲的是他和他爸爸之间的纠葛。村上跟他爸爸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没有来往,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等爸爸快九十,村上快六十的时候,两个人才又有了一些交流。然而,这迟来的交流也不带什么追悔的意味,而是九十岁的爸爸将要死去,六十岁的儿子也没那么固执了。六十岁,九十岁,二十年,这些数字,都显得有点儿大,可父子关系家庭关系就是这样,要延续很多很多年。甚至你出生之前那些岁月,就以某种奇特的方式笼罩着你。父子之间的矛盾由何而来?村上没写。家中的矛盾,家中的不痛快,本来就很难说出口,都是日常琐碎的感受,日积月累,也就不知从何说起了。如果我们稍稍有些生活的经验,就会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