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节目,我们跟随东南大学沈暘教授在大面儿上了解了孔庙系统,那么这一期,我们将以曲阜孔庙为样本,具体剖析。同时我们还会请出一位特别的遨游,《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来和大家在曲阜孔庙来一场citywalk。
本期时光探宝人:沈旸,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主播:宝藏姐姐
—时间轴—
02:35 从梁思成先生和孔庙的故事开始。
1935年2月18日,是乙亥年的元宵节。这一天,山东曲阜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单纯从历史演变的立场上看,以—座私人住宅,两千多年间从未间断地在政府的崇拜和保护之下,无论朝代如何替易,这庙庭的尊严却从未受过损害,即使偶有破坏,不久即修复,由三间居堂至宋代已长到三百余间……其规模制度与帝王相埒……由建筑史看来,可以说是世界上唯—的孤例。”
07:30 解读孔庙,不能脱离开庙城关系的角度。其实我们今天看东方圣城,这里概括为六个阶段。对它进行梳理之后能够看到不同时期统治者对于孔庙的一个态度还有当时的一个文化环境
第一阶段:因孔子讲学之所为庙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讲学的地方改做“寿堂”,有
汉高祖刘邦“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
汉武帝刘彻执政,为谋求统治的长治久安,势必谋求思想上的大统一。社会稳定的维护需要一个适当的工具,儒学雀屏中选,也为孔子地位的上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内在条件
09:08 第二阶段:因孔子旧宅立庙
元37年的东汉初。东汉建立者光武帝于公元29年幸山东,祭孔子,公元37年又封孔子的两个所谓直系后裔为侯,命其中—人代表朝廷向孔子献祭。
从公元72年到124年,东汉有3位皇帝先后谒孔子故里,祭祀圣人。
约在东汉顺帝的时候,孔庙已移往鲁城之内,即以孔子旧宅立庙;此后一直相沿,时有修复,并且一直维持汉制
09:58 第三阶段:庙始扩建
到唐代,扩建孔庙的热情才逐渐高涨。唐太宗曾颁诏建阙里孔子庙。
唐高宗因旧庙简陋,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改制神宇”,孔庙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改建。
唐玄宗时兖州刺史韦元圭和孔子第35代孙、褒圣侯孔璲之等,又“树缭垣以设防”,很可能是将正殿改为了面阔五间。
11:10 第四阶段:庙城相分
北宋初,曲阜县城在今曲阜东北的周公庙高地一带,宋真宗时以传说轩辕黄帝诞于寿丘的原因,诏改曲阜为仙源县,并且将县址移到了今曲阜城东的旧县村。金熙宗时恢复了曲阜旧名,但是县址不迁,一直至明中叶。
宋真宗曾泰山封禅,大兴土木建造行宫,孔子第45代孙孔道辅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谏言请用宋真宗建造行殿的剩余木料,来进—步扩大孔庙。
宋仁宗又将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由“文宣公”改封为“衍圣公”,世代承袭,意味着官方首次从仪式上承认了曲阜孔氏对孔庙,以及对于这个特殊家族的管理权。
宋时孔庙的最大升级,莫过于宋太祖诏改“国子监庙门立戟十六,用正一品礼”,宋徽宗时又将之升为二十四戟,制同太庙。而且宋徽宗在东京汴梁建太学外舍——辟雍之后,又诏“辟雍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并颁赐殿名于诸路州学。
“女真四太子”之一的完颜宗翰“陷袭庆府,兵至阙里,军士欲发孔子墓”,完颜宗翰下令停止。
完颜宗尧进驻燕京后,戎马未息,首建太学,修国子监。兵临曲阜时,还特命曲阜知县“引诣圣庙,登杏坛”,祭拜孔子。
金章宗时期,更是拨巨款兴修因战事损毁的曲阜孔庙,突出的是檐柱换成了雕龙石柱,开创了曲阜圣庙建筑使用龙柱的先例。
15:41 第五阶段:庙宅相分
