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V. 在算法和系统的围剿下,我们该如何保持创造力?曝光补偿

+6EV. 在算法和系统的围剿下,我们该如何保持创造力?

63分钟 ·
播放数3145
·
评论数39

本期从一个影像艺术工作者的个人体验出发,讨论了当下诸如精神暴力、算法暴力、以及量化陷阱的消极因素,如何破坏个体的创造力。

许多问题被提出来,但是似乎此时并没有给出特别好的答案。不过,我认为这些问题被提出来,被注意到,比它们被回答更重要一些。

2:56 语境:我们所讨论的创造力是什么?

6:30 我并不喜欢「松弛感」这个词

11:10 技术对于创造力的影响

13:30 体制和系统对于创造力的影响 

24:10 科技公司对于创造力的态度

25:10 创造和创新其实是两码事

30:40 创造力不能被培养,而是需要维护。 / 维护是什么?

31:51 增熵与减熵

34:18 创造力的衰退

34:31 趋同与同质化是如何发生的

39:12 什么是精神暴力

42:37 量化陷阱与算法暴力

50:00 创造力就像魔法,失去创造力就可能会变成麻瓜

55:49 此时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太忙了,而最难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

58:25 今天创造力最强的一种体现是表情包,是网络迷因, 


封面图:Wasted, 摄影,2020年

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Tim在创作之余的一档以闲聊为主的播客栏目。 节目内容通常是无心插柳,或是节外生枝。

以及,胡说八道对于Tim来说是一种心理建设的方式。

关于Tim

Tim是一个差点就当了程序员的摄影师。现在除了个人创作之外,也涉及一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工作,在2019年创立了miscLab影像实验室。 曾在知乎以“Timothy Wang”的名号写作,亦使用“Tianxi”署名作品。 目前出版作品有:《再见,谢谢所有的鱼》(画册),《匿名的风景》,《海拉尔真的存在吗?》 摄影作品散见于国内外美术馆与杂志。

