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千呼万唤使出来的策展人访谈。这个展览,以一己之力,让全国博物馆爱好者疯狂涌入南京博物院,这就是南京博物院90周年院庆大展之一“玉润中华”。
本期嘉宾
南京博物院 研究馆员 左骏
主播:宝藏姐姐
左骏老师带领媒体观展的时候,我拍了一些视频。大家可以跟着我这个粗糙的制作,大概领略一下展品和要点。
-时间轴-
05:16 展览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这是南博老一辈传承给年轻人的工作路径。
07:17 十年前,左骏老师编写“《中国玉器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这部分,这个消息还是《门道》的听友告诉我的。
11:00 2013年11月6日,新改造完成的南京博物院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等级最高的金器大展“金色中国”在特展馆为公众奉献一场文博盛宴。(以上文字来自当年的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
我又查了一下当年的报道,“金色中国”的展品图片,斯景斯物,一晃已十年。10年后,2023年,也是11月6日,南博90周年院庆大展,“玉润中华”开展。十年,凑成一段“金玉良缘”
13:58 为什么做一次“史诗级”的展览,如此宏大的叙事主干,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解读的是中华玉文化和中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15:00 近年来,考古发现不断刷新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认知。研究者要把这样的成果展示给公众,中华玉文化已经有了近万年的历史。(采访过程中,左老师认为,“过万年”都没有太大问题)展览呈现的最早的玉器,来自东北的小南山遗址。
18:00 展览的大概情况,按照时间线索,分为五大板块,三个章节。中华玉文明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它文明的唯一特质。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讲过,他提出来一个概念叫“玉魂国魄”如果说我们不研究中国玉器的历史,玉器文明或者玉器文化,玉器文化能事关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
第一部分:这个部分我们就讲在史前这个时期,玉器文化对于华夏史前文明发展的作用
20:00 首先是装饰身体。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玦,距今9200年
到距今我们大概7000年、6000年的时期,玉器开始逐步脱离了装饰品的作用,至少说我们从考古发现已经脱离了装饰品作用,开始逐步成为信仰的一个标志物
凌家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跟祭祀或者跟这种信仰,跟早期萨满教有关的,比如说玉鹰,它为什么做成一个鹰的形态?为什么它的翅膀又幻化成两头野猪?
21:33 与凌家滩文化同时期,东北的红山文化,与相隔大几千公里的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非常相近的地方。
22:26 凌家滩的玉人和红山文化的玉人
上图:凌家滩文化玉人
下图:红山文化玉人
两个玉人虽然大小有点差别,但是基本的形态是一样的,包括它们这种半蹲的姿势,双手又放在胸前,是在某种法术或者做某种仪式的这种过程,这就表明至少说在5000多年前到6000年左右时间,在华夏大地相隔这么远的两个不同的文化区域,或者我们讲比较通俗点叫聚落,大聚落之间的这种高层的精神的交流是存在的。
24:00 稍微晚一点,良渚文化时期更是唯玉为葬,它高等级墓葬品主要就是以玉器为主体。
良渚文化时期,琮璧组合。
在良渚文化时期,琮璧钺成为高等级墓葬的一个标配。
27:00 4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这个时期是属于古国方国林立的一个时期,传说里面的三皇五帝的时代。是一个中原大汇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时候,中原的地区还是以斧钺刀等作为他们的王权或者是军权
下图:牙璋 石峁遗址出土