到了元代,统治者大多深谙孔子之道与治权的关系,对儒学礼敬有加,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后世追谥中的最高礼遇;元末又升孔庙祭祀所用乐舞、祭物悉如天子之制。
但是元统治者对于孔子及儒学,始终是崇拜大于理解。
元世祖时,身为曲阜县令的孔子第53代孙孔治主持孔庙维修,对大部分建筑还是按照旧制进行复新,将金代所建的庙宅外门封了起来,另建庙学。
元成宗时因追谥孔子为“王”,所以将孔庙修建与王宫之制相同。
元顺帝时孔庙修缮工作完成。围墙四角增建的角楼与殿庑之上增设的装饰,都为王宫之制。更增加了曲阜孔庙作为至圣之庙的尊严,而且将孔庙和孔宅完全分离了开来,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系统,也由此形成了明清以后的基本格局。
17:26 第六阶段:环庙筑城
明弘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00年,开始了超过历代工程规模的—次大修,更是—次皇家威仪和大国气魄的集中展示。
从洪武到成化间,明代诏修孔庙的记录共有6次,其中永乐时和成化时的两次规模最大,到了弘治时,修成的孔庙已是极为宏大了。至此,曲阜孔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正德六年,因山东的刘六、刘七起事,一度攻入曲阜县城,焚毁县衙,进驻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此后为了保护孔庙,于是在今址以孔庙为中心筑修曲阜城,也就是史上著名的环庙筑城,或者说是筑城卫庙。
这项工程历时十年,耗银3.58万。此时的孔庙及孔府均已扩建,约等同于今日所见的规模
对曲阜来说,这次的环庙筑城意义非凡:此前,孔庙离原曲阜县城有10里之遥,且没有城墙围护;此后,—座以孔庙为核心并有城墙保护的城市诞生了。
孔庙从—个城市的附属建筑,第一次成为了城市的中心。孔庙、孔府与城市发展在空间形态上真正结合起来,使曲阜成为因庙成城、庙城相依的独特城市案例
清代对孔庙虽有多次修缮,但在规模上—直未曾逾越明制,只是在雍正时的重修中,将正殿正门的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两庑改为黄瓦剪边,又—次提升了孔庙的规制级别。
到清末的光绪三十二年,经慈禧太后授意,将孔庙祀典由中祀升为大祀,成为和天地宗庙一样享受最高祭祀规格的祠庙,如此,大成殿可以“九楹、三阶、五陛”,即面阔九间,三层台基,前、东、西出五道石阶,并可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斗栱九踩,及绘制金龙和玺彩画。
21:30 比较曲阜和都城中央官学的孔庙,孔庙建筑规模的发展脉络大约保持一致
22:16 花絮
24:18 孔尚任的著名在于《桃花扇》作者的身份,而作为孔子后裔,鲜有人知道他曾经饱蘸深情地书写了一部《曲阜游观指南》。在指南里,曲阜三孔的游历绝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多一天的行程。
根据孔尚任的记录,对比皇帝和常人的游观曲阜孔庙路线,至少有三个值得琢磨的现象。
其一,拜祭为先,游观次之
其二,尊卑有别,体现在不同人等的空间路线
图:(清)孔尚任所作曲阜尼山孔庙及书院游观路线
图:(清)孔尚任所作曲阜颜庙游观路线
图:(清)孔尚任所作曲阜孔林游观路线
其三,城市分区对不同人等前往孔庙的限定
图:清不同人等的曲阜孔庙游观路线
图:清曲阜城市分区与不同人等往孔庙路线
30:50 根据孔尚任的指南,走一走古人的孔庙参拜路线,看看那些著名的建筑。
参圣:毓粹门-观德门以北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殿庭部分的大成殿和两庑,杏坛和碑亭,以及启圣祠。
大成殿/两庑
大成殿是孔庙建筑群赖以形成的最核心因素,不可或却;但是两庑的出现、殿庭中构筑物的有无等问题,却值得深究。
若将大成殿比之帝王,庭院中绵深的两庑则恰似文武列班;大成殿居中立于月台之上,在空间构图中的统领地位也被两庑的水平延展直接导向和强调,俗世的等级观念在孔庙大成殿院落得到最为具象的体现。
以儒家思想主旨及帝王统治需要综合来看,儒学作为立国之本,教化之源,纲常有序,表之于建筑空间是必然的。廊庑的主要作用是创造“闭合空间”,由于廊庑的设立,庭院相对独立于外界,而殿堂遂形成这一“闭合空间”的焦点。
37:59 再看杏坛
殿庭中设杏坛,其代表者当推曲阜孔庙,但杏坛是否为地方庙学的常见建筑配置?
