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0.解析拼多多:错位竞争、极致效率、最强组织|对话乘风破浪

Vol 10.解析拼多多:错位竞争、极致效率、最强组织|对话乘风破浪

86分钟 ·
播放数2094
·
评论数7

在中概股整体不被看好时,拼多多是怎么做到市值逼近阿里?

为什么拼多多可以在17年的电商红海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商业模式上,拼多多都做对了哪些事情?

做拼团的公司很多,为什么是拼多多最后胜出?

中心化决策给拼多多带来了什么优势?

拼多多的组织能力与其余公司相比,有哪些特色?

拼多多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资源做出海?

......

本期节目 「出海Studio」 主理人姚凯飞 与 乘风破浪 主理人立涛,一起对拼多多进行最深入的一次拆解。因为听友们或多或少都对这家公司有所了解,本期节目我们尽量多聊一些干货和内幕,希望让大家有不一样的收获。

欢迎收听 「出海Studio」 第十期节目: Vol 10.解析拼多多:错位竞争、极致效率、最强组织|对话乘风破浪

本期节目文字稿将更新在公众号: brand_ai

【嘉宾】

  • 立涛:消费和企业服务领域投资人,商业世界的旁观者,寻找商业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公众号:《与运气竞争》。播客:《消费圈内人》、《大浪灯塔》

【你将听到】

一、商业模式和策略的错位竞争

01:34 拼多多诞生时抓住的发展机遇:外部环境成熟、下沉市场增量、团队成熟的能力

03:45 阿里京东为什么在16、17年没有狙击拼多多?

10:31 做拼团的公司很多,为什么是拼多多最后胜出?

13:56 为什么拼多多要取消购物车?

18:06 其他的竞争策略:百亿补贴、假一赔十

23:05 “全站放心推”,广告策略上的核心差异化

29:57 站在用户,而非商家这一边

二、组织能力的拆解

35:06 拼多多的组织策略:中心化决策、聚焦、阿米巴的组织形态、简单执行

35:19 中心化决策:

36:33 什么是中心化决策?拼多多和字节的对比

37:52 中心化决策给拼多多带来了什么优势?

39:34 做任何一个业务之前,都做大量充分调研:以买菜和Temu为例

42:20 大家的争议:拼多多会不会疆域很辽阔,但守不住,类似元朝、秦朝这样的短命王朝?

44:19 阿米巴的组织形态

46:11 阿米巴怎么去做,怎么去组建和拆解团队?

47:37 为什么拼多多的增长团队不关注DAU而关注MAU?

50:09 中心化团队制定目标+阿米巴组织充分试错,保证了组织的活力

57:28 简单执行

01:02:32 足够扁平的组织结构,以及其优势

01:05:28 拼多多这么高的效率是怎么保持的?

01:06:13 C端效率:高获客效率低获客成本,从而可以容纳更低价的商品供给

01:06:32 B端效率:抠细节、抠效率、抠商品成本

01:08:40 两个抠细节讲效率的案例:多多买菜和Temu

三、聊聊创始团队

01:10:22 拼多多的创始团队:黄峥是最强大脑,阿布是最强细节

01:20:32 拼多多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资源做出海?

01:22:20 黄峥又很ROI驱动,又非常长期主义

【播客社群】

欢迎对创业、出海电商感兴趣的朋友进入听友群,

加入方式:微信搜索 jack953421,备注公司和姓名,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主播】

姚凯飞

微信号:yaokaifei1015;公众号:阅读以明智(data_algorithm)

BrandAI创始人CEO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服务于阿里巴巴,Clubfactory(印度电商独角兽),从事数据、算法相关工作,负责Clubfactory的推荐、风控、用户画像等团队,近5年活跃在跨境电商行业。

展开Show Notes
TimChen
TimChen
2023.11.30
部分Takeaway如下:

为什么阿里和京东没办法阻止拼多多成长?
- 阿里如果迎战拼多多,第一客单价要降,第二要把原来清出去的商家请回来也会牺牲利润;京东物流在下沉市场其实是"过度服务",大爷大妈并不需要第二天到,性价比是更重要的要素

百亿补贴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阿里和京东无法跟进?
- 从拼多多的逻辑来说,18/19年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下沉用户,这时候补贴iphone戴森茅台等硬通货相当于是自己的营销的费用;对于淘宝京东来说,赚这些iphone戴森的钱其实是在把当年的获客的钱赚过来,所以无法跟进
- 以iphone来说,京东有三四千人的采销团队,这个团队确保了iphone不缺货,但京东只能消化线上10%-20%的iphone,而拼多多可能可以占到80%,这个时候拼多多就可以反向叫价拍卖:经销商你到底是想一台赚500,只卖2台,还是想一台赚100,但是可以卖20台
- 这种反向BD和竞价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壁垒,淘宝和京东也无法破坏原来的逻辑和团队进行跟进

