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每到节假日,就会出现在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里,因儿童而引发矛盾的新闻。举起手机随手一拍,就能激起广泛和激烈的关于“熊孩子”“熊家长”的争论,且越是极端,讨论度越高。“厌童”逐渐变成网络上膨胀蔓延的一种“情绪”。
带孩子出门仿佛成了对父母体力和道德水准的双重测试…
本期,我们仨以普通老母亲的身份,尝试探讨厌童到底厌的是什么?让孩子噤声到底谁错了,是家长管不好还是大家太苛责?作为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自己?怎样在网上“一边倒” 的声音中坚定立场,保护我们的孩子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雷晨-(微博@雷晨 leichen)
【内容索引】
01:17还没放假,老母亲的心已经放飞。旅行是短暂抽离现实生活和孩子一起创造回忆的宝贵机会。
04:24一则幼儿在国际航班上哭闹引发矛盾的帖子,国内外的状况大不同?
08:22 我们的看法,矛盾的化解应该首先建立在理性沟通的基础之上。
14:06 从发小礼物到全网声讨“熊孩子”,舆论风向突变,作为父母我们想发出理性讨论的声音。
15:39 父母为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噤声“花招百出,媒体和公众纷纷点赞的背后,普通父母带孩子出行的门槛被抬高。
19:17 网络和现实似乎形成“割裂”,我们在现实中仍感受到很多“儿童友好”。
21:57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厌童情绪的蔓延更多来自舆论霸凌,媒体责任重大
23:21 儿童在公共场合的行为需要家长积极管理,也理应得到社会照拂,当将儿童友好空间纳入公共空间的规划中。
27:07 父母应该正视自己和孩子享有公共空间的权利,学会“课题分离”,不被舆论压力和情绪裹挟
33:53 做好自己,让孩子享受旅途避免焦躁的安抚小tips
44:54 遇到极端“厌童者”如何面对冲突
51:42 “厌童”声音不该是文明社会的主流,站在理性客观的立场之上,我们对未来仍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