图:浙江临海(清台州府)孔庙殿庭今昔
曲阜孔庙的杏坛,是北宋时孔子第45代孙孔道辅增修的,以孔子讲堂旧基筑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纪念孔子。
孔道辅此举的意义在于:“既可以使原址得以保护;又可以使人睹物生情,引发出种种联想,在孔庙建筑中堪称是绝妙一笔。”
图:曲阜孔庙杏坛
杏坛并不是上古延传的实物,而是后人追思先儒前贤使然。也没有具体的建筑形制规定,拓地一方,发思古幽思。而且杏坛的所处位置也不定,庙前、学中等处都有,基本形式是:筑坛植杏,一级或三级不等,周边“覆以屋”则更为少见了。
41:30 碑亭
图:清四川德阳文庙的碑亭.
图:明地方庙学碑亭的不同位置例举
00:00 古代祭祀建筑群中,献殿或拜坛之类的构筑物由来甚久,拜坛为何罕见于普遍意义的孔庙殿庭?
图:山西地区祠庙献殿例举
孔庙,较之民间祠庙的亲民性和活动特点大相径庭:普通民众禁止游观;行礼过程不以个体为单位,空间需求较大;除定时的祭祀,大多时间孔庙深门紧闭。
在这种情况下,还在孔庙里设置献殿或拜坛,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也不利于大成殿的庄严形象。
43:20 钟鼓楼
清代一些地方孔庙中的钟鼓楼,不仅少见,位置也不定。“晨钟暮鼓”本为学校的需要,北京国子监的钟鼓楼即为一例;但是钟鼓楼移到孔庙里,或许是清中晚期以后在孔庙建筑的空间营造中,一味强化中轴线的表现。
图:孔庙中的钟鼓楼举例
43:43 启圣祠
至明中叶,孔庙的建筑配置有了新的变化,即普遍设立了敬一亭、启圣祠,启圣祠在清代改称为崇圣祠。但是,曲阜孔庙因有家庙性质,西路的启圣祠还有寝殿,所以将孔庙东路的原有家庙改作崇圣祠,奉祀孔子五代先人,并将原启圣祠的配祀先贤先儒移入崇圣祠
地方孔庙中启圣祠的位置变化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初期受太庙或曲阜孔庙影响较大,多在殿东,四川德阳孔庙即为自殿后改作东的案例;但最终,启圣祠位于大成殿后,成为各地孔庙的基本形制。
皇帝诏建启圣祠,地方上不敢不从,但是原有孔庙基址已定,添建工程肯定会受制于原有用地,所以一开始启圣祠在孔庙建筑中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也是必然的。
45:43 敬一亭
图:明地方庙学敬一亭位置例举
46:40 参圣:毓粹门-观德门以南。介绍孔庙的前半部分。
先看奎文阁
藏书建筑本为学校必备,唐以前即已常见。所谓“学有书,无所于栖,则何以示崇敬,此尊经阁所以作也。”
虽然建筑功能较为单纯,但经书典籍乃为求学之根本,“尊经”“六经”之类的阁名即为尊崇之意。但是到了宋代,则施与了愈来愈多的象征意义。
图:曲阜孔庙奎文阁
图:宋、元地方庙学尊经阁位置
图:宋、元地方孔庙尊经阁规模与曲阜孔庙奎文阁之比较
图:尊经阁位置的变化对空间轴线的影响
宋元时期,尊经阁的空间位置与象征意义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特别是尊经阁位置向庙学轴线终端的趋向及规模缩小的现象
52:04 牌坊/万仞宫墙
牌坊形式主要分立“冲天柱式”和“非冲天柱式”两种,区别在于立柱是否出头。按材质分,则有木、琉璃、石三类。木牌坊最为常见,南方孔庙常用非冲天柱式,北方则多为冲天柱式,开间一至五间不等,以三间居多;琉璃牌坊主要见于北方,多为三间四柱七楼;石牌坊则盛于南方。
古代公共建筑之前常设照壁,起界定空间和屏障外围杂乱视觉景观的作用,并可根据建筑功能题写和装饰特定的内容。孔庙的照壁,一般题写“万仞宫墙”或“宫墙万仞”,与东西牌坊共同形成和控制了孔庙的前导空间,并增强了标识性。
57:40 棂星门
图:宋、金“阙里庙制图
图:宋祭坛、祠庙建筑前导空间例举
图:棂星门可能的形制演变
图:《营造法式》之乌头门
图:明地方庙学棂星门名称混杂现象例举
图:云南建水文庙棂星门
图:山东济宁东大寺棂星门
图:嘉宾所见棂星门举例
64:40 参圣:毓粹门/庙城之间
如无特别说明,图片均来自《东方儒光-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研究》 (陈薇 主编 沈旸 著)
-互动方式-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多年不用微博了,为了《门道》欢迎来聊)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王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