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一定要听到最后!
今天是我们孔庙之旅的最后一期,孔庙之所以全国各地皆有不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城市和孔庙之间其实又有着相互成就相互影响的因缘。我们继续请东南大学教授沈暘为我们解开谜底。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自己像在写百家讲坛,当真,沈老若干年前也是百家讲坛的嘉宾。我曾经和他说,就是聊天,放松点儿,他说不,必须字字确凿。好在这期节目的后面,终于有点录制《门道》的感觉了。
本期时光探宝人:沈旸,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主播:宝藏姐姐
—时间轴—
03:10 “郡邑皆有孔子庙”出自唐代韩愈的《处州孔子庙碑文》。但我要加个问号。有记载说到了清代的时候庙学全国分布一千五百七十多所,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至少说明了是实现了一个全覆盖。人们往往用这个概念来表述好像就一下子就分布全国了,其实它的一个覆盖普及的过程是很漫长的。举例唐到宋,孔庙是如何占满全国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从地域分布上看,已知的始建于唐的学校和孔庙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河北、山东、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无疑与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承等影响密不可分。
再结合始建于唐以前、仍为唐沿用的实例综合分析,整个大唐版图中形成了最主要的三个密集区
图:唐地方庙(学)地域分布态势
09:24 A区。以都城长安、洛阳及曲阜为中心辐射范围,且以洛阳周围密度最高。该区自汉始即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唐时仍为两京所在,以两京为中心的京畿道、都畿道、关内道、河南道是当仁不让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重镇,而河北、河东两道则是经济发达地区,其文化传承力亦不容小觑。
(2)B区。剑南道(今四川一带)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却是西汉文翁兴学的滥觞之地,又具“天府之国”之美誉,该地区的集中反映了尊儒兴学的传统延续,并可能与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唐政府的兴衰皆有密切关联。
(3)C区。江南东道(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辖内则无论是数量、密集度均高居榜首,新兴的文化教育中心及辐射圈已然形成。
12:10 被贬谪的官员和庙学教育的关系。
18:09 唐代的时候,都是学校和孔庙,其实这就引出了下面,庙学合一,他是有一个完备过程的。比如,我们从唐,进入到北宋。北宋初大量的地方“即庙建学”现象(即有孔庙未必有学)非常普遍。
20:08 北宋初期至中期,地方孔庙建设逐步推进,至仁宗庆历兴学发展至最高峰,数量、覆盖区域均居首位,至徽宗崇宁兴学,再掀高潮;后只见南宋初期的高宗朝,仍紧追前朝步伐。庆历和崇宁兴学不仅范围广,而且更带动了县一级的建设热潮。
图:宋各朝地方庙学建设概况
22:45 宋官学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要有:(1)专科学校增多,新设武学、画学。(2)与以往地方官兼管地方官学不同,自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陆续设置诸路学官,后又置诸路提举学事司。(3)政府为学校提供较为固定的经费成为一种制度。
24:32 经过宋、辽、金的经营,唐时的三个主要孔庙密集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三区之间已联系成面,不再相对独立;(2)东南部地区的覆盖情况已趋饱和,且密集区蔓延极广,以今浙江、江苏为龙头,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众多地区皆后来居上;(3)实现了唐时以长安、洛阳、曲阜为辐射范围的北部密集区的重心转移,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区为新的增长点。
图:辽府、州学分布
图:金各朝地方庙学建设概况
25:00 元代,虽然地方孔庙始建的绝对数量并不多,但空前的大统一,却是孔庙普及的难得契机,实现了北方地区数量的激增及部分地区的从无到有,且各个行政层面皆有孔庙覆盖。
图:元各朝地方庙学建设概况
26:25 地方孔庙之兴建,其基址选择不外乎二种:(1)因城市其他旧有建筑或拆其材为之;(2)新址新建,原有孔庙的迁建亦与此类同。
图: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
图: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
以上两座,原先都是佛寺。
28:10 地方孔庙无论新建抑或重建,更多的则是另起新基,且选址并非随意为之。
据《周易》“说卦”编,八卦之图有二:(1)乾坤居南北,离坎居东西,所谓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2)离坎居南北,震兑居东西,所谓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宋)邵雍认为文王作易,前者应天之时,后者应地之方,故阴阳风水家皆取后者为用。[i]孔庙选址的统计数据表明,位于东方或东南方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较受控于后者,即所谓后天八卦的意识形态影响。
[i] 《曲阜孔庙建筑》P95。
31:50 宋以降,风水阴阳说已大行其道,明时的孔庙选址现象不出时代背景,而此前的状况如何?
