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死后,北魏上下吏治混乱、贪污横行,很快滑向下坡。宣武帝一生笃信佛教,不仅废“子贵母死”制,留下外戚之患;还放任贪污大吏,百姓民不聊生。孝明帝即位时年幼,胡太后擅权乱政,引发六镇起义,又请前敌柔然镇压,留下无尽隐患。
立废女帝、毒杀亲子,胡太后紊乱朝纲。新帝孝明帝引强豪进京,欲借尔朱荣灭胡太后,反被毒杀。大将尔朱荣趁此夺权,立元子攸为傀儡皇帝。
北魏后期尔朱荣专政,王室成员大量南投。元子攸承拓跋血脉,不甘为傀,隐忍蛰伏几载后抓住时机,亲斩尔朱荣。尔朱荣死后,尔朱氏一族内部混乱,最终被高欢推翻,立末帝元修。不久两人反目,元修西奔,投宇文泰,魏分东西。
日后,北朝双雄高欢和宇文泰便在各自的历史舞台上开始表演。而历史上第一个疆域辽阔的少数民族政权,就此走到尽头。
北魏的“迷失”在书法中也有一定体现:在平城时期的魏碑中,结构多较为扁方,隶意浓厚,被沙孟海老先生总结为“平画宽结”,可以说是其顺延西晋书风发展的一整个单独的脉络体系,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有《嘎仙洞摩崖石刻》。而到了洛阳时期,魏碑风格为之一变,多采用倾斜度大的笔顺与较为紧结的结构,因而被总结为“斜画紧结”,代表作即为洛阳龙门石窟的各种造像记、元氏墓志等名声更为响亮的作品了,而其变化的最直接原因,大多数书法艺术研究者都认为这与冯太后及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密不可分,其向南方学习的汉化思路亦影响到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趣味,大有向南方书风取法的痕迹在,而这比历史文献中常以处于北周时期的“王褒入关”事件作为书法南风北传的论断要更早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