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德累斯顿二三人苗炜·文学的30种滋味

23 德累斯顿二三人

24分钟 ·
播放数34
·
评论数0

1. 我们用埋尸体来做一个比喻,如果我们经历了一段很难受的时光,几个月几年都活得不完整,不像个人,事后,我们能把这段时光埋起来吗?如果埋不好,它会不会拱出地面呢?德累斯顿的经历,对冯内古特来说,就是一块无法埋掉的时间。它会拼命的溢出。按理说,你有七八十年的寿命,几个月的痛苦经历,在你生命的长度中,占不到百分之一,然而,这个时段却极有破坏力,它让你此前的生活不真实,让你此后的生活不安宁。《五号屠场》那些时间穿越的写作手法,都跟冯内古特对时间的感受有关,主角从时间链条上脱离开了。人有时是困在琥珀中的虫子,时过境迁,人又把琥珀拿在手里,看着那条困在琥珀中的虫子。

2. 维克多·克伦佩勒是一位学者,他留下来的日记,是研究第三帝国很重要的一份材料。克伦佩勒日记的英文版1995年出版,分为三卷,分别是1933年到1941年,1941年到1945年,1949年到1959年。英国历史学家埃文斯的《第三帝国的到来》里,还引用了1920年代的几则克伦佩勒日记。

《第三帝国的语言》描绘的是纳粹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德语的,克伦佩勒在书中说,“我的日记在这些年里一直是我的平衡杆,没有它我早已摔下去上百次了。在感到恶心和渺无希望的时候,在机械的工厂劳动无尽的荒凉中,在病人和死者的床边,在一个个墓碑旁,在自己内心的困窘中,在极端耻辱的时刻,当心脏在物理意义上停止工作时,总有这个自我要求来帮助我观察、研究、记住正在发生着什么,明天它就会是另一副样子,明天你对它的感觉就会不同。记下它现在的样子和表现。”可以说,是日记,以及对第三帝国特殊语言的研究兴趣让他扛过了二战的艰难岁月。

3. 有一位犹太哲学家阿维夏伊•马格利特,写过一本书叫《记忆的伦理》,讲“道德见证者”这一现象。什么叫“道德见证者”呢?一,他必须亲历人道主义灾难,是受难者。他要见证灾难的过程,他的见证行为要有合乎正义的道德目的。二,道德见证者的希望,不是有救世主,或者建一个大同社会,他的希望很微小,那就是在极度黑暗的时代仍然有道德共同体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何种行为符合道德这个问题上,他希望还有人能和他想的一样。三,道德见证的真实性不同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道德见证者表达的是直面自我的“本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