图:八卦图解
宋以后往往将地方科举的兴盛与否归咎于孔庙选址,为振兴“文运”,常“人谋龟筮shì”、“考诸阴阳家者之说”[i]另择吉地。既然各处地形地貌不一,基于不同流派和个人色彩的风水蛊惑就更加“见仁见智”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孔庙的选址或迁址不可能一味地顾及所谓“文明之方”的全局性因素,而对变化繁复的地方状况置若罔闻,诸如城市地理、孔庙周边环境、行政区划等级变动等,皆会影响之,如:[ii]
(1)城市地形的影响,或依山麓走势,或困于卑下湫jiǎo隘而迁往爽垲,或为交通便利。又或是借城中河湖之活水,孔庙一般建在河渠之北,南侧河流恰好与庙中泮池沟通,抑或直接借河为泮。最著名就是我们南京,夫子庙,借秦淮河为泮。
(2)若邻近市场或民居密集区,其“喧嚣混淆”不利孔庙的肃静气氛和教学的进行。所以还得换地方
(3)其它的城市职能建筑的迫近遮挡,或者是把其他的建筑移掉,或迁孔庙。举个例子,安庆府学,“在嘉定时候(1208年-)因阅武之地迫于学宫,徙置他所,而学之地始辟。”[iii]比如平江府昆山县学,“学门之外有社坛,斋厅掩蔽于前,气象不舒。乃移于社坛之西,辟其门墙,广袤数十丈。”[iv]
而且要提醒的各种原因,往往叠加施与。如北宋重建兴国军学,选址于高亢爽垲的“文明之地”;后来因交通不便导致迁址;但因苦于地势水患,复又移位,并规避了前车之鉴。
图:孔庙据城池中心举例
图:四川渠县文庙的依山就势
概括而言,孔庙择址的所谓风水考量是较为朴素的,在嘉宾看来,不似诸如阳(阴)宅堪舆中的众多忌讳或讲究,嘉宾认为回溯风水本源《周易》即明:“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i]亦可视为孔庙选址的理论注脚。
35:30 就城市空间构架中的孔庙,观察角度在于孔庙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主要体现祈祝文运的城市景观,即描述孔庙与城市中种类繁复的祈祷文运昌盛的建筑或环境之间的景观呼应和空间对话。
按照风水理论,孔庙(或学校类建筑)的选址若背靠主山,面对案山,必然科甲发达。
图:浙江临海巾山四塔(二塔又合称“大小文峰”,是文运昌盛的徽记。)
图:云南石林路南文庙与文笔山的位置关系
图:云南楚雄文庙与城市文运风水
如果城市中或周边无山体可借,亦大多建塔或阁,各种表现形式多样繁复,寄希望本地文运亨通,文人多入仕途。
图:辽宁兴城的魁星楼与文庙
图:山西平遥文庙与魁星楼构成的城市景观
39:00 又或是建塔。
图:洛阳河南府文庙
图:明河南府学文庙及文峰塔
图:洛阳文峰塔老城街道及鼓楼-1
图:洛阳文峰塔老城街道及鼓楼-2.
