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播阿贝录制环境有些糟糕,给大家表演一个滑跪!非常抱歉!)
消费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吗?有没有通过买买买获得快乐的时候呢?
又是一年双十一到了,这几年,逐渐感受到“11.11”不再像曾经那样是一个购物大节,反而被日常淘宝每月的各种满减活动冲散了消费动力,也可能是经济疲软下行,实在是没钱了。总之,在“11.11”到来的这天,我们想探讨消费这件事。
最近听了一期「知行小酒馆」的播客:令人怦然心动的快乐(存钱)法。在这期节目里,“也谈钱”博主分享了让自己快乐的存钱方法,有一条是:不要一次性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为当欲望迅速得到满足的时候,多巴胺会升到顶点,然后立刻降入低谷。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各自探讨了自己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对如今消费社会的质疑。为什么一支79元的眉笔可以在大众的讨论里喋喋不休?我们到底是不认可眉笔“高昂”的价格?还是不认可那个介绍眉笔的主播呢?又或者是对现今消费主义的一种反省呢?
影子说:因为现在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消费也成了一种隐形的劳动。同样一件物品,我们可以多平台,多店面比价,但是因此造成的时间成本,我们好像忘记计算了。
我们谈到对于外貌的消费,整容、医美上的高昂开支。当我们倡导着,为了自由,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去进行外貌上的高昂消费时。我们到底是为了成为自己,还是成为“那个人
”?
消费主义文化以这样一种压力位特征:被迫成为别人,去获得在市场上被人需求的特性。今天,你不得不营销自己,不得不把自己设想为商品设想为能够吸引客户的产品。成熟的消费主义社会成员本身就是消费品。可矛盾的是,这种强迫——它强迫你去模仿当前市场销售者兜售的“值得拥有”的生活方式,并因此而修正自己的认同——不被认为是外在的压力,反而被认为是个人自由的表现。(齐格蒙·鲍曼《将熟悉变为陌生》)
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这个是由自己决定,而不是消费的物品或者消费量级决定的。身处在消费社会里,我们很难不被绑架,虽然总说着“非必要不消费”,但现在大数据这么厉害,很难不掉进消费陷阱里。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慢慢构建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收听目录】
04:48 买什么可以买到幸福?
08:07 对你来说,多大的一笔钱是很大的消费?
10:55 沪币与人民币之间有汇率差
17:22 城市的虚假感与其过度溢价的产品
21:28 想在上海好好生活,得换个思路
30:55 阿贝曾经也是一个花钱买快乐的“中产阶级”
33:17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花钱通过外在改变自己
46:52 消费带来的幸福,是一个伪命题吗?
55:23 信用卡与花呗:每个APP上都可以买东西了
01:02:29 最近很值得的一笔消费
01:09:05 消费也是一种隐形的劳动力
01:13:15 清醒的认知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的消费需求
01:17:16 最近很不值得的一笔消费
01:23:47 影子的五星级酒店消费体验
01:25:40 主播们的省钱小妙招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创作者】
齐格蒙·鲍曼《将熟悉变为陌生》
浮士德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LoPe - Slow Dancing With Jane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阿贝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