展开Show Notes
Jinh123
Jinh123
2024.4.07
39:12我感觉tim所说的“精神暴力”是大量外界的刺激对感官造成的影响从而对意志产生暴力。我想讨论一下我眼中的“精神暴力”——是群体对环境提前进行了默认和预设,个体需要大量消耗才能解释甚至不能解释那个个体不属于群体的部份。这种现象往往在人多的地方才有,我觉得“精神暴力”就是“社会暴力”——“校园暴力”的2.0版本。
Kiki_9seS
Kiki_9seS
2024.4.07
尽可能远离社会来保持创造力太可爱了吧!认识的一些经济上不需要去上班的人,宁愿上垃圾班也要去,说是怕 脱离社会来着哈哈。关于社会是怎么扼杀创造力的吐槽听得太愉快又太心酸了。PS 麻瓜这个比喻很戳。
一只老男人:“社会扼杀创造力”只是一种新中产阶层田园牧歌的想象,人类文明进百年的加速和创造力的爆炸,恰恰是现代商业社会铸就的
OKTim
:
乍看起来很有道理,不过把近代的进步成果全部归因于“商业社会”,是不是有点忽略历史,甚至有点社会达尔文倾向? 先不论“商业社会”这个定义是否成立。该如何看待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的影响?其次,技术发展的因果是什么,技术又如何影响了文化艺术? 所以把几百年的进步归功于商业是不是有点不好? 如果说所谓的新中产阶层有田园牧歌的想象,那么忽略历史、臆造符合自己立场的观点,应该算什么样的想象?
123昆
123昆
2024.4.19
发现宝藏播客了。我是摄影师,如果一档播客聊怎么拍照确实挺无聊。感谢主播把更有价值的观点分享出来,很喜欢这期节目,很多看法视角独特,平常听播客是一边听一边做事,而这期聊的让我不得停下手里的事情,跟着主播去思考。希望这节目越做越好。
Hongmaneoj
Hongmaneoj
2024.4.04
这期很棒🌟人对自由的享用的确需要练习、需要摆脱外在道德化评判的自我探索和他人的支持。应试体系下的成长和目标导向的工作化生存几乎剥夺了个体较为充分地与不确定性共处的经验,当真正处于一个更自由的环境或阶段,自由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Puzzz_
Puzzz_
2024.5.24
创造力确实是因天赋还有后天的反思构成的,我非常喜欢国内一些新兴”非精英化”年轻的艺术团体还有艺术家,他们在那片被覆盖着温室保鲜膜的非常湿润肥沃的土地上野蛮生长,十分敬佩。有时候很矛盾、拧巴,我知道他们那样的状态是一种天然的近乎无功利的勇气,我想进入其中,但我又很懦弱我想要我的创作被人认可,就算那是几个称作”赞”的词语,其实,我怕进入其中的无人赞誉的孤独,我怕进入其中穷困潦倒,我恐怕是想要的太多,于是乎便在意起了流行精神,但我同样热爱根植于土地的情怀。面对流行就如同一片汪洋,海美丽宽广但海却会把你淹没,扎入其中随洋流奔走,不知能否抵达彼岸还是坠入噬渊;面对土地,我一如老农面朝黄土脚踏实地,没有什么隐秘通途,我能有实感的触碰,但土地也宽广看不清边际不知往哪去。其实这种认可也许是个人希望得到价值认可的一种化身,只不过转换到了对”艺术”的追求上。本心为何物呢?本心也和创造力呈正相关吧。
Jinh123
Jinh123
2024.4.08
50:56 在猎巫运动中,和女巫一并被屠杀的还有猫。结果是老鼠的大量出现导致黑死病的到来。麻瓜们也付出了他们的代价🤣
炎宁
炎宁
2024.4.12
好想去你的工作室,打杂也行,可惜不在一个城市。再次听到王老师的声音,很开心
注目礼404
注目礼404
2024.4.05
1:02:24 好像忙的时候脑子是产生不出太灵性的东西
HD335664n
HD335664n
2024.6.26
做着复制和听取命令式的纯看数据类营销工作,安慰自己的是,我选择在纯机械式的工作时间同时听到你在播客里分析企业对创造力的扼杀,这种切身性的精神触感让我共鸣和温暖(活生生的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与此同时我也用心在感受肉身周围的一切,体验着自己的存在,这对我来说就是维护自己创造力的诞生摇篮。
37:16 难道书单不也是有主题性的,围绕某些东西的推荐吗?不太觉得现如今阅读已经像一个稀有能力的情况下还会有啥都不了解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就直接读一本书的情况🤔还是说这里说的是某种“名人都在看”的书单
hyun
hyun
2024.4.07
45:46 45:46 等等,我有一个疑问,数据导向,就一定是反创造的么?或者说,创造,一定跟数据无关么?Netflix做纸牌屋的过程我个人认为非常像科学实验,并且结果非常成功,如果是不利用数据,我想他们也做不出这么高效且成功的产品吧
OKTim
:
因为数据导向很多情况下是局部的,容易产生合成谬误。
来了🥰
yyttsky
yyttsky
9天前
56:03 体会无聊!说的太好了
59:41 我是一个几乎不用表情包的人,我觉得人在长久状态下聊天的时候都表情包,会导致自身语言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Type-D
Type-D
2024.5.05
10:27 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创造力确实受到了严重限制,这点感同身受……,机构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抹杀的就是个人思考创新能力,机构层级从上至下,权力操控的就是绝对服从和没有“私心杂念”……。
Cl3ment
Cl3ment
2024.4.29
39:40 大城市的精神暴力
joken
joken
2024.4.23
37:41 正经八百的书单犹如某体系拜访要的关键人物,还是有必要的。
joken
joken
2024.4.23
创新必然难管,这样的体制不允许创新的其中一个原因。对体制来讲创新业务外包或剽窃更安全。
zhe_w
zhe_w
2024.4.18
59:57 老刷到这种表演meme的博主 “李咔咔”
zhe_w
zhe_w
2024.4.18
52:16 这个比喻很好 火焰人