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而距世界首个艾滋病例的发现,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四十余年间,防艾事业不曾中断,污名与歧视却一再往复重来。从“爱资病”到“卖血病”再到“男同病”,四十余年间对疾病的命名,几乎成为急于区隔谁更无辜、谁更有罪的审判。当命名成为罪名,当沉默即是死亡,现身与开口,便是一场漫长的抗争。本期《词与物》,锤头鲨、肤浅棘与跛足马,特邀两位重磅嘉宾,聊聊反艾滋污名化。
同时,在这里纪念高耀洁女士,并铭记她揭露血祸,防治艾滋病传播的良心与血泪。
TIMELINE
02:23 开门见山:有关艾滋病的事实更新
07:37 污名之下:中国防艾历程与艾滋病患者抗争小史
20:24 “洁身自好”论的背后:以驱逐为名的伪干预
38:19 “弄脏”与“洁净”:语言构筑的歧视之链
55:52 不要猎奇,不要凝视:媒体工作中关于艾滋病报道的伦理问题
61:28 彩蛋:2023年最后的话
SHOWNOTES
U=U:全称“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即“检测不到=不传染”,详见《柳叶刀》相关文献。
母婴阻断:指通过药物治疗、安全助产、人工喂养和早期诊断等方式,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可将母婴传播几率由30-40%降低到2-5%。
ART: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此种疗法的出现,意味着HIV感染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可控的疾病。
PEP、PrEP:PEP为“暴露后预防用药”,即暴露于某种病原体(如HIV)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预防性治疗,与之相对,PrEP为“暴露前预防”,即存在感染HIV风险但尚未感染的人通过服用药物及安全性行为措施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的预防措施。
闰土所作艾滋母子报道参见截图:
有关ADHD的报道参见链接
推荐阅读报道:《谎言与孤独:一个HIV感染者的维权之路》
“把疾病妖魔化,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转变,即把错误归咎于患者,而不管患者本人是否被认为是疾病的牺牲品。牺牲品意味着无知。而无知,以支配一切人际关系词汇的那种无情逻辑来看,意味着犯罪。”——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BGM
9m88-《为i筛检》
Arnaud Rebotini-《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蓝奕邦-《孔雀开屏》
Elton John-《The Last Song》
ED:Gloria Gaynor-《I Will Survive》
GUEST
再也无法忍受非虚构伦理问题的锤头鲨
惊觉早就听说过U=U的跛足马
12月虽然很忙但依然关心主题的肤浅棘
特邀嘉宾:代明,HIV友善倡导者;闰土,记者
剪辑:赤尾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