29:00 中华文明为什么不间断?玉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虽然在从装饰身体到离天进地,再到权力的信仰,它虽然是社会功用在不断变化,但是玉本身作为物质,它是一直贯穿在中国史前文明发展,从古国方国再到早期国家,之后再讲早期国家,它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它是最能凝聚这个社会团体,凝聚这个族群的一个重要的物质。
石峁遗址,藏玉于墙。
32:00 在整个的展厅里面刚进去的时候就有一张地图,地形图,那上面标注的是我们在时代晚期,大概7000到4000年左右大的时间段,用玉的重要的遗址,我们能看到这个遗址星罗密布在我们整个的中华大地。所有的族群都对玉表示认同。就是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是通过玉器来凝聚的,通过玉文化来凝聚的。
33:00 第二部分 玉成中国
33:40 夏,沿用、借用了石峁人大量使用的牙璋作为他们的王权的象征,在我们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只要重要墓葬里面都发现有牙璋。
展出这一件是70年代在二里头出土的,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漂亮的一件牙璋,就是工艺最复杂的一件,它的飞牙部分做成一个侧身的抽象的龙形,有龙头、龙身、龙尾。
36:00 商跟夏不同,它代表最高等级的国家王权象征除了青铜器以外,就是玉器。我们考古发现其实能证实,也能明确的感受到出土玉器的墓葬比出土铜器的墓葬等级都要高,这个现象一直可能延续到秦汉时期
商代时期的时候,商族群就改变了牙璋作为国家王权象征,它用玉戈来代表王权象征。
展览里面借了湖北省博物馆的一件大玉戈,这件玉戈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一件戈,除了玉戈以外,铜戈尺寸也没有超过它的,94公分长,这件应该是代表商王王权象征的一个重要的利器。
37:40 西周时期周公改制吸收了商人的一些礼制,又创制了自己以人为本的一套礼制的东西,所以我们讲西周时期封邦建国他们都要赐戈、赐圭,在西周对于戈的命名叫圭,圭也是戈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前上面尖尖的,下面是平的,它逐变从武器变成礼器,再到抽象之后它变成一个完完全全脱离于实际功用的礼器了,这在西周时期完成的,也就成为西周时期比较典型的一个玉礼器的组合,就圭璧组合。
上图:龙纹璧 西周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 2009号墓(虢仲墓)出土
下图:龙凤纹圭 商代玉戈 西周改制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 2009号墓(虢仲墓)出土
39:00 东周时期 士大夫、新兴的贵族阶层,他们认为除了礼制用玉以外,还有些东西要更加回归到人的本性,回归到人这个层面。孔子讲“玉有十一德”,所以当时的新兴的权贵阶层,就用玉来作为自己的德行的一个标准。
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43:00 秦汉时期,长寿升仙思想也得到了社会层面的认同
47:00 不可出国的文物,养在深闺的玉屏、玉樽
55:00 第三部分 玉美神州
这个阶段时间也就是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在中国的历史大的轴线里面,大的背景里面有东西文化交流,自身我们华夏不同族群的一个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玉就体现了一个工艺、人文、技术上的大包容。我们讲玉器如果说在第二部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这个精神脊梁,到第三部分它包容了更多的西方的工艺审美
60:00 我幸运的拿到了这本书的一版一刷。
63:00 此处是我特地保留的花絮 嗯,主要是两个脑缺血的人之间的彼此安慰。
65:00 开始回忆辛苦的办展历程。用最好的东西,做最好的表达。
70:00 有没有没有借到的展品,有没有遗珠之憾?
73:00 专门为良渚这个版块划了重点
左骏老师为良渚玉器的展示专门了人体的复原,这也是第一次做了人体复原,这样我们才知道这些平时陈列的玉器究竟是如何使用的。
上图展示的是良渚的琮璧礼制,大家到展厅还可以看到,这次展出的是非常有意思的“刻符璧”“刻符琮”左骏老师希望通过这一组展示告诉大家,良渚文化里“神人兽面”这个精神图腾,“神”和“人”合体的过程。
79:00 展览的每一个设计,每一件东西,都要说明一个问题。这个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陶器,为什么会出现在玉器展上
81:00 展览里,有哪些点事策展团队希望你get到的?
