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玖洲,一名专业的投资人。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带着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学位从北大毕业后,在顶级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投资银行都工作过,到现在有十几年的投资经验了。
我既做过海外投资,也做过国内 A 股的投资,我的路径也稍微有点不同。刚工作的时候,我从事的是海外股票投资,那时候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等等新兴市场发展非常快,我也投身其中,世界之大非常精彩,而且我投资比较多的是俄罗斯市场,听起来也算是比较另类了。
三年后我回归到 A 股,经历了私募基金的快速成长,做过好几个行业的投资经理,到后来加入到头部的投资银行中金,继续做投资,直到离职创业。
这样的介绍一出来,可能你会以为我们会单纯地聊如何炒股票、买基金,其实并不是,我先分享一下做这档节目最初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2023 年的一天,我去了声动活泼的办公室,当时正和声动活泼的创始人徐涛闲聊。我们提到当下全世界都正在经历巨大的不确定性,变化太多了,而且太快。我提出一个观点,不确定性就是常态。专业的投资机构,它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儿 —— 提炼出方法和工具去识别风险,应对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思维框架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了。
我还随手在白板上画了一张投资坐标图,给徐涛展示了最基础的思考框架,我没想到徐涛一下子就来精神了,她指着这个坐标图问了我一大堆问题,然后说这些方法论我们投资外行也应该知道一些,因为都是用来识别和抵抗风险的好工具,说不定也能用到我们的各种决策中。
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徐涛说的有道理,而且可行。首先很多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多少少已经在做投资了。当我们把第一块钱放进余额宝、微信钱包或者银行理财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做投资,只是没有搞清楚我们投的是什么,也没有觉察到风险可能会是什么。比方说货币基金,你觉得这总算是安全的吧?其实它也会亏钱,而那些看似安全、低风险的银行理财同样也会亏钱。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存在风险的投资行为,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保护好自己。
更进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然就是一个投资人,投资金钱是狭义的,在这个之外还有更广义的投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人生都是有限的。
我们日常中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希望投入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获取更多的回报,比如把时间投到某个工作中去,我们想要的是更好的升职或者加薪;或者我们把时间分一点点去健身,那就是投资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找到一位伴侣,尝试更好地相处,那这是投资我们未来的幸福。
所以哪怕完全没有股票投资的经验,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其实都是在做投资,完全可以这样说,生活处处是投资。
我们再看一下周围环境,不管是谁都同样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多方法和手段来避险。我们说过去这几年有多少「活久见」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更不用说现在的技术迭代太快,比如人工智能的进化,说不准哪一天我自己所在的行业就被彻底颠覆了。
如果投资中有一些好用的工具,那为什么我们不把它迁移过来,用来应对这些风险呢?所以我想做的不是讨论怎么炒股票,而是把专业机构用于投资避险的方法论,总结成人人都能用起来的决策工具箱。
这个工具箱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人投资理财,也能回答一个问题:面对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如何去识别风险,做出更好的决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档节目叫做「不止金钱」的原因。
当然,我之前的工作经验正好也可以用到这档节目之中,我在头部的投资银行、头部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工作过,这三段经历让我学到了不同机构的方法论,既了解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是怎么做的,也理解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尤其是底层的思维框架是什么,它们又是怎么结合到具体的工具上,我都总结了下来。
我也经历了国内股票市场的三轮牛熊变化,在海外资本市场也经历过第一轮俄乌战争的冲击,当时是在 2014 年,非常真实地体验了风险突然爆发会是什么样子。这些独特的经历都让我对不确定性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同时因为对社会学有浓厚的兴趣,我平时喜欢把生活和投资放在一起去思考,寻找不同的角度去琢磨跨领域的事情,也会在投资工作中去寻找可迁移的方法论和能力,慢慢的,一些投资的框架和方法也就成为我自己底层思维的一部分,所以在这档节目中我就详细地把这些方法梳理了出来,和你一同讨论。
首先这些梳理的出发点依然是围绕我的能力圈,也就是专业投资机构的方法论,它可能会是投资机构内部的一些工具,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更具体的做法和案例。但我尽量不会去讲那些晦涩的金融术语,我知道这些术语听起来非常厉害,但容易让人云里雾里。
我想聊的是易懂且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讲讲投什么最好?我们聊点大趋势、大变局。不对,我们还没有底层思维框架之前,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最难辨别真假的。
其次,基于这些底层的思维框架,我会把投资机构在实践中有共性的工具给提炼出来,看看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哪些工具是可以去借鉴的,或者简化之后我们能够直接上手用。
我也可以先剧透一下总结了哪些工具,比如有作为我们最基础思考框架的投资坐标图,也有对应信息爆炸的指南针,当然还有认知识别器,以及遇到风险时候的自救指南,等等,我希望这些工具能够组成一个实用的工具箱,在你需要的时候能立马用上。
你可能会说,刚才你都说些什么工具,一堆名词都没听明白。不用着急,在接下来的节目里,我都会一一地详细解释,有了这些底层的框架,我们去认识投资和理财的时候,才能有更清醒的风险意识。
当然,专业机构的做法肯定不会都对,也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普通人,我们可以实话实说,看看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的目的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抛出一个结论或者答案,然后人云亦云地模仿。
此外,我还会在每期的结尾花一点篇幅,和大家聊一聊这些方法是否也能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这或许能让我们在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决策时有一些新的视角。比如在生活里,当我们要换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有条不紊地去做判断?再或者当面对别人提出很难拒绝的建议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是应该接纳还是不去理会?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投入到新的工作,或者做一个全新的选择,它都是一种投资,只不过投资的是时间和精力。
最终,我的初心是当大家听完这档节目后,不管打算做什么,都能用工具箱的这些方法保护好自己。如果会接触到投资,那我们能识别风险,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如果是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重大决策,也能够有更好的方法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无论你是对个人投资和理财有兴趣,还是只是想要了解这些思维工具来应对当下,你都是适合来听这档节目的。
那关于这一季的节目用什么方式来呈现?我们做了很多的测试,包括播客常见的对谈方式,当然也包括单人讲述的方式,然后还搜集了不少的反馈。后来我们发现无论是讲明白投资机构的具体做法,还是提炼出各种工具,在逻辑上都是非常严谨的,这样的话就不适合散漫的聊天方式,所以我们最后决定选择单人讲述。
例如每期节目中我都会先分析专业机构的做法,然后我们会提炼这些工具,把它总结得更为简单一些,让我们普通人可以便捷地用起来。此外,我还会讨论这个工具在日常中我们会怎么用。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图表附在节目的 shownotes 里,和我们的其他节目不同,这一档节目我们也整理了全文的文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这十多期节目之外,我们还会有番外的节目,这些番外节目的一部分会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投资问题,比如我们平时最容易接触到的投资理财的方向是什么?它们有什么风险?再比如保险作为理财,它到底值不值得买,等等。也有一些话题是待定的,因为我不想全凭自己的想象,导致错过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我也希望在评论区和大家互动,选择一些有共性的话题来探讨,所以你的想法非常重要。如果有合适的嘉宾,我也会请来一起聊一下,为大家增加更多不同的视角和信息。那好,接下来的一期我们就正式进入节目中了,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一起来探索应对风险的方式,做更安全的个人理财,也做更好的生活决策,我们开始 —— 不止金钱。
如有问题,请扫码添加声小音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