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我做客友台“人文清华播客”的串台节目。也欢迎大家在各大播客平台搜索“人文清华播客”关注!
导语
2023 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生效,建设、维护以及保障这些基础设施切实可用,成为了有法可依的必选项。我们的城市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经历了怎样的路程,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2022冬残奥会有哪些无障碍设计的亮点?那些老小区的加装电梯工程,为什么基本都很难实现?“无障碍”设计和“适老化”设计有哪些重叠和差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无障碍”设计,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学界嘉宾,一起聊聊关于“无障碍”和“适老化”设计的那些事儿。“无障碍”,是每个人都被世界看见和善待。
嘉宾
邵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居住问题研究
王春彧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老年人建筑、住宅建筑、社区适老化改造
播客《空间》主播
小标题
l 01:35 “残废”曾经是一个官方用语
l 03:58 跟专家组成员聊聊: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计难点何在?
l 10:05 建筑学者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体验一下当地的无障碍洗手间
l 15:28 在“8D城市”重庆能做到“无障碍”吗?
l 18:41 什么是“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l 23:02 老小区加装电梯为什么难普及:技术能实现,意愿不统一
l 31:18 如果我想给上了年纪的父母做适老化装修
l 36:50 从青年长租公寓转而研究适老化建筑:老人是真的不能摔!
l 38:49 为什么研究“无障碍”设计?是被“有障碍”伤害过吗?
l 44:18 每个人都有“脆皮“的时候
l 46:54 “无障碍”的通用意义:让一切的一切变得再正常不过
幕后制作
责编:李珈琳 安妮 刘冰清
剪辑:尹佳
(以下摘自我 22 年 8 月写的报告)
为了支持许多因战争而受伤的人,1970年代的美国开始实施“无障碍”的举措。然而,很多事后为“残疾人”从建筑物中去除“障碍”的设计,由于是由“普通人”设计的,结果却在当事人中声誉不佳;并且由于这项举措将当事人放在受益者的位置,“普通”人则倾向认为“如果你已经在特殊场景受益了,那么你就不再需要我的帮助了吧”,当事人也会感到周围的注视和争论让人不舒服。
基于这一点,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定义。这些思考指向了两个结论:1)所谓“障碍”只是相对的概念,任何人在某些情况下都可能成为“残疾人”和“弱者”(例如,在海外看不懂菜单和标志的旅游者,某一天忽然摔伤了脚的年轻人等);2)“障碍”是拥有社会权力的人创造的隐形的结构,弱者会因此被排除在外。
为了改变这种二分的结构所构建的屏障,“通用设计”——设计出对所有人都方便使用的产品和环境,从根本上避免创建“障碍”——的概念被提出并不断普及。
除此之外,“通用设计”的理念带给了我对性别和种族的延伸思考。真正的人权不应该是多数派或强者赋予少数派或弱势者的。在牢固权力结构的话语体系下,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多样性和人权。如何解构权力结构,真正用心地关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的生存,可能是我目前能看到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