除了前面说的。左老师希望能把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通过展览来呈现。
比如 “藏玉于墙”石峁遗址的展示柜,之所以要展示这个石刻,是因为,这个石刻上方展示的玉钺,就来自这个石刻所在的石墙。
84:00 为什么把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陈列了两个展柜?
我们在当时相对很晚的一个文化里面能看到早期中原的不断的有这种玉礼制的东西影响到他们,他们还接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原的华夏的礼制玉器在不断的影响到周边文化,周边文化也不断的通过使用这些东西来认同华夏文明。
87:00 五璜联佩的秘密
我们能设想一下在西周时期参加这种周王的典礼的时候,你看这些大臣他不可能抱七个鼎或者五个鼎上来,他通过什么来鉴别身份呢?
90:00 齐国出土很多这种水晶,但是这一套是目前出土中间体量最大的,也是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套。
水晶组佩 春秋晚期-战国早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郎家庄大墓出土
93:00 战国晚期 楚氏玉器的代表
商王村玉组佩 战国晚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1号墓出土
我翻拍了一下图录,大家可以看一下佩戴方式
94:00 神兽纹环 云气灵动
神兽纹环 战国晚期 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1号墓出土
96:00 这件这件玉卮它时代是战国晚期,它体量非常大,它是整块玉料做的,基本上在战国时期的所有的工艺它都用上了,比如说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陷刻,凸起引起,还有掏膛,它整个的里面是用掏膛的工艺来做的,把里面掏空,所以这件从工艺上来讲就是一件顶级的了。它的设计又非常巧妙,它的料子左老师仔细甄别过,仔细看过,它的料子可能就是个不规则性,它把料子用到极致了。它两头突出的地方,它设计了前面朱雀,凸起的朱雀,它把朱雀身体雕成了一个立体的镂空的形态,包括它脚底下踏的那只猛虎,一个横置的猛虎,虎的爪牙特别犀利,做的也非常威猛。
它时代是战国晚期,它体量非常大,它是整块玉料做的,基本上在战国时期的所有的工艺它都用上了,比如说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陷刻,凸起引起,还有掏膛,它整个的里面是用掏膛的工艺来做的,把里面掏空,所以这件从工艺上来讲就是一件顶级的了。它的设计又非常巧妙,它的料子因为我仔细甄别过,仔细看过,它的料子可能就是个不规则性,它把料子用到极致了。它两头突出的地方,它设计了前面朱雀,凸起的朱雀,它把朱雀身体雕成了一个立体的镂空的形态,包括它脚底下踏的那只猛虎,一个横置的猛虎,虎的爪牙特别犀利,做的也非常威猛。
(我也是太喜欢这个玉卮了,所以在朋友圈借来了王腾老师的精彩大片,摄影:王腾)
100:00 策展人的“至暗时刻”
先穿插一个花絮,策展团队里的高波老师的照片,就在展厅外的文创柜台上。
而左骏老师觉得最难的还是策展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这个卷到极致的展览,集合了40多家博物馆的馆藏,精挑细选的展品。
比如,这个大玉戈,可以请到南博,就是颇费周折
(摄影:王腾)
108:00 知道越多借展过程里的艰辛,我们就越感恩这个展是多么的宝贵。
114:00 展览是策展人从学术出发的呈现,也是听众对展览的奔赴
115:00 从“金色中国“到”玉润中华”,十年,博物馆从冷到热,蓬勃发展,博物馆和受众都在不断进步和成长。
118:00 有人感动得,疯狂倾诉肺腑之言
120:00 我一直想问左老师下一个展想做什么?然而,他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我,他说,他一直在准备。于是我们愉快地回忆起了当年惊艳了我的,左老师策的“琅琊王”展。
125:00 “玉润中华”展览是空前的,图录编委也是空前的,300多人的名字被记录,包括帮过忙的实习生
129:00 结束语
-互动方式-
小红书:门道小藏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多年不用微博了,为了《门道》欢迎来聊)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采访协调:李荔 杨小苑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王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