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起承转合是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所有人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走向美好的结局。在漫长的父权历史中,女性离婚的权力充满限制,甚至被剥夺。哪怕到了今天,离婚依然被视为是不体面的事。《再见爱人》将目光聚焦于婚姻生活中的裂缝,让我们不再忌讳爱情的终结。
我们首先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了传统的性别分工对两性关系的“桎梏”,以及这种性别分工被颠覆后对两性心理和两性关系带来的影响。其次引入“情绪劳动”这个概念,来解释女性除了家务之外还额外承担的另一种隐形劳动。这种劳动让女性陷入了情感枯竭的地步,却得不到承认。
面对社会的转型时期,女性和男性在某种程度上都实践了或多或少的解放,但是思想和社会的脚本依然有陈旧的残余。两性如何面对这样的“新旧”之争?而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觉醒的女性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女性主义在提供思想上的解放之余,是否能在社会实践层面上构建新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我们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人类对爱与支持的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不管它来自于怎样的形式。而当爱走到尽头的时候,愿我们都有勇气去感激曾经的相遇和面对未来的人生。
00:48 女强男弱的婚姻,男性和女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05:05 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造就了婚姻中的“怨女”
06:30 什么是情绪劳动?
10:50 情绪消极的一方,实则要求伴侣在承担情绪劳动
12:25 关系中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4:20 男性只在追求阶段提供高强度的情绪劳动
16:35 从校园到婚纱的爱情,高中生的示爱方式在成熟的关系中不适用了
20:50 女性对男性的想象也是陈旧的
22:30 经济上强势的女性,在结构上仍然是弱势的
25:25 思想观念摩登的女性,为什么依然难以离开一段疲惫的婚姻?
27:35 被爱者面临的“脚本缺失”
30:40 平等互爱的“脚本缺失”
34:40 现代爱情中,双方共享的信号和代码消失了
38:22 衡量亲密关系的心理学模型
40:00 女性的被呵护的情感需求是正当的
49:30 女性主义是创建互帮互助的网状结构
54:20 日剧中的小型照护型社区的样本
57:30 愿你有结婚的勇气,也有离婚的勇气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影视剧
《我的前半生》沈严 2016
《恋恋笔记本》尼克·卡萨维蒂 2004
《流星花园》蔡岳勋 2001
《爱情而已》陈畅 2023
《芭比》格蕾塔·葛韦格 2023
《色戒》李安 2007
《四重奏》坂元裕二 2017
《重启人生》笨蛋节奏 2023
《大豆田永久子和她的三位前夫》坂元裕二 2021
书籍
《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 [美] 杰玛·哈特莉著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法] 李维·施特劳斯著
《心是孤独的猎手》 [美] 麦卡勒斯著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著
《阁楼上的疯女人》 [美] S.M.吉尔伯特 / [美] 苏珊·古芭
《爱,为什么会痛》[法] 伊娃•易洛斯
《阅读浪漫小说》[美] 珍妮斯•A. 拉德威
《女性主义四十年》[日] 上野千鹤子
音乐
Keep Calm and Podcast
播客
[随机波动] EP122.再见爱人,再见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