拼多多B端的差异化服务策略:
- 阿里和京东赚商家的广告费用主要是通过CPM即Cost-Per-Thousand Impressions一千次曝光,比如一个产品呈现给消费者1000次要20块
- 而拼多多的模式是CPS即Cost per sale每个订单的营销花费,比如一个产品卖了1000次要20块,通过下单的金额做一定比例抽成
- 这个设置的不同致使中小商家会非常青睐拼多多,因为CPS的模式本质提供了更多的确定性(尤其是对白牌商家),而CPM很有可能花了完全没用。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商家会想要更多的确定性即在拼多多这边花销会更多。同时,拼多多的运营门槛也远小于淘宝,只要你的产品足够便宜,那你就完全不需要担心装修店铺和运营等问题。
- 阿里和京东无法跟进的原因是:CPM的广告天花板是更高的,今天如果阿里京东掉头就意味着商业化收入有降幅,不过最近两三个月已经推出了同样的产品,但这个时间窗口和拼多多比已经差了两年了
- 另外一个故事是Temu 早期全托管抽检验货,如果有 1 件有问题,一批 500 件通通退回来,长期以往商家发货的时候自己就会仔细检查,运作一年多这个节点,Temu可以把质检做弱了,并且商品品质变好了,而拼多多的成本也变低了。在中国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之下,这些工厂也需要拼多多这个销路去消化产能和库存,也就愿意接受这样的严苛的条件。

拼多多的组织策略
- 中心化决策:在电商这种弱创新但竞争激烈的行业,核心管理层需要做客抓到趋势和信息,所以拼多多所有的决策基本都来源于黄峥阿布等核心的二十个人(相对应的就是字节App工厂)。这个也就导致开会极少内耗极少,甚至一个月一开会,更重要的是执行,但执行的空间又给了一线足够的空间授权去测试(阿米巴形态的结果)
- 调研案例:多多买菜的决策来源于管理层分布到各个地区进行访谈,例如在湖南与兴盛的员工了解他们踩过的坑,业务瓶颈点,用户习惯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洞察接下来落地应该做什么,仓做多大,仓如何进行配置
- 阿米巴形态:人效千万,强调一个团队坐在一起(招商、买手、运营),这样能够有效推动团队合作,以任务驱动而不是职能驱动。在这个基础之上,又会进行赛马机制,例如评估冬枣还是葡萄的团队战斗力强等等

极致管控下的授权与效率:
- 虽然拼多多看起来非常高压控制,但是从基层的角度去看又非常灵活,会给到非常多的授权。因为所有的领导们只是定义大方向,而具体怎么实现是取决于基层员工的。在买菜阶段的一个例子就是,多多发现猪肉是一个非常好的引流品于是加大力度,但美团则需要写报告论证
- 另外一个例子是,多多果园和多多视频两个团队可以互相PK,谁赢了谁拿更好的入口。例如视多多视频现在在Tab第二个入口,那果园团队可以和大老板说挑战他并缴纳一定的“坑位费”,如果灰度测试证明了果园有更高的ROI,那么果园就可以拿走这个入口。
- 对于拼多多这样营收几千亿的公司,哪怕提升1%的营收也是数十亿,所以基层的竞争性需要非常高,需要一直保持活力保持战斗力
- 对应着来说,淘宝做视频可能只是因为拼多多做了,这限制了淘宝探索已验证概念之外的新领域,而拼多多通过这种组织形式获得了更多市场红利。
- 在拼多多的极致效率之下:足够的简单才能反时间,足够的反时间崇尚效率才能后发先至。而电商流量平台本质就是流量的低买高卖:如果在C端效率高,获客成本低那转嫁给商家的成本就更低。买一个用户 10块钱,转嫁给商家也就 10 块以上就可以赚钱,但是如果电商平台获客要 20,那转嫁也会更高,这个代价最终还会作用到消费者身上,进而降低了效率。而效率高就是拼多多的增长飞轮。
枫nng
:
感谢课代表,也希望可以一起多多转发
分析的特别好,感觉看了一整个完整的商业文章,里面差异化的分析受益匪浅,赞👍
枫nng
:
感谢支持
猫三思
猫三思
2023.12.06
30:10 分析的太好了🥹
枫nng
:
感谢支持
李白陶
李白陶
2024.8.26
丝丝入扣,值得反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