图:安徽旌德文庙与文昌塔
39:28 祈祝文运的建筑,在城市中的数量常常甚为巨众。
制高点的影像作用更为直接和具体,现实世界中祈祝文运的楼、阁、塔等形成的城市空间,更加衬托了孔庙在精神领域的高高在上。
图:清山海关城市制高点与庙学
40:37 谓“文运”的空间感受,若要与孔庙直接关系,就近建设是为便途,不仅更加提升了孔庙周边的象征性氛围,同时亦改造和优化了孔庙的外部环境。
图:上海嘉定文庙周边的文运建筑景观
图:浙江桐乡文庙周边的文运建筑景观
浙江桐乡,(崇德县)文庙大成门西南角有魁星亭一座,周边旧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模拟的文房四宝,现仅存“砚”(荷花池)和“笔”(文璧巽塔)。
41:54 孔庙和商业市场的关系
商业依附孔庙的几种可能
某些城市的孔庙附近仍是逐渐出现了商业活动,“学前街”亦成其市场之代名词。或有如下几种可能:
(1)孔庙为大量学生聚集和生活的场所,出于日常所需存在着一定的购买力,以就近原则考量,相关的社会服务出现是符合商业经济运作规律的。
(2)孔庙的日常经费来源除学田外,有的地方政府亦会酌情拨部分房廊屋产归其所有,以坐收租房之利。
(3)早在五代,雕版印刷技术就已盛行。
图:上海文庙外围市场
48:09 十里秦淮的“庙市合一”
图:运渎、青溪、秦淮示意
图:金陵二十四景之长桥选妓
图:南京夫子庙与安徽籍会馆空间关系
南京秦淮河东、西段民居形式比较
54:35 我们要想孔庙对于不同城市来说它的自上而下地介入和自下而上地建设之间的关系,或许是认知这个城市的一个侧面。
学宫和城隍庙是其最古老、最常见的特点,它们成为官方信仰的两个最基本特点。城隍是以自然力和鬼为基础的信仰中心,因而可以说是用来控制农民的神;学宫是崇拜贤人和官方道德榜样的中心,是官僚等级的英灵的中心,学宫还是崇拜文化的中心。”------斯蒂芬·福伊希特旺 《《晚清中华帝国》
图:明繁峙县城空间结构模型
来看一个案例,山西繁峙县城,始建于唐圣历二年(699年),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迁建:首先相地,地理状况及所谓风水列为头一等;其次为占主要地位的的城市构成要素,时人纪录的先后顺序为:(1)关乎城市安全的城墙与城楼,(2)城市最高行政机构公署,(3)文庙,(4)城隍庙,(5)玄帝庙、三官庙、三义庙,(6)街道。[i]特别是在明清的地方城市建设中,此类筑城程序殊为常见。再如古代方志涉录建筑,孔庙与衙署的排序前后皆有,且孔庙的建筑等级又往往超过衙署。如此诸般,皆证无论是城市管理系统,抑或对于城市空间构成而言,孔庙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60:00 相较于城市其他祭祀建筑,孔庙在日常的民众生活中,却不是随意参拜的对象。
孔庙大门常常不开,边界,在建筑特质的氛围营造方面,至少有三种
(1)孔庙空间的不可入与可入
图:北京顺天府学棂星门观感
孔庙作为地方城市中官方正统文化与信仰的象征及柱石,其意义向无疑问;作为儒学圣域的孔庙,其高墙深院的空间构成与城市形象,弥漫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崇峻凛然,“官员、使臣、军马不得于中外孔庙内安下,且严禁骚扰、玩乐,”[i]足见日常的“游观”孔庙均在禁止之列,遑论随意参拜,[ii]也难怪下层民众“竟有过其前而目若不睹者”。[iii]
不过,在一些特殊的节庆日,孔庙也对外开放。如据陈熙远先生研究,明清时期发展成型的地方城市元宵节的“走百病”民俗中,妇女因而得以进城入乡,上庙逛街,甚至过访文庙、入官署,从而突破时间的、空间的、以及性别的界域,成为元宵狂欢庆典中最耀眼的主角。
图:江苏同里水乡走三桥免百病
67:45 祈祝文运楼阁的高伫
图:日人记录的清时县学
图:浙江慈城县学的祠祀与文运建筑
图:安徽绩溪文庙与文昌宫
图:江苏盱眙第一山庙学与祀魁星
72:00 “哭庙”
75:00 走了九九八十一处文庙之后
78:56 从“丧家狗”到“素王”的遗产 ;道统和权威,究竟是什么关系?
如无特别说明,图片均来自《东方儒光-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研究》 (陈薇 主编 沈旸 著)
-互动方式-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多年不用微博了,为了《门道》欢迎来聊)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王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